城中村调研报告(共3篇)第1篇:城中村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城中村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城中村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加快城市化进度,一场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运动正在进行当中。
一、城中村的由来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
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早已没有农民户口和农业用地,早已改成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镇管理,撤消了乡、村行政建制,已经没有农民集体财产和宅基地产权的地区。
第二种:村内已没有耕地。
原自然村除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已被征用,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村内已无农民集体财产。
虽然一些村已将农村村委会改为城市型居民委员会,农民也已农转非,成为城镇人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宅基地和房屋产权还是农民产权。
第三种:“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还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村民以非农收入为主。
土地已经全部或大部份被国家征用,虽然村中农民已全部转为城市户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其土地本质仍未发生变化,这部分“村”至今仍然还是“村建制”,实行村的管理方式。
甚至还有不少农民集体财产和村办企业经济实体。
第四种:还有部分耕地 ,仍是乡政府、村委会建制。
还有不少人是农民户口。
农牧种植业仍占一定比重的村落。
二、目前“城中村”的现状根据2021年的调查,我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402个,涉及村民约32.4万人、10.2万户,村庄占地面积约28km,建筑面积2276万亩。
在这个402个村庄中,约有50%为“城中村”,50%为“城边村”。
大量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城不城”“乡不乡”成为目前城市的尴尬。
城中村对我市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城市形象和卫生、环境上,还有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建筑没有章法,“握手楼”、“接吻楼”普遍存在。
市里有关方面的一份公开材料中这样表述:城中村存在市政设施不配套、社会治安混乱、建筑安全和火险隐患突出等问题,部分城中村已成为滋生犯罪活动的温床。
有的城中村内黑作坊、黑工厂泛滥,制假造假等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问题突出,造成诸多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对城市现代化发展形成严重障碍。
我市主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呈现如下特点:1、量大面广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有多达402个村庄,涉及村民约10万多户,30多万多人,而且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分布;2、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改造难度大我市“城中村”的平均建筑容积率0.8,二环路内达1.43,有相当一部分村庄的容积率在2.0以上。
部分交通条件好,靠近市场的村庄甚至高达4.0。
远高于一般的城市居住小区1.8的容积率,改造的难度很大;3、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从“城中村”的分布看,二环路沿线的村庄建筑密度最大、容积率最高,而且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4、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严重“城中村”、“城边村”常常利用土地的区位优势,大量出租集体土地,2021年违法用地清理的8000余宗,近13万亩土地,大部分发生在“城中村”、“城边村”。
同时,“城中村”的违法建设较为严重,特别是当城市建设需要进行拆迁时,许多村民把加层等违法建设当作获取高额补偿的一种手段。
5、旧村建设逐步扩展,新村建设不断增加“城中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出租经济发达,经济收入较高,许多村庄采取各种名目新建住房,但其旧村却坚决不拆,全部出租。
“城中村”并没有随新村建设而得到解决。
三、城中村改实施方案我市将按“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动态管理机制,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工作。
1、整改方案主城的几个区要注意政策统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城中村”改造氛围,把“城中村”改造的组织程度提到最大化,把各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把“城中村”居民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运用法律和制度约束力,发挥党政推动力,4管齐下,形成合力,引入市场机制,注重人性化拆迁、有情拆迁,广泛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发挥社区和街道办事处的作用,推动“城中村”改造重建工作。
2、整改计划制定拆迁补偿政策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在于城中村居民的支持和理解,以及拆迁补偿政策的制约。
全市有402个城中村,农房建筑面积有3800多万平方米。
用一组数字作比较:这两年昆明城市商品房建设面积每年约为500万平方米左右,那么城中村农房建筑的面积就相当于7到8年商品房建设的总量。
按照城市的规划布局,建城市的新社区,把绿化、城市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社区配套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都要在城中村片区拆迁过程中体现出来。
3、整改进度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实施昆明市不久前制定了“城中村”5年重建工程计划,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级规划、区级实施,统一设计、各具特色,优化布局、完善民生的要求,全面改造“城中村”。
4、社保政策三月底出台按今年确定的任务,今年是10万人左右,如果把5年的都算进去的话,统计居民是76万左右。
5、保障村民的利益老百姓的房屋面积如何保证,今后的收入怎样保障等,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我们会保证居民最直接的利益。
