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输管道无损检测标准化管理图集

长输管道无损检测标准化管理图集

无损检测标准化管理图集编制:审核:批准:1.作业标准化管理1.1.检测准备1.1.1. 无损检测承包商新进场人员、设备报验后方可在现场进行检测作业。

无损检测承包商进场检测前应参加业主组织的入场考核,入场考核以AUT检测机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入场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始检测作业。

1.1.2. 每个新进场AUT检测机组应开展专项AUT工艺评定,用于现场的AUT 检测设备在使用前应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或建设单位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校验。

并取得该机构出具的《专项AUT工艺评定报告》后方可进行AUT检测。

AUT图谱AUT工艺评定报告1.1.3. PAUT检测机组检测前,应采用模拟试块进行PAUT工艺验证,结果应满足《DEC-OPG-G-NT-004-2020-1 油气管道工程相控阵检测技术规检测技术规定》标准要求,能清晰的显示模拟试块上所有的反射体或缺欠、检测范围应能覆盖整个检测区域。

PAUT模拟试块PAUT工艺验证报告1.1.4. 每批次射线检测胶片进场,应对胶片进行本底灰雾度测试,并出具灰雾度测试报告。

射线检测(RT)胶片灰雾度测试射线检测(RT)现场1.1.5. 磁粉检测前对磁粉检测设备进行提升力测试,应符合《SY/T 4109-2020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标准要求,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应为0.5mm)。

MT提升力测试MT提升力测试报告1.2.基本程序1.2.1. 焊接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每道焊缝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焊缝宽度、余高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要求,有无表缺陷,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向监理单位递交无损检测申请。

1.2.2. 监理单位对焊缝外观质量以及检测申请的内容进行确认后,向检测单位下达检测指令。

1.2.3. 检测单位接到检测指令后应对焊缝实施检测。

检测过程中发现焊缝外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影响检测评定时应拒绝检测,并报告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通知焊接单位。

1.2.4. 施工单位应对不符合要求焊缝进行修补,修补完成并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监理单位通知检测单位,检测单位根据检测工艺和操作指导书实施检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监理单位和焊接单位。

1.2.5. 检测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建设单位管理要求及时完成焊口检测并出具纸质检测报告。

其中:(1)自动焊接焊口在接到监理焊口检测指令后当日内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2)非自动焊接焊口在接到监理焊口检测指令后24小时内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3)返修口、连头口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48小时内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1.3.检测标识和参考线1.3.1.每道被检测焊缝应有检测标识,在平焊位置应有起始标记和扫查方向标记。

起始标记宜用“0”表示,扫查方向标记宜用箭头表示,并宜沿介质流动方向顺时针绘制,所有标记应对扫查结果无影响。

起始标记和扫查方向标记参考线绘制1.3.2. 在焊接之前,应在管端表面标注一条平行于管端的参考线,参考线与坡口中心线的距离不宜小于40mm,参考线位置误差应为±0.5mm,轨道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mm。

轨道安装轨道安装1.4.焊缝表面检查1.4.1. 探头移动区内的钢管,其制管焊缝内外表面应用机械方法打磨至与母材齐平,且应与母材圆滑过渡,修磨过程中若伤及母材,应测量打磨处母材的厚度,剩余壁厚不应小于钢管标准壁厚的95%。

1.4.2. 探头移动区域的宽度应按检测设备、坡口型式及被检焊缝的厚度等确定,探头移动区的范围宜为焊缝两侧各大于或等于150mm区域。

探头移动区域内不应有防腐涂层、飞溅、锈蚀、油污等影响检测的杂质。

检测区域宽度应是焊缝加上焊缝熔合线两侧各不小于5mm的范围。

1.4.3. 胶片宽度应能覆盖焊缝及两侧热影响区,热影响区的宽度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5mm的区域。

制管焊缝打磨焊缝外观检查1.5.现场检测作业1.5.1 AUT检测(1)在每班检测前、检测过程中和检测工作结束后每隔1h 或扫查完5 道焊缝之后(以时间短者为准),应利用对比试块进行校验;开工之前及每隔一个月应对编码器精度进行校验。

AUT灵敏度校准AUT编码器校验记录(2)轨道边缘距焊缝中心线距离误差必须满足±1㎜要求。

轨道安装完成后,必须由专人进行符合,看轨道边缘距焊缝中心线距离误差是否满足要求。

轨道安装轨道安装记录(3)现场检测人员进行初步评定,由审核人员复评后出具检测报告。

AUT图谱评定及审核出具并签发检测报告1.5.2.射线检测(RT)(1)射线检测前,检测单位应提出射线作业申请,编报《射线作业许可证》,经各方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射线检测作业。

射线作业许可证射线检测(RT)(2)射线检测(RT)人员应随身佩戴个人剂量计,每个射线检测机组至少配备一个辐射报警仪。

(3)射线检测(RT)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 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并应设置警戒线和警告标志。

(4)检测单位应及时对射线检测(RT)底片进行评定、审核(审核人员应具备III级资格),并将检测结果反馈承包商、监理单位,并及时出具纸质检测报告。

射线检测(RT)底片评定及审核出具并签发检测报告1.5.3.相控阵超声检测(PAUT)(1)PAUT检测前灵敏度校准应符合标准及相关文件规定。

(2)检测系统复核应采用与初始检测设置时相同的对比试块,并在以下条件下应进行复核:1)每班检测前;2)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更换部件;3)连续工作4小时;4)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时的温度与实际焊缝检测温度差大于±15℃时;5)检测工作结束时;6)对灵敏度有怀疑时。

