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旅游资源的形成
——————情景导入先思考———————
爱国志士吴迈曾写过一首有关桂林山水的诗词: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思考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桂林山水景观的成因。

提示:上述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在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冲刷作用下形成的。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自然地理条件
(1)对旅游资源的作用: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常见的自然地貌景观:
①火山地貌景观:冰岛的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等。

②花岗岩地貌景观:西岳华山、九华山等。

③砂岩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武陵源风景区等。

④山水组合景观:九寨沟、黄山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作用:
①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对认知自然环境资源,提升其文化内涵有重要影响。

②对文化遗产的作用: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形成的旅游资源。

(2)体现:
①宏观方面:往往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②微观方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院、宝塔、陵墓时,十分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火山地貌景观
2.花岗岩地貌景观
(1)花岗岩地貌景观在我国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2)花岗岩山地地貌的形成:
(1)砂岩地貌景观的地位体现:
(2)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在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两个特性:一是物质景象的组合性;二是审美属性。

同时也正是由于多种物质景象巧妙地组合,产生了审美价值。

如下图所示:
4.山水组合景观
山水组合景观往往能够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下图所示:
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2.人类对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的影响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列景观图,完成1~3题。

1.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最小的旅游资源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由花岗岩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受气象条件影响形成的旅游资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D 2.A 3.C 第1题,图④是人文地理活动形成的旅游资源,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最小。

第2题,图①是花岗岩经长期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③是黄山云海,云海是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景观。

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

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

如图
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以神农架夏宜避暑,冬可滑雪为材料,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神农架夏季凉爽是因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同时亚热带地区植被繁茂;山地地形,冬季降雪量大,适宜滑雪。

答案: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旅游资源分布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1月6日,以“中国梦·龙江情”为主题的第5届全国专业
冰雕比赛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开铲。

来自全国各地的22组选手40多名
知名冰雕艺术家和业余冰雕爱好者参赛,展开为期三天的竞技比拼。

思考探究:黑龙江省冰雕在时空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①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中温带。

②在
时间上往往具有季节性,主要分布于冬季。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地质基础、自然地理条件。

(2)人文地理因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重大行为的地理“痕迹”;人类的审美活动。

(3)社会认知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2)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3)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拓展提升]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原因
(1)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区差别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之间。

所谓东西部地区,大体是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脉—青藏高原东缘—中缅边界线西端为界。

以东地区众多秀美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往往构成层次丰富、色彩浓淡相互协调、相互烘托的统一体,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协调美的综合形态;而以西地区,由于受地形地势和深居亚欧大陆中部的地理位置的影响,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多以矛盾型的综合形态而存在。

(2)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仅具有显著的东西差异,而且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

在西部地区,大体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南部属青藏高原区,自然景观呈高寒性特点,自然旅游资源也多具高寒特色;北部属于蒙新地区,自然景观呈干旱特征。

在东部地区,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南秀北雄风景特点的形成,有其客观的自然基础。

首先,南北方地貌的差别是构成南北方风景特征的基本骨架;其次,生物和水体的差异,是构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风景特征的直接因素之一;第三,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特征的又一重要原因。

——————应用体验不可少———————
1.读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我国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哪些分布特点?
(2)说出我国西部风景名胜区较少的原因。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黑河—腾冲一线两侧地理环境的差异,进而影响人类活动,西部一些景点也就难以被世人认知和开发成为旅游资源。

答案:(1)①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线的东南部;②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和带状分布。

(2)我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人类活动难以影响;地理位置偏僻,人们的认知活动较低,一些景点难以发现。

2.读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旅游资源分类,图中A为________景观,B为________景观。

(2)按旅游资源价值,A以____________价值为主,B以________价值为主。

(3)影响杭州西湖景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图中显示出的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有哪些?
解析:影响西湖景区的形成因素既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也包括人文地理因素以及人类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

答案:(1)文化自然
(2)历史文化美学
(3)山水景观秀丽,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杭运河的终点,交通方便;人类对自然、文化景观的审美活动,例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丽传说渲染,如白蛇与许仙的凄美故事。

(4)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教材问题提示]
P23活动提示 1.略。

2.我国的传统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因此影响传统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主要是人文地理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其中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旅游资源是由新的旅游方式和新的旅游需求产生的,多以奇、险为特色,因此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是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认知因素。

3.对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的建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②美学属性:满足旅游者的各方面审美的需求;③合理使用,保证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④扬长避短,避免景区的雷同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