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基础复习汇总

心理学基础复习汇总

心理学基础复习汇总“心理学基础”复习汇总(下划线表示历年考过的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观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⑴人与动物同样具有心理,心理学对两者都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人类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也有科学价值。

⑵心理学不只研究行为,还研究心理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等,心理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

⑶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2、研究目标:⑴描述,即客观陈述,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

⑵解释,即揭示原因,分析因果。

⑶预测,即估计未来的可能性。

⑷控制,即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3、主要方法:⑴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发现规律;⑵实验法,即通过操控变量和分组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⑶相关法,即通过统计和相关曲线来发现规律;⑷调查法,即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情况;⑸个案法,即通过临床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4、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主要流派:⑴行为主义,华生和斯金纳,它主张只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解释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控制和预测人与动物的行为;它反对内省法,反对用遗传去解释个体行为差异。

⑵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它主要研究与性冲动密切相关的潜意识并释放被压抑的潜意识;其主要方法为自由联想法,旨在通过无顾忌的联想分析当前行为和观念的潜意识根源。

⑶人本主义,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主张心理学应该针对健康的成人心理,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其目的更多地在于促进人类的潜能和价值;这种学派强调现象学的方法,反对决定论。

【试题补充】1、通常将个体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方面。

2、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

3、电影《爱德华大夫》诠释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答:⑴研究对象主张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⑵研究目的主张促进人的潜能实现;⑶研究方法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强调现象学的方法;⑷反对决定论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⑸对人性乐观,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或罗杰斯。

第二章、心理学的生物基础1、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构成。

2、神经冲动的传导:⑴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遵循神经冲动机制;⑵平常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维持静息点位;⑶受有效刺激后,会出现一个神经冲动,遵循“全或无原则(要么完全冲动,要么不冲动)”;⑷神经冲动类似“放电”,它依赖突触的特殊结构得以传导。

3、神经系统的结构:⑴中枢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脊髓作为外界刺激和脑的交流基础存在,是低级中枢;脑作为结构复杂的决策器官,是高级中枢。

⑵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掌管感官和随意性行为;自主神经系统自动调节内脏和腺体活动。

4、大脑皮层:⑴感觉皮层区,包括特殊感觉(视听)区和躯体感觉区,视觉区皮层位于枕叶、听觉区皮层位于颞上回、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⑵运动皮层区,发出运动指令、调节行为。

⑶联合皮层区,执行高级心理功能的部位,例如布洛卡区为语言区、威尔尼克区为理解口语区。

5、大脑两半球:⑴左右半球功能不对称。

⑵语言、阅读、书写、数学和逻辑推理等过程由左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活动由右半球负责。

⑶左右半球并非截然分开,它们是协同合作的。

6、双生子研究:⑴心理学家对家族成员的类似行为到底是应当归因于遗传还是相似的生活环境感到困惑,于是产生双生子研究。

⑵双生子分为同卵和异卵双生,前者享受更多相同的遗传特征。

⑶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有更多相似的心理特征。

⑷行为的遗传学基础得以基本确立。

第三章、动机1、动机的定义:心理学中所讲的动机就是指促使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而言,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该活动并使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2、动机的三种功能:⑴始动功能,即引起某种活动;⑵导引功能,即促使活动朝向特定的目标进行;⑶维持和调节功能,即维持维持某种活动直到达到目的,并在此过程中调节有机体的活动方式。

3、需要和动机:⑴需要,就是有机体的内部缺乏,其中包括生理和社会性的需要,分别如口渴和交流需要。

⑵动机产生于需要,二者几乎难以区分。

⑶人类一切行动都源于需要。

4、驱力和动机:⑴驱力指因某种缺乏引起的促动力量,驱力、需要动机可替代使用。

⑵动机比驱力宽泛,驱力必因为某种缺乏,而动机可能仅因为外部刺激产生,这种外部刺激又叫“诱因”。

⑶诱因有正负之分。

5、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⑴有关动机强度、工作难度和工作效率的研究结果,被称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⑵定律主要内容为,易事用强压、常务用中压、难关用低压。

