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起诉状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起诉状原告XXX(化名)是吉林省东丰县沙河镇礼义村四组的村民,拥有公顷土地承包经营权。
然而,因计划生育等原因,他从1986年至今一直未直接耕种该地。
在二轮土地延包时,村委会将XXX(化名)承包的土地签至XXX(化名)名下,非法剥夺了原告的合法承包经营权。
因此,原告起诉村委会和XXX(化名)。
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包括确认被告村委会的行为是违法的,将土地承包协议签至XXX(化名)名下的行为无效,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恢复原状,并要求赔偿医疗费和诉讼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然而,被告村委会非法将原告应该继续承包的土地,签至XXX(化名)名下,剥夺了原告的合法权利。
原告多次上访未果,故提起诉讼。
因此,原告请求法院确认被告的行为是违法的,并要求停止侵害和恢复原状,并要求赔偿医疗费和诉讼费用。
主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被告村委会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原告未向村委会主张承包权利,且未办理相关手续并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才能认定原告自主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
被告村委会未能提供相关证据,不能以此为由否定原告的合法权益。
因此,原告要求法院纠正被告村委会的违法行为,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结论对于被告村委会收回原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查明其合法性,未经相关手续和批准,将原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非法转让给他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因此,原告有权要求法院纠正被告村委会的违法行为,恢复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时,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完成延包工作,依法确权、确地到户,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
如果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应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
根据《XXX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的规定,承包方交回承包地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规定程序的,不得认定其为自愿交回。
原告并没有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因此不能认定原告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此外,二轮土地延包是延续原有承包人的土地承包权,原告当然享有承包土地的权利,无需重新提出申请。
被告村委会以原告没有提出承包土地申请为借口剥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没有法律依据,是随意处分原告合法权利的违法行为。
裁决认定“原告没有向被告村委会主张承包权利,视为放弃土地承包权利”是没有法律依据,是错误的裁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原告享有承包本村土地的权利,如果被告村委会主张原告曾经放弃了承包土地的权利的事实发生,应由被告村委会承担举证责任,而不是由XXX (化名)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中,被告村委会以非法的理由收回承包地,侵害了原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承担民事责任。
自1986年起,村委会剥夺了原告合法经营权,应计算赔偿数额。
因此,村委会应承担元的赔偿金。
此外,原告要求被告XXX(化名)返还承包土地,但被告无视原告的合法权利,导致原告心脏病发作,原告为此支付医疗费XX元。
原告要求被告XXX(化名)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医疗费XX元。
最后,确认被告村委会与被告XXX(化名)关于争诉承包地的承包协议无效,立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
根据《XXX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原告请求立即确认被告与原告争诉承包地的协议无效,并将该协议项下的土地返还给原告。
XXX具状人:XXX(化名)2011年1月10日民事起诉状原告:XXX,男,1943年6月3日生,白族,身份证号码:xxxxxxxx,住:云南省xxxxxx。
联系xxxxx。
被告:XXX法定代表人:XXX(系该社社长)。
住址: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XXX下庄村。
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继续履行与原告签订的果园承包合同书;2、被告承担案件受理费。
事实与理由原被告经XXX社员大会通过、社委会通过,于XX年1月1日签订了《果园承包合同书》。
合同双方约定将XXX集体所有的果园共40亩承包给原告,用于种植桂梨、板栗或其他果树,承包费为每年元人民币,于每年12月30日前交清,承包期为20年,即从XX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0日止。
合同还约定,如果原告在承包期内按时交清款项并积极营造林木,被告将决定给原告优惠两年的延长期,并且这两年的承包款不再收取。
以上合同完全出于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内容合法。
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要求被告按照合同约定交付土地,并赔偿原告因被告违约造成的损失。
起诉事由及理由:原告与被告于XX年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约定被告将土地出租给原告经营,原告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
但是,自XX年X月起,被告开始拖延交付土地,一直到现在还未交付。
原告多次找被告协商解决,但被告以各种理由推脱,严重影响了原告的经营计划,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内容履行合同义务,也可以约定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义务。
”而被告未按照合同约定交付土地,已经构成违约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被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原告因此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原告要求被告按照合同约定交付土地,并赔偿原告因被告违约造成的损失。
