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四次探索的知识点表格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 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对矛盾:即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者就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不但包含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除了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制度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
“人民大众”不但包含农民阶级,除了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大资产阶级。
4.协定关税表明关税不能由中国自己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仿。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5.片面最惠国待遇。
——贸易主权(最惠国通常就是相互的,即为两国给与对方同样的权利。
但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来给与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可以拥有,但英国却没给与清政府同样的权利,所以称作片面最惠国待遇。
)6. 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也叫做治外法权,直观来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下了法,无法由中国政府去处置,而要由外国人的本国政府去处置,这样就使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躲避中国的法律制裁。
)8.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导致的破坏性影响远远少于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细致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毁坏;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
指一个国家在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
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11. 《天朝田亩制度》注重充分反映了农民阶级建议废止封建制度土地所有制的猛烈心愿,就是几千年去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12.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13. 太平天国运动彰显了代莱时代特征,主要就是所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明确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14.《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
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下,它也没能实行。
15.太平天国运动失利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显然);缺少科学理论指导,以有科学纲领;错误、瑕疵不断升级;战略上的犯规;中外反动势力的联手痛击。
16.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17.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并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步入一个代莱阶段(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强权刮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增进。
18.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19.《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去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索赔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对外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进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减免内地税。
20. 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1.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消灭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压制了帝国主义及其统治者中国的工具清政府。
22. 《辛丑条约》不但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而且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
23. 中国同盟会就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2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5.辛亥革命废黜了清王朝,完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创建起至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使人民赢得了一些民主和民主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强权在中国再也打听没能够掌控全局的统治者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缔造了有利条件。
26.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 鸦片战争并使中国的主权遭很大地毁坏,通商口岸的对外开放,关税主权的毁坏,快速了强权的商品输出,并使中国自然经济遭遇强烈的冲击并已经开始崩溃。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 自然经济的解体并使农民纷纷宣告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更多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使得近代企业的产生。
4.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形式。
5. 近代企业主要指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就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含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6.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7.自然经济就是近代中国社会最滞后的生产关系。
鸦片战争后,西方强权向中国关税商品、劫掠原料,逐渐把中国卷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宣告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强化,自然经济已经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
8.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客观上,它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对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有明显的冲击、瓦解作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9.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使用机器生产方式,但其产品不是商品,在经营管理上更存有浓郁的封建制度色彩,基本属封建性近代工业。
民用工业基本上就是创建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但也存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
10.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11. 鸦片战争完结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提振下,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蓬勃发展。
12.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资本较太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居多;主要原产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原产地域极不平衡;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存有倚赖关系。
14.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民族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又对自然经济产生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
15. 甲午战争后,强权争相对华输入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快速;清政府收紧对民间设厂的管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16.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17. ~年,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存有了较慢的发展。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19.民族资本主义问世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发展必然可以使得代莱意识形态和代莱阶级力量发展壮大,必然可以对旧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产生崩溃促进作用,这就同意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20.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多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
这就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因而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1.官僚资本主义不是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结果,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产物。
它就是代表小地主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中日战争资本融合而构成的国家寡头垄断资本主义。
它压制和制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国民政府统治者的政治基础。
22.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因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1. 林则徐就是近代中国“千手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倡导的自学西方的“短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2.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在魏源认为,“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引伸”。
如果说“师夷”彰显的就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引伸”彰显的则就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师夷”与“引伸”即为对外开放与爱国,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彼此无法拆分,更无法错位。
不“师夷”,就不可能将“引伸”,但“引伸”又必须以“师夷”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