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
2011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三个建设”和“四帮四促”的实施之年,这一年,平塘县385个基层党组织11190名党员,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业、新农村“四大战略”,推动平塘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不配音)
推出片头:
竭诚服务聚真情奏响党建新乐章
引言
“群峰林立玉树苍芒,明山秀水彩画廊,古洞幽深银瀑飞淌,人间奇石闪灵光”,平塘,这个美丽而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在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迎着创先争优的浪潮,不断激发党建活力,展现出特有的美丽和希望,在党建为民的乐曲中,演绎出一曲便民、聚民、惠民、富民的时代乐章。
理清思路强化保障打造四民党建
“有大略者必善谋。
”年初伊始,县委对全县党建工作进
行安排部署,提出了“抓学习、抓班子、抓作风、抓服务”、着力打造“四民”服务型党建,围绕“党建十大工程”抓实党建实事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学习型、效能型、创新型、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拓宽党组织覆盖面,将党建工作纳入承包集团,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形成了县委书记负总责全面抓,分管书记负全责亲自抓,组织部长负实责具体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强化责任措施为重点打造聚民党建
平塘县将凝聚民心、增加合力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认真开展换届纪律宣传,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的原则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县乡党委、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了换届风气测评满意度100%,知晓率100%,101名干部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39名干部轮岗交流。
以强化宗旨意识为抓手,村(居、社区)换届选举顺利完成,由“组织定规则、群众当裁判、赛场选贤才”,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乡土人才、党员致富能手在“海选”、“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中当选村级“领头雁”,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
性和参与度,聚集民心和民力。
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出台《平塘县“四议两公开”实施细则》,落实党员群众对基层组织重要事项的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全面推行“政误”公开工作,主动向群众“亮家丑”,打破“报喜不报忧”老做法,推动村务财务公开、公益事业兴办等村级事务的健康发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拓展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空间。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开展“效能亮剑,在干部队伍中掀起“问责风暴”,进一步强化落实力和执行力,治理“慵、懒、散、乱”。
于今年4月和12月组织纪委、组织部、作风办、平塘电视台等单位,对全县乡镇、机关部门作风建设情况开展督查暗访,对机关作风散漫的16个单位和12名机关干部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进一步强化机关作风建设。
同期声:XX局XX干部
(不预定文稿,由其采访情况剪辑录入)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打造便民党建
组织开展“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工作,在全州率先制定并出台《平塘县记民情日记工作管理办法》,在19个乡镇规范开展记民情日记工作,共计投入记民情日记工作资金427.56万元,发放民情日记本3490册,建民情台账75741份,
走访群众76971户180809人次,记录民情日记79749条,调解纠纷1268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4276个。
以窗口建设为突破口,全县投入资金223.37万元,建设和完善县政务中心和乡(镇)村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1877个,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以村为窗口的服务群众网络体系。
全面规范建立“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实行“一口对外”、“一窗办理”,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间,切实根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痼疾,共规范挂牌设立“首问责任”窗口166个、“服务接待”窗口262个,接受咨询服务9625人次、提供指导服务7331人次、办理审批事项4925件、收集到意见和建议1721条、完善建立相关制度176个。
在抓好窗口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窗口开展党员亮牌上岗活动,进一步促进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
同期声:办事群众
(我们就喜欢到党员服务窗口办理业务,因为他们服务热情、大方)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打造惠民党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四帮四促”为载体,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党员承诺制、城乡党支部、党员结对帮扶制,层层制定具体帮促
计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切实推进帮扶惠民,全县1199名干部共挂帮联系1764户困难群众,共在基层工作9465天,与农村(社区)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6200余个,走访群众11842人次,建立“四帮四促”台帐11842份,办实事好事13259件,落实帮扶资金449.52万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645个,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认真实施建设惠民。
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8公里,实施饮水安全,病险水库和山塘治理等,解决2.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发放低保金6530万元,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发放首批基础养老金67万元,完成3462户农村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了生活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村级活动场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远程教育活动站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相继投入使用,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启动了册三公路沿线11个重点村寨1000户的民居整治。
在牙舟镇王宋村坪上移民搬迁点,新入住的农户就切实的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补助。
同期声:牙舟镇王宋村村民(坪上移民搬迁户XXX)
(今年通过移民搬迁,砌新房政府有补助,搞外装政府有补助,你看外面有路灯、里面有厕所,都像城里面了)以党建为龙头,结合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探索开展文
化惠民,完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5个农家书屋建设,探索出政府采购“幸福进万家”的文化体制改革之路,开展公益演出130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同期声:XX 群众
(谈幸福进万家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维稳机制,实行安全惠民。
启动19个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22所学校警务室建设,积极开展下访、约访,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突出重点报案化解和关怀救助,全县来信来访批次和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重点打击“两抢一盗”,抓好重点时段、重点场所的治安整治和违法犯罪打击,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以增加收入为重点打造富民党建
以群众增收为目标,打造农业产业党建示范带,示范带动农民致富。
全县结合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创建活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优化设置党组织8个,依托党员领办项目优化党组织设置5个,以“两茶一羊”为重点,兼顾旅游、烤烟、有机高粱、蔬菜、精品水果、畜禽水产养殖等“185”工程为依托融资5500万元,沿“册三”线建成卡罗、通州、平湖等28个示范点组成的农村产业党建示范带,辐射面积达7万余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苗二河乡新寨村党
支部通过富裕党员带五户、一般党员带3户、贫困党员包自己的方式设置帮带小组,促进农民增收。
同期声:苗二河乡新寨村党支部书记杨荣富
(我们村现在组建了XX个帮带小组,带动农户XX户,今年收入最高的一户帮带户收入达到XX元。
)
以旅游产业为带动,实施旅游富民。
按照省“七大旅游基地”建设规划,围绕“平塘旅游一揽贵州”的定位和“旅游国际化”的战略部署,加强党组织和党员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接待能力,全县1-11月,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
全面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远程教育“221”示范带动工程,实行“支部+产业党小组+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依托工业园区、重大项目、“185”工程、旅游服务、小城镇建设等领域和行业创办产业,307名创业党员带动2631户7610人共同致富。
涌现了通州镇谭厚雄、掌布乡的赵乾禄、谷硐乡的熊榜萍等一大批党员创业带富能手和远程教育学用标兵。
同期声:XX党员创业带富能手
(作为一名党员,如果我们经济不如群众,那我就不合格;如果经济好了,不带领群众致富,我更不合格。
)在党建工作的统揽和推动下,平塘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了
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11年,全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18.79亿元,同比增长18.3%。
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1.97亿元,同比增长4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亿元,占计划的101.3%,同比增长47.9%;财政收入完成1.85亿元,占计划的103.9%,同比增长3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46元,同比增长32.6%。
同期声: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杨李林
(文稿撰写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二五的蓝图已经绘就,跨越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平塘必将在新一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早日实现“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旅游旺县、生态靓县”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共平塘县委
二零一二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