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奇特的“钢琴”_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奇特的“钢琴”_冀教版

25 奇特的“钢琴”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学目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会读“钢、抗、战、期、钱、买、瓷、器、瓶、罐、店、答、挥、敲、串、取、桌、支”等18个字,会写“苦、总、店、答、串、桌、完、支”8个字。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感受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冼星海刻苦创作的执著精神,在条件特别艰苦的环境下是如何利用奇特的钢琴作曲的。

【教学难点】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感受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教学素材】1.作者洗星海简介2.洗星海的作品3.《奇特的“钢琴”》背景资料4.相关课件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读“钢、抗、战、期、钱、买、瓷、器、瓶、罐、店、答、挥、敲、串、取、桌、支”18个字,会写“苦、总、店、答、串、桌、完、支”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各种大小不同的瓷器、筷子、细铁棍、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音乐,导课题。

1.课件播放钢琴按键声,老师用筷子敲击瓷器,听听声音。

比较两种声音,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2)2.引入:我国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音乐家就是用敲瓷器这种方法创作了许多有名的曲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用瓷器帮助作曲的故事。

(板书:《奇特的“钢琴”》)(课件出示3)二、初感知,指导读。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通全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每个小组发一套生字卡片,由小组长带领自学生字,每个组员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课件出示4)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不正确的断句。

5.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5)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事情。

6.课前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同学们查关于洗星海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三、学生字,读词语。

1.(课件出示6)出示生字卡片,“纲、抗、期、军、艰、津、贴、钱、店、挥、敲、符、旧、桌、完、支”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四、韵律操,写生字。

1.做韵律操孩子们,又到写字时间了,先活动活动关节!2. 出示生字好了,下边请出这课的生字宝宝。

(课件出示7)苦总店答串桌完支3.指导写字(1)观察范字(课件出示8)①请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同座互相讨论:每个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②指名交流: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2)指导范写①.讲解难点苦、答、完:上下结构,“完”上宽下窄。

串:独体字,两个口都要扁,第二个口要比第一个口宽。

②教师范写。

(3)在生字本上各写三个生字,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课外作业新设计一、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以下5个生字“苦、总、店、答、串、”二、给以下生字组一个词语完()答()串()支()三、我能模仿,我会填空。

例:(一朵朵)鲜花()名曲()音符()小棒()小草答案:一、苦总店答串二、完成回答串连支出三、一首首一串串一根根一棵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感受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2.在条件特别艰苦的环境下冼星海是如何利用奇特的钢琴作曲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课件出示10)2.指名读课文。

二、品读学习1.自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11)(1)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板书:很少的津贴、总是、攒、买一些瓷器-----条件艰苦)(2)你从“攒”字能感觉到什么?生:体会这些瓷器的来之不易。

指名读。

指导朗读:体会钱来之不易,重读“总是”、“攒”。

(3)品读第二句,体会这些瓷器的来之不易。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12)生:知道了人们都不理解冼星海的做法,冼星海也不做解释。

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嘲笑洗星海的语气。

3.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13)课件出示插图: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再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画上冼星海的面部表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冼星海在一堆瓶瓶罐罐中陶醉的练琴。

生:从他的表情上看出来他很认真,也很执着。

(2)(课件出示14)指名读有关句子,想象冼星海让“叮叮当当的响声”变成“一串一串动听的音符”时的情景。

在想象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3)模仿冼星海的样子敲一敲准备好的瓷器,愿意把自己课前试好的音乐敲给大家听的就到讲台前敲。

(4)再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从“拉一会儿,他就趴在桌上写一会儿,写完后又接着敲哇,拉呀。

”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每天:摆、敲、取出、拉、趴、写、敲、拉-----创作认真)生: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冼星海对音乐创作的顽强和执着。

4.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说说为什么奇特的“钢琴”要加上引号?(课件出示15)生:奇特的“钢琴”指的是一些瓷器。

这里的引号表示有特殊的意义。

三、总结拓展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冼星海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16)生:冼星海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生:冼星海是个十分执着和顽强的人。

生:冼星海也是非常乐观的人。

课外作业新设计一、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动听______________奇特______________ 二、句子加工厂(用带点的字词造句)(1)冼星海总是..把这些钱攒起来。

(2)你买这么多瓶瓶罐罐,是.想开饭店,还是..想留着当古董?三、我会连一些功夫一阵音符一串名曲一根声响一会儿指挥棒一支瓷器答案:一、美妙刺耳怪异一般二、(1)小明总是我们班第一个到校的。

(2)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的天气,妈妈都会准时送接我。

三、一些功夫一阵音符一串名曲一根声响一会儿指挥棒一支瓷器板书设计:奇特的“钢琴”钱少、总是、攒、买瓶瓶罐罐-----条件艰苦每天:摆、敲、取出、拉、趴、写、敲、拉-----创作认真【教学反思】这课《奇特的“钢琴”》涉及到要让孩子们提前了解课文背景和主人公的资料。

为此,我给孩子们留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查资料。

不少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料的查阅,可就是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所查资料内容时,不会说,里面好多字不认识,就算家长给注上拼音,孩子读的还是不熟。

这就需要孩子在家把所查资料读熟,做到真正的了解,将大大有助于孩子理解课文主题。

创新教案《奇特的“钢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想】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查找有关冼星海的资料入手,以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为基础,以理解重点词语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教学过程】一、齐读课题,听写词语1.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课文感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2.听写生字,学生进行表演读的展示。

二、再读课文,自主质疑1.自主学习请自由地、轻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2.同桌合作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同桌注意听字音准不准,停顿正不正确。

3.小组讨论在自读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把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再看图、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感悟。

小组读读议议,如还有疑难则全班交流。

三、品读语言,探究学习出示内容问题1.冼星海是个什么样的人?2.想一想:冼星海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乐曲创作的?3.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围绕“奇特的‘钢琴’”讲了四个意思:(1)第一自段段讲冼星海把很少的津贴攒起来,用来买瓷器。

“每个人只能领到很少的津贴”,“很少的津贴”说明了生活条件的艰苦。

“冼星海总是把这些钱攒起来”,由“总是”可见他克服了许多生活上的困难。

(2)奇特的“钢琴”引起了人们奇怪的猜测。

第二自然段讲人们不理解冼星海的做法,冼星海也不作解释。

(3)奇特的“钢琴”有着特殊的作用。

①课件出示插图: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再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画上冼星海的面部表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再读第三自然段,把描写这幅插图的句子找出来画一画。

③指名读有关句子,想象冼星海让“叮叮当当的响声”变成“一串一串动听的音符”时的情景。

在想象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4)第三自然段讲冼星海把这些瓶瓶罐罐当作“钢琴”勤奋创作。

“每天晚上”说明创作的勤奋。

“敲敲这个”“敲敲那个”“拉一会儿,他就趴在桌上写一会儿,写完后又接着敲哇,拉呀”反映了创作的认真。

“一串一串动听的音符”说明冼星海有很高的音乐才能。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回做适当的点拨,冼星海能用瓶瓶罐罐做钢琴,你觉得冼星海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怎样读一读。

(5)奇特的“钢琴”立下了大功。

四、课文总结,拓展延伸1.这奇特的“钢琴”有什么作用?2.你还能知道那些冼星海的作品?课后查一查资料吧!课件资料暂存备课资料1.洗星海简介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