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的直接贡献作用分析

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的直接贡献作用分析

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的直接贡献作用分析
【摘要】本文从投资、消费、科技成果转化等角度分析了重庆市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重庆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高等教育经济贡献
一、研究方法
一是以投资收益率来衡量投资角度的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研究教育的投资效益亦称教育投资外部效益,是指一国或一地区教育或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与教育投资的比较,即教育的社会经济产出与教育投入的比较。

教育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与教育成本之间的比率就是教育的收益率,主要是通过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舒尔茨把不同教育程度的毕业生之间的工资差别作为计算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根据。

计算时,首先计算出相邻各阶段学校毕业生平均收入的差额,以这一差额与某一阶段的人均教育费用的比率表示收益度,还可计算社会收益率。

计算公式为:
教育收益率=(本级毕业生工资-前级毕业生工资)/本级教育投资×100%
二是通过重庆高校的年招生量、学费、其他费用估算高校每年多收学费、学生在校消费,再用我国的产出乘数来匡算高等教育可拉动的投资与最终消费。

以此衡量消费角度的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三是通过统计重庆高校与国有大型企业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或经济实体的数量、累计已转化科技成果、高校科技企业产业销售、上缴利润来衡量科技成果转化角度的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二、研究结果
1、重庆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

由重庆市人才大市场实习与就业基地与各高校创业协会联手进行。

调查人员在重师、西师、重大、西农、工商大学、工学院等6所高校共发放5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16份,调查内容包括月薪、首选单位和行业、就业困难原因等十余个方面。

其中对毕业第一年的月工资要求:
800至1200元的占46%,1500至2000元的占27%,2000至3500元的占12%,3500元以上的仅占7%。

由此可以估算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大致为1500元。

重庆各大学的学费一般为3200~5000元/年,以平均数4100元计。

其他支出:30%的学生月花费200元~300元,50%的同学月花费300元~500元,少部分学生月花费在200元以下或700元以上。

平均值约为360元。

重庆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则为800~1000元。

代入舒尔茨公式可得,重庆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为21.3%。

2、重庆高等教育对消费的拉动。

重庆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学费、人均消费及对投资和最终消费的拉动情况见表1。

3、重庆高等教育的科技成果转化。

2006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

新组建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累计达2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32个,其中国家级中心2个。

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技术市场合同成交2682项,成交总额56.8亿元。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471
件,增长3.4%,授权专利4590件,增长27.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04件,增长31.2%,授权246件,增长38.2%。

三、政策建议
根据经济越发达教育投资收益率越低的一般规律,通过与同样为直辖市的天津市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25.07%相比,重庆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的21.3%说明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是相对发达的。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为12.3%,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为20%。

重庆当前的经济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无疑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同时也说明重庆的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高等教育规模还可以扩大。

由于扩招引起的就业问题,关键是改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企业的用人观念。

根据国外的就业情况,本科学历在生产一线的比例很大,从事研发的基本上是研究生学历。

相对于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本专科毕业生只要经过适当的具体操作培训,其工作能力应该超过前者。

随着经济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的降低,本专科毕业生在工资方面也会更具优势。

当然,招生规模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度的扩招将会适得其反。

按照当前GDP每年8%~10%的增速,我国大约要半个世纪才能成为发达国家。

1998年美国的在校学生数量为1420万,占人口总量的比例为5%;我国2006年在校学生数量为2500万,占人口总量的比例为1.9%。

以此为基础估算,每年的扩招比例应为1.8%左右。

虽然高等教育的产出乘数低于各个部门产出乘数的平均水平(2.67),但教育所带来的最终经济效应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

以2006年为例,重庆高等教育带来的投资和最终消费增加值估计为3800万元,按重庆市当年工资水平19215元,可以新增1977个就业岗位。

若扩招规模保持稳定,则每年可解决近2000人的就业问题。

同北京、上海相比,重庆高等教育的科技成果转化仍有待加强。

2006年北京、上海、天津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金额697.3亿元、344.43亿元、58.86亿元,重庆则为56.8亿元。

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整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是直接相关的,要加强高校的科研能力应加大研究生的招生比例。

关于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从重庆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看,结合重庆的当地情况,重庆的高校学费相对偏高。

虽然相对发达国家的情况,重庆高校学费还有上升余地,但结合国内及重庆当地的条件来看,学费应该适当降低。

也就是说,在扩大招生数量的同时,适当降低学费。

据研究,当前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成本弹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在当前的私人教育成本水平下,10%最高收入户高等教育需求的成本弹性系数为0.330,10%最低收入户高等教育需求的成本弹性系数为0.738。

这表明,高等教育私人成本提高同样的幅度,对来自不同收入阶层的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的影响程度不同。

家庭收入水平越低,受教育者
及其家庭对私人教育成本的变化越敏感。

适当降低学费,既可进一步发挥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又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接受教育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闫露:多角度研究高等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海教育,2001(4).
[2] 魏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短期经济增长作用.1999
[3] 杨东平: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2005-1-21.
[4] 李文利: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经费供求.中国高等教育,2002(6).
[5]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