PAUT灵敏度校准PAUT现场检测(3)检测单位应每月对试块表面状态进行核查并填写检查记录,试块不得存在油污、锈蚀等现象。

(4)现场进行初步评定、审核后,应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承包商、监理单位,并出具纸质检测报告。

PAUT图谱评定及审核出具并签发检测报告(5)PAUT检测至少一个月进行一次TCG曲线验证,已保证PAUT检测参数综合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1.5.4 .超声检测(UT)(1)检测前灵敏度校准应符合标准及相关文件规定。

UT灵敏度校准UT现场检测(2)检测过程中对发现的缺陷应及时进行标记并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承包商、监理单位,并出具纸质检测报告。

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出具并签发检测报告1.5.5渗透检测(PT)(1)检测前应使用镀铬试块验证灵敏度等级。

镀铬试块渗透检测(2)渗透检测现场应通风,并应远离火源、热源,渗透检测人员应配备乳胶手套、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3)渗透检测完毕后应清理检测现场的废弃物,空喷罐应泄压后再作处理。

防护口罩、手套废罐回收(4)检测评定应记录缺欠的位置、性质、分类、数量和长度,缺欠迹痕的记录应采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必要时也可采用照相的方式。

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出具并签发检测报告1.5.6.磁粉检测(MT)(1)检测作业前,应采用标准试片检验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检测前,应进行磁悬液润湿性能检验。

MT灵敏度测试MT现场检测(2)所有需评定的相关显示的尺寸、数量和产生部位均应记录,并应绘制示意图;磁痕的永久性记录可采用照相法(应附带标尺)、胶带法及其他适当的方法。

现场检测影像拍照留存出具并签发检测报告2.HSE标准化管理2.1.作业场地布置2.1.1. 射线现场作业带入口设置职业危害告知牌,入口设置电离辐射警示牌。

警示牌为黄色,正三角形边框及电离辐射标志图形均为黑色;版面、规格、位置、制作材质等要求符合《安全标准化指导手册》。

警示牌警戒带2.1.2.检测人员现场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保服,并按要求佩带个人剂量笔和现场报警仪。

报警仪、工作证、个人剂量笔劳保服装2.2.人员劳保着装2.2.1.安全帽(1)项目部、监理、承包商应自行采购符合《头部防护安全帽》(GB 2811-2019)要求的安全帽。

使用前,应按照要求组织验收,重点检查永久标识、制造厂名、生产日期、产品名称、产品特殊技术性能(如有要求)是否符合规定。

(2)安全帽颜色分为红、白、黄、蓝四色,并严格按以下标准进行佩戴识别:1)黄色∶施工人员;2)白色∶来访/检查人员、业主、监理及承包商管理人员;3)红色∶安全员;4)蓝色∶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

(3)安全帽正面为承包商LOGO标识及名称简写,左侧面粘贴员工二维码信息。

(4)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均应按照规范要求佩戴安全帽。

2.2.2.劳保着装(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均应统一配置具备防静电功能的长袖工装,颜色、款式统一;在夜间作业时应穿戴反光背心。

(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穿戴具有防刺穿功能的劳保鞋,冬季施工配备具有防滑功能的劳保鞋。

(3)劳保用品应从正规渠道采购,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并有产品合格及检测证明。

(4)劳保用品发放、使用及报废处理应符合《员工劳动保护用品(PPE)管理标准》要求。

(5)机组长、HSE监督员、技术员和质量员等应在右臂佩戴相应袖标(宽150mm,见下图),红底黄色宋体字。

150mm2.2.3.工作证及参观卡(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佩戴工作证,并固定于左胸位置处;外来人员检查或观摩需佩戴参观卡。

(2)工作证尺寸为85.5mm×54mm,参观卡尺寸为70mm×100mm。

工作证照片统一为身着各单位工装的免冠蓝底一寸照。

(3)工作证二维码要求: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取人员相关信息,包括姓名、人员编号、电话、单位、本项目岗位、工作经历、入场安全教育、执业资格、入场时间、血型、体检等情况。

工作证(正面)工作证(背面)参观卡(正面)参观卡(背面)2.3.检测设备管理射线机、爬行器、AUT/PAUT设备等主要检测机械应有设备二维码数字标签,符合DEC-OGP-D-PM-004-2020-1《油气管道工程设备数字标签规定》要求。

AUT设备RT设备PAUT设备UT设备2.4.耗材及污染物管理2.4.1. 冬季AUT检测作业时,现场检测使用的低温耦合剂(如酒精)应设置单独收集设施(尺寸宜为1.2m×0.5m×0.1m),避免污染环境。

耦合剂存放装置2.4.2. 暗室处理废液符合环保要求,设立单独存放区,设立醒目标识,严防渗漏、泄漏等情况发生。

废液存放2.4.3. 未使用、报废胶片应分类存放,存放环境应符合SY/T 4109标准要求。

新进胶片存放焊口底片存放2.5.暗室管理2.5.1. 暗室应配备全自动洗片机、暗室安全灯、空调、温度计等设施。

暗室需满足以下要求:暗室不宜过小、过窄,总面积不宜小于12m3,并分干区和湿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