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设计意图:
1.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香蕉是他们最熟悉的水果之一,生活中他们经常看见的,甚至都吃过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是孩子们喜欢的水果。
在此活动中我以常见的水果——香蕉为载体,通过各种感官帮助幼儿感知1和许多。
并针对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分香蕉、擦小手、扔果皮等环节既巧妙地帮助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又融入了生活教育的内容,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另外,在感知1和许多的同时我还结合活动中的有利条件,有机整合了其他的多种数学因素。
如:比大小、唱数等。
2.活动中运用了非常吸引孩子的魔术手法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以及跟家长工作中我们发现我班孩子们在家大多是大人剥
好了水果喂给他们吃,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在这个活动里我围绕香蕉通过摸摸、听听、剥剥、闻闻、尝尝等多种手段感知其基本特征,整个活动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将1和许多这个数学知识点传授给了孩子。
3.在今后的低结构活动以及亲子活动中,我准备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家里、街上……看看找找的过程中感知1和许多,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了解香蕉的各种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重点: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难点:
知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活动准备:
玩具猴子一个、箱子一个、大小香蕉若干、小毛巾若干、垃圾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出示玩具猴子,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水果朋友,你们猜猜他带来了什么水果?
二.出示香蕉
1.哇、猴宝宝带来的是什么呀?香蕉是什么颜色的?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啊?
2.香蕉会是什么味道呢?想尝尝吗?
3.可是,老师手上现在有多少香蕉啊?(1个)我们再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啊?(许多)一个香蕉够吃吗?(不够)不够吃怎么办啊?三.变香蕉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
1.出示“魔术盒”变魔术。
“1、2、3,变出什么了吗?数到5变出什么了吗?猜猜现在有了吗?
2.比香蕉感知1和许多
(1)这些香蕉和老师刚才的香蕉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有几个大香蕉?有几个小香蕉?
四.品尝香蕉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整合生活教育
1.上课前我们都洗过手了,但现在要自己剥香蕉吃了哦,我们再来擦擦小手好吗,老师这里有多少毛巾呀,每人拿一张,毛巾还有吗?(没有了,强调许多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打开毛巾把小手放在里面擦一擦,在换个小手擦。
好了,每人手里有几张毛巾呀?(一张)现在请放到老师这里来(一张一张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块毛巾)”猴宝宝说这些小香蕉可好吃啦,边分边说“许多香蕉分给小朋友每人一个,现在每人手里有几个?”(一个)
教师小结:许多香蕉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2.摸香蕉,闻香蕉
3.吃香蕉,剥香蕉(交流味道:香香的、甜甜的、软软的)扔香蕉皮“吃完以后,香蕉皮怎么办啊?乱扔香蕉皮会怎么样?(扔到垃圾桶去)”
“看看你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香蕉皮扔进来,老师这里有多少香蕉皮呀?老师小结: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猴宝宝夸奖我们都是讲文明的好宝宝,不乱扔果皮,下次他还会带其他水果请你们吃”
五.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1.活动中,我把生活活动与数活动加以了整合,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认识香蕉,在孩子参与游戏的过
程中,感知了“一”和“许多”。
整个活动非常自然、有趣,孩子们乐意接受。
2.在变香蕉的过程中老师过于啰嗦了点,让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
老师的提问语言还应更精炼。
3.在引导幼儿感知“一”和“许多”时,要让幼儿充分地感受,不能只顾及部分幼儿或者少数幼儿,要关注全体。
此时,应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感知,除了跟老师交流还应该让幼儿有机会跟幼儿之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