希望贵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XXX系木里县乔瓦镇娃日瓦村五一组居民,拥有一块土地,经营期限为30年,自1999年开始。
但在2017年,XXX发现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被XXX和XXX非法流转,且XXX颁发了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给两人。
经查,XXX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侵犯了XXX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
因此,XXX请求法院依法撤销XXX和XXX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判令三被告将争议之地返还给原告经营管理。
同时,要求XXX补偿原告8年来失去约8亩土地的损失费共计32万元,补偿自XX年以来的国家粮食直补款4248元,赔偿原告的诉讼成本费五万元,并要求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原告是乔瓦镇娃日瓦村五一组的老农户,从未搬离过这个地方。
1983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原告以XXX(XXX前夫)为户主,共5口人分得老住宅地附近的亩承包地。
这块土地位于XXX家附近,原告一家人一直在这里耕种,同时在周围开垦了好几亩的荒坡,以此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1999年4月,木里县政府签订了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原告的土地面积和地点均未发生变化,并颁发了编号为“(H)xxxxxxx”的《凉山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该证书实际上是土地承包合同,其中载明了合同的甲方是乔瓦镇一村XXX,法定代表人是当时的社长XXX,承包方户主为本案的原告XXX。
承包内容是“甲方将亩旱地承包给乙方耕种,期限从1999年元月1日起至2028年12月31日止”。
然而,在换发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时,镇政府在没有原告的口头或书面申请,也没有出现收回原告土地的法定情形下,就暗中将原告的亩承包地面积更改为亩。
在原告领取该证书时,行政人员也没有告知原告实情和减少面积的原因。
原告因没有文化,加之对政府的高度信任,不但没有翻看其中的内容,也没有询问承包地的变动情况。
之后,镇政府就将其中的亩土地卖给了本案的第二被告XXX,并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直到XX年,XXX父子在该土地上修建房屋时,原告才得知内情。
同时,也由于镇政府和XXX之间暗中的买卖行为,导致了第二被告XXX胆大妄为,侵犯原告的土地经营权,强行将原告其余的亩土地据为己有,并非法转卖给他人修建房屋。
原告于1987年搬迁至县城XXX街坎下边即现在的所在地居住,以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
原处的宅基地和自留地共约两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之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然而,镇政府却将原告的自留地和宅基地收回,又卖给了本案的第三被告XXX,XXX又转卖给他人修建房屋。
XXX是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二组的居民,她和家人共有一块土地,但是在土地确权过程中,XXX占用了部分土地并建立了房屋。
XXX多次向当地政府反映此事,但是没有得到解决。
由于XXX的行为侵犯了XXX的合法权益,XXX提起了民事诉讼,但是一审法院判决认为XXX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该土地的合法承包人,裁定驳回了诉讼请求。
XXX认为一审判决有误,遂提起上诉。
XXX在上诉状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身份和住址,并指出XXX的房屋建在了她的土地上,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
她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一审判决,并指令XXX重新审理此案。
XXX认为自己有权享有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XXX的行为明显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她希望二审法院能够查清事实,保护她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
上诉人家从第一轮土地承包开始就承包有某某乡某某村的林地和承包土地亩。
XX年2月15日,上诉人将自己家庭承包的林地和土地经村、社同意,转包给了被上诉人XXX,并签订了书面的《土地、林地转包协议》。
协议约定:“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甲方在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XXX的自留地、责任地及承包的经济林木转包给乙方”等内容。
《转包协议》签订后,上诉人家的承包土地就交给了被上诉人耕种。
国家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的植补款被上诉人以上诉人的名义领取。
然而,到了XX年,上诉人发现被上诉人居然持有一本《阿坝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且该证书上的承包土地涉及上诉人家的承包土地(该证书上有部分土地不属于上诉人家的承包土地)。
上诉人找到了当时的村、社干部,村上告诉上诉人说被上诉人XXX的《阿坝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村上错发的,是错误的,是无效的,并于XX年11月12日向上诉人出具了书面的《证明》。
本以为村上出具了证明就没有问题了,然而在政府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时候,XXX又拿出他那本来源不合法的、无效的《阿坝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主张原双方签订的《土地、林地转包协议》中约定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属于被上诉人。
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侵犯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导致政府有关部门在确权颁证时认为该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产生了争议,要求双方当事人依法诉讼对该争议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司法确认后方能确权颁证。
上诉人认为本案争议的农村土地一直是自己在依法承包经营,虽然自己曾经与被上诉人签订了书面的《转包协议》,但这只是转包,其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并没有改变,上诉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从没有丧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