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XX区。
目前,园区以占XX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我的观察,两区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苏州工业园区,但在城市建设、整体形象、区域管理服务等方面,与苏州工业园差距很大。
一、城市建设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苏州工业园区城区建设超前谋划,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突出特点是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大效果,给人感觉是不计成本。
苏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苏州东部地区是长三角“区域中轴”重要区段的判断,确立了未来苏州中心城市将由“苏州主城”和“苏州新城”组成“双城”结构、东部新城是首要发展方向的定位,提出了“苏州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在东部、市域cbd在园区、未来新城在湖东”的城市发展战略。
苏州工业园区根据这一发展定位,提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追求完美全力打造苏州东部XX区的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近年园区重点围绕新十年发展目标和“洋苏州新天堂”的发展定位,通过国际招标等方式先后开展了30多项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赢得了主动。
二是区域环境展现新的面貌。
超前投入3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
特点是:第一,绿化高标准,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创业环境。
沿湖沿河沿路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方洲公园、沙湖生态公园、独墅湖湖滨公园以及金鸡湖风之园、玲珑湾、金鸡公园等一批大型城市景观公园基本建成。
第二、雕塑多,环金鸡湖建成了一批城市系列雕塑,城市品味和内涵进一步提升。
第三,湖景漂亮,金鸡湖周边开发大体完毕,可以说是中国新区开发最漂亮的城市中心湖。
目前,中新合作区就业人口已超12万人,居住人口近10万人,其中外籍人士超过8000人。
三是积极推动重点工程。
目前,园区开发建设任务重点聚焦“五大板块”、着力推进五个“十大工程”。
“五大板块”是指环金鸡湖商圈板块、独墅湖高教区产学研板块、阳澄湖休闲旅游板块、湖东房地产开发板块和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板块。
五个“十大工程”是指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十大地面实事工程、十大商业设施工程、十大酒店宾馆工程、十大房地产楼盘工程。
其中十大地面实事工程:即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科技人才大厦;教育发展大厦;工业技校大厦;中新科技城研发大厦;生物纳米科技大厦;创意产业大厦;税务大厦;苏州移动通信大厦;规划展示馆(档案馆、一站式中心)。
十大商业设施工程包括文化水廊中央河国际步行街商业集群;阳澄湖休闲旅游商业街;环金鸡湖商业圈;独墅湖高教区商业圈;文化水廊u形广场商业集群;物流园新东方广场综合商业设施;沃尔玛苏州商业中心等。
十大酒店宾馆工程:即金鸡湖大酒店;建屋凯悦酒店;仁恒宾馆;建屋三星酒店;阳澄湖置地度假酒店;阳澄湖建屋度假酒店;白塘温泉度假酒店;东沙湖酒店;海天广场;东方之门。
二、招商引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园区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成效,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
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9.6 亿美元,注册内资863亿元,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从地区结构看,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
从投资规模看,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超过6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000万美元,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85个项目。
从产业层次看: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园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位。
厂房建设水平都非常高,干净、漂亮、整齐,投资企业几乎都是跨国公司,很多都是集群式投资,西门子投资3家,三星电子投资5家,日立投资了15家。
三、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加快完善创新载体。
先后组建了科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累计投入130余亿元,启动建设了国际科技园(国家级软件园)、独墅湖高教区、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科技城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200余万平方米,构建了市场招聘、猎头招聘和上门招聘三大人才引进网络,引进中外一流高校10余家、各类人才中介机构50多家。
加速集聚创新主体。
先后建成了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独立研发机构50多家,尤其是院省市共建的中科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机构正式落户园区,标志着苏州独立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实现零的突破。
持续优化创新氛围。
先后建设了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评测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一批创新功能平台;设立了总额超过30亿元的风险创投、人才培养、中小企业创业担保以及ic设计、软件研发、动漫产业与生物、纳米等领域的发展专项基金。
四、三产发展后来居上积极推进园区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重点围绕“金鸡湖、独墅湖和阳澄湖”做文章,先后投入200余亿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园、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0多万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业街、金鸡湖商业广场等各类商业载体50万平方米;相继引进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等10多个知名商业品牌,入驻了美国普罗斯、日本通运等20多家国际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汇丰、英国渣打等20多家中外资银行以及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30多家知名专业机构,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XX市新的现代商业文化中心。
五、队伍建设国际化、规范化加强了学习借鉴工作。
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在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认真借鉴新加坡经验,先后编制实施了68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确立了全新的“亲商、富商”理念,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架构和对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化环境。
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
在干部选拔和使用上,采用公开民主途径,坚持全员招聘、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
目前,管委会机关干部平均年龄36岁,研究生、博士生、留学归国人员和拥有高级职称的占30%以上。
六、社区商业特色突出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注册资金2.29亿元,总投资2.68亿元,为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直属国有独资企业。
公司在开发、运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邻里中心”完整、独特的经营理念,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消费者、经营者、政府(股东)“三满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
邻里中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的先进理念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成功开发、运营了5个邻里中心,以12项必备功能为核心产品,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企业效益和社会效应协同提高。
2006年2月,邻里中心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称号,已在全国10余省市实现邻里中心品牌特许加盟。
奥地利、希腊、瑞士三国政府对保障公众健康投入很大,医疗卫生支出都达到了gdp10%左右(奥地利为10%,希腊9.3%,瑞士11%),接近我国的2倍,医疗保障水平很高,公民看病就医负担较轻,没有看不起病现象。
同时也感到,三国政府都面临着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特别是希腊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卫生事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经验弥足珍贵,教训不可重蹈。
我国正处于深化医改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充分汲取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国情和改革实际,探索用中国式的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一、三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一)建立了保障基本、覆盖人人的医疗保障体系网全民医保制度是奥、希、瑞三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石,都有上百年的建设发展历史,制度框架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在维护公众健康、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1、奥地利医疗保险制度。
奥地利早在1887年就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世界上仅次于德国第二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目前,参保人群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
奥地利医疗保险是根据职业群体或行业特点设定的,按工人、职员、官员、军人、农民、公务员等分类,每个群体都有专门的保险公司经办服务,经办管理的机构比较多,全国800多万人口,各种保险管理机构就有22家。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及职业特点量身定做服务项目,缺点是保险大数法则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我们考察的奥地利铁路和高山医疗保险机构,就是专门为铁路工人建立的,保险项目适应铁路职业的特殊性,但筹资的总规模只有5.29亿欧元,据了解很容易出现基金亏损。
奥地利医保制度对每个群体设定的筹资标准是不同的。
总的原则是,收入越高,缴费标准也高。
比如,艺术家、律师等高收入群体,所缴保费最高,为其工资的9.1%,全部自己承担;公司职员的保费是7.5%,单位和个人各缴3.75%;农民的保费标准为7.6%,但规定了上限,每月不超过328欧元,相对其他群体所缴保费是低的。
所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家庭,如果月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标准,可申请减免保费。
奥地利医保制度实行一人入险,全家随保。
比如一个4口之家,只有一人工作,收入较低,缴纳的保费不仅少,其他3口人也一起享受,确保了制度的全覆盖。
奥地利医疗保险建立了集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特别是高度重视疾病预防工作,把关口前移到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目的是让参保人少生病、不生病,保险公司少花钱、不花钱。
这种理念代表着现代健康保险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70年代,奥就规定医疗保险公司每年为18岁以上公民免费提供一次健康检查。
意外伤害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除了健康体检之外,他们还要求15人以上企业必须专门设立或聘请一位医生作为健康咨询顾问,150人以上企业每年组织一次意外灾害知识培训。
对长期暴露于高温下的建筑工人免费发放遮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