拆迁补偿等政策指导性意见月底就会出台,目前正在进行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
最迟所有的政策要在3月底前全部出台。
6、整合村外土地重建实现村民、市民、企业等多方共赢改造的大原则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
在改造和重建中我们会把城中村周边片区的土地一并整合起来,作为城中村重建的土地用地,从而让社会赢、村民赢、企业赢。
政府不追求任何赢利,我们在设定政策时就很明确,涉及到城中村改造与重建的很多收费性项目都要免掉。
按照陈得水市长的要求,就是要让企业得利,要让村民拆一次,富一截。
“城中村”改造成了市里重塑形象、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昆明“城中村”改造不仅事关“城中村”中的21万多居民,同时事关全市600万人民的安居乐业。
在风上的一项调查中,认为“城中村”应该改造的占投票人的93%,认为不应该改造的只占7%。
市里虽然没有对此做专门调查,但“城中村”改造是全国各大中城市都面临的问题,有一定的共性,因此,说“城中村”改造是市里最大的民心工程一点也不为过。
“城中村”改造同时也是市里最大的民生工程。
“城中村”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小处说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居民能通过改造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城市化的诸多配套服务和福利;可以通过改造“城中村”实现治安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则每个城市居民都是受益者。
从大处说,可以实现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改造“城中村”,不仅腾出了城市人口密集区的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实力,同时会因为“城中村”居民和外来人员的迁移带来郊区、郊县乡村的大发展。
第2篇: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积中。
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纳入城市规划建设。
至今仍然是落后的自然村落面貌,而现已被城市功能区所包围的土地。
这些土地是仍然掌握在当地村集体的集体所有性质土地。
现在我们以胜利村为例。
城中村的出现是人类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解决城中村难题的通行办法。
我国也没有相关系统的政策来指异城中村的改造,所以“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特殊性极强的问越。
我们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找出问匙的特殊规律所在。
一、现状。
梅州市兴宁县(市、区)胜利村位于大坪镇圩镇中部。
我村辖29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93户,人口1505人;全村总面积2。
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亩。
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1.,年降雨量约为1227.毫米,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
村特色经济收入有桑蚕,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754.万元。
近年来,我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1、筑水泥路约2.公里;2、路灯3公里;3、胜利小学球场。
对“城中村改造的意见:1、过程中让村民自主开发。
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2、造过程中相关手续能快速办理。
且相关税费能得到减免。
3、将改造后的村集体土地转为田有建设用地。
4、支持“城中村”改造。
二、“城中村”改造是什么。
(一)是以村民自愿开展改造为主。
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导的改造。
“城中村“改造不同于征地拆迁。
它是村民自愿对所居住的地区进行改造和。
居民居住地被城市功能源和沿江风光带所包贫贫困落后的村容村貌,简陋破烂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的城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居民强烈的要求政府对其居住地进行城市化改造。
所以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充分的给予村民参与权、知情权。
(二)是利益主体由政府到农民的转变。
_“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让利于民的一个方式。
通过城中村改造,农民将剩余的土地通过商业运作、开发以后,不能改变村容村貌,更可以从中获利。
进一步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
以深圳大冲村为例,在二十年里。
政府先后征地16次,村集体土地96%被征,剩余的钱返还给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经济发展月地。
通过建设小产权房再出租,不们解决了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解决了在深圳务工的民工的住房问题。
这也是后面提到的廉租屋。
(三)是对村集体土地自主开发的一个探索。
“城中村”改造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村集体土地的开发和使用问题,在现行的政策下,集体土地在“三个不得”的原则下,即不得改变土地性质,不得改变土地in途,不得损害农民的承包权益,允许通过转包、转讨、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的方式进行开发。
如何在现行政策的框架内找到一条对村集体土地的开发路了。
是我们进行“城中村”改造必须直接面对的问越,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是胜利村打造低成木生活区的重要方式。
低成本生活区指的足“城中村”改造后,可以容纳大最外来务工人员的安置和管理。
根据调查,附近工业园内的企业一般工人的工资在800-1000元,熟练工人的工资在1200元左右,除开发区标准厂房等几个少数的厂区为工人规划了住宿区外,其余企业并无安置r人的住宿地,可以预见,随着沿海地区的密集加工型企业的内迁,大最的密集型产业落户到附近工业园,所带来的低成本务工人的安置问题,必然要在胜利村得到解决。
据调查,上灶坪41陈家湾旧尽出租的月租金不过30元,大最的务工人员和小商贩就仄住在这里。
所以,鲤负江的“城中村”改造,必须为附近工业园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将“城中村”改造为千净、漂亮、低廉的生活区,不但能为政府解决务工人员的安置问题,更能通过村集体对其加以管理和约束。
(五)是一项基础性改造工积,不是点利性质工积。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政府让利,群众受益的公益性荃础I程,所以无论是41民自主开发还是引进开发商都必须坚持政府赢在环境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