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研究陈静宋丹丹(新余学院外语学院江西新余338000)摘要:英语阅读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是在巩固学生高中英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扩充词汇量、强化文章的整体深度等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批判性阅读及将其引入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条高效性的阅读方法,以强化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03-02大学英语较高中英语的最大不同在于高中英语更强调的是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大学英语更突出的表现为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充分的应用到英语阅读、交流沟通上。
强化学生自主阅读使其在阅读中积累并掌握丰沛的词汇、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受思维模式与学习兴趣等的影响,教学成效较低、不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而为推进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发展,批判性阅读逐渐被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其通过预习内容并了解相关知识背景、明确英语阅读的目标、通过分析文章归纳作者的写作初衷与观点、综合记录自己的阅读观点以及集体讨论等多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如果学生能将批判性阅读方式融入到日常英语阅读学习中并科学运用,其必将成为一种高效的英语学习模式。
1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1.1僵化的课堂环境无法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氛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词汇讲解、文章分析、课堂提问等教学方式,长期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新鲜感也会逐渐被消磨掉,完全无法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而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几乎每位学生都配有智能手机,导致课堂上“教师在前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的现象愈加严重,此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会迅速滋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1.2单一的教学模式桎梏了学生的主观思维很多大学英语教学中都延续了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分配阅读材料、查找生词及词汇等作业,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而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自己或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翻译、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对重点的知识点或词汇进行讲解、定期对学生进行单词听写等教学程序来完成阅读课程的教学。
此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一个机械的被迫听从者而不是学习的主体,生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应付学习的英语阅读学习观点,严重影响学生主观学习与思维的积极性。
2批判性阅读2.1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充分融合了阅读者思考与分析的阅读法,其在强调阅读者基础词汇量的基础上更强化阅读者对整篇文章的自我理解,通过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来培养阅读者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的能力,有助于阅读者正确阅读方式的养成。
2.2将批判性阅读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批判性是人主观意识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会通过自己的认知对某些事情形成自我的判断标准,例如“好与坏”、“是与非”这些都是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发生作用的体现。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模式,要求在一定的阅读目标的指引下对整篇文章进行探究式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扩充词汇的积累量,还形成了自己的阅读观点,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
3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策略3.1以生为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前提是要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而这便需要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重心由教师过渡到学生自身,通过采取更多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为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一堂课要结束的时候按学生的数量进行小组分配,并提出小组可以通过课后讨论学习指定文章,下节课堂将采取分组竞争式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交流。
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为了保证自己小组的成绩而通过自行阅读学习、交流讨论学习等不同的模式对文章展开深入的学习。
课堂上学生会踊跃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文章内容与具体知识点的了解。
学生自主分析与竞赛的过程便是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带动下完全激发了出来。
3.2对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的引导为强化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指导,在学生意识到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目标,以使学生在逐渐进步的英语成绩的影响下爱上英语阅读。
首先,教师要举例说明什么是批判性阅读及其在阅读中发生的效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尝试兴趣。
其次,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其英语水平的阅读目标并从中进行指导。
每位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因而教师要通过为学生选择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来塑造英语学习的信心,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便会更愿意投入到批判性阅读中去。
第三,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将传统英语教学与批判性阅读教学两种模式统一起来,使学生利用传统的阅读模式对文章中的词汇等进行理解掌握,再通过批判性阅读对整个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究,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批判性的阅读能力。
3.3丰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思维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文章或配套的习题,教师更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选取丰富的阅读材料。
不同的文章会针对同一问题形成不同的观点,教师应多选取这样性质的文章,使学生两厢对比着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避免学生囿于一种观点或态度而无法自拔的状况的发生。
丰富的阅读材料下学生可以在阅读后与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分享自己的感悟与观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下转6页)DOI:10.16071/51-1650/g4.2015.01.002(上接3页)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4结语将批判性阅读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素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分析与独立判断的能力,还通过积累词汇量、记英语手札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1]王凡.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与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1):93-94.[2]王晓影.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12):98-99.[3]厉凌华.近十年国内大学英语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综述[J].陇东学院学报,2014,9(05):113-115.作者简介:陈静,女,1977年8月出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
宋丹丹,女,1980年4月出生,江西新余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
的字数来有效传递原影片的信息,帮助目的语观众理解电影内容。
由于时间、空间的制约,译者在决定字幕译文时必须有所取舍,所以缩译成了字幕译者经常使用的翻译策略。
这要求译者要将原影片的精髓要旨用有限的文字传达出来,让译入语观众也能接受到原作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
例3.You know what,I am so mad right now that I can’t talk to her.译文:我真是太生气了!我不想和她说话!“You know what”在字幕译文中没有翻译出来,这样比较简洁明快,不仅为目的语观众节省了阅读时间,而且保证了人物对白的流畅性。
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在译文中被翻译成了两句话,体现了影片中人物瓜哥对叛逆、调皮的女儿的愤怒。
例4.All right,everyone sharpen your teeth and let’s pile up.译文:好了,大家磨磨牙,排排睡吧。
电影中瓜哥讲完同一个睡前故事后,便抱起孩子们睡觉。
在字幕译文中,译者调整了这句话的句式结构,“your”、“and”和“let’s”这些词没有被直译出来,而是完全略去不译了。
从“磨磨牙,排排睡”这样简短、生动、通达的语言中观众可以看到父亲对孩子们的呵护和宠爱。
3.3文化等值性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影片中的文化因素折射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等特征。
字幕翻译就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产物。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需要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两种语言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英汉这两种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独特的民族特征。
因此,在进行电影字幕翻译时,不仅要注意两种语言的转化,还要注意文化因素。
因为字幕译文反映的不仅是文化,同时还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
语言一旦进入到交际中,自然会产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直译原文有时候会让目的语观众感到费解。
这时候就需要选用与目的语中意思相近,并且具有自己鲜明文化特征的表达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
此外,电影毕竟是一种大众文化,字幕译文必须照顾普通大众的欣赏水平。
成功的译文应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在字幕译文中对原影片传达的文化信息进行转换或保留,以实现文化上的最大等值。
例5.Wait!You surprised me today.Lunkhead.译文:等等!今天我对你刮目相看,呆瓜。
四字成语浓缩了汉语文化的精华,在字幕译文中灵活地使用成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片中当老奶奶看到瓜哥从之前的守旧到最后为了全家到达光明之地宁可牺牲的转变时,她对自己的儿子发出了由衷的称赞。
译者没有将原文翻译为“你今天真让我吃惊”,而是选用了四字成语“刮目相看”,这种说法更加言简意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4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电影字幕翻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转换过程,而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
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对等原则的指导下,对原文进行创新式变化,尽可能保留原影片的风格以及内容,同时又能让译文为目的语观众所接受。
但是,功能对等只是相对的,译文要做到完全原汁原味也是不太现实的。
在翻译电影字幕时,译者需要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层次的处理,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语义、文化方面的对等。
然而,目前我国电影字幕翻译的整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就需要译者在这个领域做更为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字幕翻译的技巧,努力推动电影翻译理论以及电影字幕翻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Nida,E.A.&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5]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作者简介:陈瑞莉(1982—),女,山东枣庄人,硕士,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