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道”观后有感
090314 34 ccc
一条寻常的路,走出一个不寻常的人;一条不寻常的路,只因为被一个不寻常的人走过。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其一生中曾经经历过三落三起。
而“小平小道”,就原为小平同志第二次“落起”时,“改造”过的地方。
在前往“小平小道”前,我对“小平小道”有一些想象。
未在网上查过“小平小道”的样子,也未在书上看过关于小平小道的图片。
我开始想象,“小平小道”应该是一条经过整修的柏油马路之类的,路旁种好了一些现在已经长成的参天大树。
带着这些想象,我跟从几个班的大队浩荡地朝“小平小道’的所在地走去。
心想到了那里累了,恰好靠着树休息一会儿。
我们事先沿着上高速公路的马路向前走的,而后转弯进入一条两边真的长满大树的柏油马路。
我心中一喜,我们就到”小平小道”了。
路两边都盖好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新房子。
我想可能就是许多人跟从小平同志的足迹,沾点光,把房子盖这了。
但是,当队伍的脚步继续向前挺进时我才知道这还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小平小道”。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步行,我们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目的地——“小平小道”。
原来“小平小道”就坐落在新建县望城镇的一个叫做“省庄村”的地方。
整个区域共分为若干个小区:“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小平铜像”、“小平车间”、“艰难岁月展厅”、“邓林摄影展厅”、“车辆陈列展厅”、“小平会场”等。
刚入大门,进入眼帘的是介绍关于小平同志生平简介及物品、照片的陈列馆。
一入馆,吸引大家的当属拖拉机和大汽车了。
而陈列馆中绝大多数是一些草帽和解放鞋,但在我看来,这些才是我们此行真正值得观察和想象的。
这些小物品,真正地展现了一代伟人“下放”后的真实生活。
整个“小平小道”的陈列部分原为新建县拖拉机厂修配厂。
一顶草帽,一双解放鞋鞋,这是中国任何一个最普通的家庭所配备,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
月至1973年2月期间便工作和生活在这里。
“小平车间”是大家公认为最有看头的区域。
我原想,即使在“下放”的背景下,身处工厂车间的小平同志也不至于地位太低下,至少应当处于工厂领导决策层,至少在下放前他还是中央重要的军事领导。
而这次我又想错了。
随着解说员的解说,我们来到了小平同志的工作位置。
陈现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个显眼的指挥台,一颗大大的螺钉固定在台钳上,旁边还放着一把大大的锉刀!这是一张并不显眼的木桌,旁边还放着一块解释牌:小平同志工作的木桌!
其实关于小平同志获得这份工作,还有一段小插曲:1969年11月,当工厂的工人得知小平同志要来自己所在的工厂劳动时,大家都发誓要保护好小平同志的安全,当时的车间主任考虑到小平同志已经是65岁的老人,就安排他干点比较轻的活儿,先是让他用柴油清洗小配件,可是老人的手不停地发抖,于是又该让他看图纸,可老人眼已经花了,不太看得清楚,于是老人便主动提出要干一点体力活,就站着用带有打磨功能的工具,将比较粗的小配件打磨光滑。
早上八时上班,晚上六时下班,日复一日,干了整整三年多时间,他的夫人卓琳也在同一个车间,即小平同志工作台的对面,和他一起工作。
在“小平车间”里,一把把大小不一的锉刀,一颗颗固定在台钳上的螺钉。
伟人邓小平同志和所有工人一样,干着一样的活。
而在这里,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萌芽地。
整个工厂似乎刚好建在一段缓坡上,其实刚要进入“小平车间”时,一尊小平同志的铜像便吸引了我的眼光。
“小平铜像”处在整块区域的最高处,铜像所塑造的小平同志姿态随意,双手放松下垂,而眼光是目视整个区域。
似在观摩整个全局,也好似在思索着高远的问题。
小平的目光令人无限遐想。
也许,三十余年前,一个象今日一样朝阳的日子里。
一位中国伟大的设计师,在此,放眼全局,为中国设计出了一条,带领大家走向富强的大道——“改革开放”。
而后,我们来到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诧异的地方。
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本次参观的最后一站——真正的“小平小道”。
那条道路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休整(除了铺过一层石子以外),道路对于行人并没有太多的限制。
就连原来处于路边的菜园也没有被占用,纪念馆附近的农民仍可进出,表面上真的很难让人从这片菜园联想到“小平小道”就在这里。
其实,就在其中,蕴藏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刚开始时,小平每天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要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工人们便在工厂后面开了一道小门,还径直通往小平同志住处的小道,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由农民菜田田埂一道道连起来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达了。
这是一条特殊的小道,也是一条光荣的小道。
也许,就是在做这样的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让人民走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肤浅的康庄大道!
一位在中国党中央身居高位的领导,突然有一天被发配到这样一个地方。
每天早晨都必须顺着这条小路到工厂去报到。
更何况,这还是一位老人,被安排在这家工厂做钳工,而且天天还要处在别人的监视之下,和钳子、扳手打交道。
但是,就是在这种不知明天,难料未来的“劳动改造”中,小平同志仍然表现出忘我的工作精神。
据说,在小平同志的工作台,工人师傅们特地为他准备了一条凳子,但小平同志就从来都没有做下去过。
在收入微薄的情况下,小平同志还是考节省挤出钱来供孩子读书。
他还不只自己节约勤俭,还积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其他人。
他,还是那样和善,工作休息时间喜欢和工人们拉家常、聊事实。
从来没有迟到和早退过。
一个人,生平有三落三起,而非三起三落。
在失意时仍能以坚韧的意志,积极开朗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足见其心胸之宽广。
这样一位伟人,由不得不让你感到尊重!
参观完“小平小道”后,我们原路回到了学校。
对比现今的我,青年的我好比正值早晨阳光灿烂的日子。
而小平爷爷在暮年之时仍然心系国家大事。
年轻的我们更不应当浪费时光,应该抓紧时间学习知识,争取未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在赞叹“小平小道”的同时,我不由得想起几句鼓励自己的歌词:
阳光灿烂的日子,
少年要珍惜,
不要再犹豫,不要再迟疑,
应该把成功握手里,
……
悲哀要忘记,时代要忘记,一定要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