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选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word教案

中图版选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word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1,地质作用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

1.定义: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分类: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A,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沿平行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拉扯)和巨大的褶皱山脉(挤压)。

垂直运动是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高山)和凹陷(沟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3)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例题1,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下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B,外力作用

(机械风化示意)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后退,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 海水侵蚀地貌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还有U型谷)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沙漠地区,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冰川侵蚀地貌

海水堆积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 沙丘)(坡度缓的为风吹来的方向,坡度陡的为背风方向)

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 花岗岩球状风化

流水侵蚀 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冰川侵蚀 冰斗、角锋、U型谷

海浪侵蚀 海蚀柱

搬运 一般没有形成具体的地貌形态(过程)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沙丘、黄土高原

冰川堆积 冰碛丘陵

海浪堆积 沙滩

固结成岩 沉积岩

例题2,关于地表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角峰、U形谷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

C.海蚀地形是由于洋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是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例题3,下面四幅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请指出哪一幅是流动沙丘构造图( )

例题4,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抬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例题5,下列各种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北美五大湖 B.长江三角洲

C.云南路南石林 D.夏威夷群岛

例题6,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对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的破坏作用叫( )

A.固结成岩作用 B.搬运作用

C.巴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例题7,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例题8,沉积物颗粒不分大小,杂乱堆积,主要发生在( )

A.河流冲积扇 B.黄土沉积

C.海岸沙滩 D.冰川沉积

例题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巴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例题10,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

考点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例题1,2008年5月8日,人类首次将象征“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上点燃。据此回答1~2题。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1.火炬手在登顶过程中,分别发现了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据此可以推断珠峰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图示中的( )

A.④⑤ B.①⑦

C.②③ D.③⑥

考点3,褶皱山

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曲:褶皱的一个弯曲,从弯曲的形态来看可以分为:向斜背斜

背斜和向斜:

a, 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

b,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相反。(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c,注意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形成了所谓的地形倒置。

(备注:在地质上,向斜和背斜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像隧道,涵洞等工程穿过区选择在背斜构造山体要比向斜构造山体安全,稳定;另外,背斜构造也是良好油气储存区。)(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例题1,读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⑴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___,

该地质构造在外力侵蚀严重的地区常形成

___(山峰,谷地)地形。

⑵在储集层,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三者比重

差异而产生的分异规律是:①层是_____,

②层是___,③层是___。

⑶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之后,抽出油

量会逐渐减少,这时采用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⑷岩层a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 )

A 沉积作用为主 B 火山爆发

C 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D 风化作用为主

考点4,断块山

①断层:地壳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水平或者垂直的位移,形成断层。

②断层的分类:

a, 断层位移以水平为主 :形成裂谷。

b,断层位移以垂直为主:

,汾河谷地(地堑),如渭河谷地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山,庐山(地垒),如华山,泰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

例题1,读下图,回答1~2题。 不透水层 储集层 ①

③ a

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2.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巴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例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压力或张力过大都可能形成断层

B.压力或张力过大都能形成褶皱

C.褶皱和断层都能形成块状山地

D.褶皱和断层都未破坏岩层的连续性

例题3,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3~4题。

3.在a、b两处采煤,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 )

A.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