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无锡、扬州新兴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关于苏州、无锡、扬州新兴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8月29日至9月1日,市政协主席王德忠带队赴苏州、无锡、扬州三市学习考察。
考察组听取相关部门介绍,深入园区、企业了解情况。
现将学习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特点苏州、无锡两市新兴产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XX市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大、势头猛。
新兴产业在三市均形成一定规模,且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1X年,XX市八大新兴产业实现营销收入4103.7亿元,同比增长28.2%。
XX市制造业领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00.6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8.9%。
三市紧扣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思路,抓规划、抓统筹、抓落实,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形成了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
一是坚持高端引领,实现重点突破。
三市抢抓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抢占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实施产业高端战略,形成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
XX市重点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的太阳能电池及关键设备、物联网产业的无线传输、微电子产业的芯片设计和制造等高端环节,集中力量攻克高端技术,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产品。
光伏产业、微电子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在载体建设、企业和人才及科研院所集聚、示范应用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
XX市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优先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提出实施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等四大新兴产业跨越工程。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规模始终保持全国领先,纳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稳居全国领先地位。
XX市确定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三新一网一书”,即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和电子书。
目前,光源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建成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三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
二是注重招才引智,强化人才支撑。
三市充分认识到,产业的层次取决于人才的层次,高端产业需要高层次人才支撑。
XX市在人才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和综合环境等方面大胆创新,建设“人才特区”,做到引进来、留得住、见成效。
在“引”上花气力。
200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5年引进30个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530”计划,此后相继推出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的“后530”计划和以引进国内高层次创业人才为主的“泛530”计划。
截至目前,已有1474家“530” 企业在无锡落户。
在“留”上下真功。
按照“成立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的理念,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新兴产业项目提供全天候、全过程服务。
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外国专家创新创业园,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人才贡献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奖”、“引进人才工作奖”、“高技能人才成就奖”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在“扶”上见行动。
在创业初期,针对不同类别的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譬如,创业投资企业(公司)注册后1个月内,给予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每个创业投资项目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三年免收租金;从事科技开发项目的,经论证审批,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创业投资;对具有市场需求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
XX市大力实施“绿扬金凤计划”,设立了4000万元人才奖励专项资金。
三是做优载体平台,打造创新高地。
三市进一步加大载体平台建设力度,努力做到项目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功能集合构建。
重视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新兴产业向特色产业园区集聚。
今年7月,XX市命名了17个新兴产业基地,推动新兴产业科学布局和载体建设。
XX市编制完成《新兴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明确八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推动新兴产业向20多个特色园区集中。
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支持和服务新兴产业发展。
XX市构建了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公共科技信息平台、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平台,为自主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XX市形成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加速器为特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科技园区为形态的创新创业创意载体。
重视政产学研合作,建立高端技术产学研联盟及产业化基地。
XX市深入实施“7+1”政产学研合作,先后吸引中科院和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院校在无锡成立研究院,推动一大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无锡转化并产业化。
XX市现有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2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1家。
通过构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使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四是完善产业体系,形成整体优势。
三市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增强本地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努力把点做大,发挥带动作用。
三市集中力量招引和培育龙头企业,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XX市排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潜力型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XX 市加大招商力度,落实了一批重大项目。
努力以点引点,由“点”成“链”。
三市都以龙头企业或主导产品为核心,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不断完善产业体系。
XX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最初培育太阳能电池片及模组生产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引进硅片生产、应用技术研究院、第三方检测中心、储能设备、系统集成及物流配送等产业链节点,通过各节点间上下游配套,实现产业链的扩展与延伸,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努力做到横向联合,由“链”成“网”。
XX市在前延后伸拉长产业链的同时,积极推动跨产业链的联合发展,降低产业成本和风险。
譬如,为更好地控制太阳能电池成本,苏州高新区引进了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厂商,将装备制造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进行关联;通过引进太阳能光伏系统中使用的逆变器制造企业,将电子信息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进行关联。
五是突出政府主导,加大行政推动。
发挥政府宏观引领和促进作用,通过科学规划、政策优惠、改进服务,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完善组织体系。
XX市按照“部门牵头、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每一个产业都落实到一个总牵头部门,抽调专人建立专门工作队伍,根据产业特点和分布情况,再建立相关部门和地区、园区配合的网络推进体系。
XX市成立发展创新型经济领导小组,并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办公室,每季度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加强督查推进。
完善政策体系。
三市均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支持创新的政策合力。
XX市整合财政扶持资金,集中扶持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
XX市推出了《关于支持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在重点企业中先试先用,明确政府引导资金的60%-70%用于新兴产业发展。
XX市将原有的工业、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政策整合集成,统一设立创新发展政策资金,已在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和软件服务业三大类政策扶持项目上安排2亿多资金。
附送:关于苏州及张家港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工作的考察报告关于苏州及张家港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工作的考察报告为推进我市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工作进程,20**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由XX市城管执法局分管领导带队,组织环卫处相关人员赴苏州及XX市,就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
XX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及XX市城管执法局详细介绍了当地餐厨废弃物处理厂项目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情况,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会后实地参观了江苏洁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晨洁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餐厨废弃物处置现场。
现将有关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XX市餐厨废弃物管理现状江苏省XX市自20**年开始餐厨废弃物处置工作,通过几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餐厨废弃物处置之路。
为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XX市政府成立了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发改委、公安、财政、市容市政、农委、水利和环保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发挥部门联动的优势,从源头确保餐厨废弃物进入处置体系。
201X年1月,《XX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以市长令的形式发布,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01X年11月,制定出台《苏州城区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监管考核办法》,逐步建立台账,对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收运处单位同时实施有效监管。
201X 年7月该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目前,该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属地化两级政府协调管理、收运处一体化市场运作”的“苏州模式”。
一是创新性地建立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置”一体化运行模式,由政府委托一家公司完成,减少了管理的环节、对象,提高了运作企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餐厨废弃物收运质量。
二是财政合理补贴,引导源头管理。
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对餐厨废弃物的收运环节进行合理补贴(118.8元吨),并对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暂免收餐厨废弃物处理费,引导餐饮企业将餐厨废弃物交有资质的企业来处置。
三是属地协同负责,部门联动配合。
建立属地化两级政府管理体系,县级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发改委、公安、财政、水利、农业、商务、卫生、环保、食药监、物价、工商、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发挥联动优势,积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四是技术处理先进,资源利用充分。
通过产学研结合,利用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XX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率为全国领先,厌氧发酵产沼发电是目前处理餐厨废弃物的最新技术,实现了资源化技术的集成。
五是效益实现平衡,避免终端再补。
通过技术创新,XX市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能够实现经济的基本平衡,在终端处置环节上目前不需要政府再进行补贴。
江苏洁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单位,是国内最早从事集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收、运、处及生物柴油加工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餐厨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置设施项目的一期工程于201X年底建成,201X年8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0吨,投入8000万元,通过运行过程中的技改,目前日均处置餐厨废弃物量已达到300吨(包括单独收集的地沟油30吨),收集的范围也由最初的3个XX区,逐步扩大至XX区、高新区等外围区域,处理能力逐年上升,201X年处理餐厨废弃物3万吨,201X年处理7万吨,201X年11.8万吨。
201X年8月,开工建设日处理250吨餐厨废弃物的二期工程,项目于201X年4月建成,201X年5月试运行,投入6000万元,一期、二期餐厨废弃物总处理规模达到550吨日,可以处理XX市95%的餐厨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