6、母性动机:⑴母性动机应该源于某种生理动机,通过动物实验推测,泌乳刺激素可能是物质因。

⑵瓦顿设计了一个测量各种驱动力强度的实验,他将怀有某种需要的白鼠放在A箱,将诱因放在C箱,其间必须通过电击的栅格B,用白鼠穿过栅格的次数来表示驱动力强度。

⑶根据瓦顿实验,母性动机强度最大。

7、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⑴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存在两种心理作用,一种是希望成功,另一种是害怕失败。

⑵追求成功的倾向Ts受三种变量影响,即追求成功的动机Ms、成功的可能性Ps、成功的诱因值Is,其中Ts=Ms×Ps×Is;同时Is和Ps 是相反关系,即Is=1-Ps。

⑶回避失败的倾向Taf也受三种变量影响,既回避失败的动机Maf、失败的可能性Pf、失败的诱因值If,其中Taf=Maf×Pf×If;If和Pf也是相反关系,即If=1-Pf。

⑷追求成功的倾向Ts减去回避失败的倾向Taf就等于合成倾向Ta。

通过恒等变型Ta=(Ms-Maf)·[Ps×(1-Ps)]。

⑸讨论(Ms-Maf)的正负可知主体的趋向;讨论[Ps×(1-Ps)]的最值(即Ps=0.5时)可知目标难度对不懂趋向的影响。

8、习得性无助:⑴它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也称“破罐子心理”。

⑵塞里格曼利用实验研究习得性无助,他将一组狗先放入无法逃脱的电击环境,再放入可逃脱的电击环境,狗始终不尝试逃脱;另一组狗没有经历过无法逃脱的电击环境,于是在接触电击的第一时间就逃脱了。

⑶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后的表现有动机降低、认知障碍和情绪失调。

⑷启示:努力发展一种乐观的解释方式,注重检查环境中的随机因素以避免逆来顺受,尽量回避因失败挫折所引起的消极的、不变的和宿命论的解释方式;不要让暂时的挫折损害成就动机。

9、归因论:⑴动机理论之一,由海德创始,美国心理学韦纳发展了它。

⑵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⑶韦纳提出个人对行为成败的归因通常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即个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部环境。

⑷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三,即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其以后的动机、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自我效能:⑴班杜拉在解释动机时提出了社会学习论,认为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面临具体工作时,其工作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个人的“自我效能”的高低。

自我效能指个人对某种事务有过一些成败经验后,对自己相应能力的一种评估。

自2我效能越高,则动机水平越高。

正所谓“艺高人胆大”。

⑵自我效能的正确评估来自于五个方面的学习,即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替代经验)、书本知识、体能训练和归因方式。

⑶班杜拉还主张个体行为受三方面诱因影响,即直接诱因、间接诱因、自我生成的诱因。

11、需要层次:⑴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应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越低级力量越强;越高级越能体现人类特征。

⑵马斯洛把这些需求分为缺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⑶有些人为了满足高级需求而克制低级需求,因而存在层次颠倒的现象。

⑷人的基本需求具有似本能的性质,一方面它们与生俱来,另一方面它们又依赖于社会文化生活环境。

⑸自我实现是马斯洛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人类心灵的高峰体验。

【试题补充】1、动机按照性质可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人类的主要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⑴生理的需要指对阳光、水、空气、食物、排泄、求偶、栖息和避免被伤害等需要。

⑵安全的需要指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

⑶归属与爱的需要指对友伴、家庭的需要。

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它表明人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离。

⑷尊重的需要包括“人尊”和“自尊”两方面,前者指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赞许等,后者指自信、自强、好胜、求成等。

⑸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的需要。

第四章、学习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基于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它包含如下三个基本含义:⑴基于经验而导致的,学习依赖于个体的相关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日常经验还是偶然经验都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改变。

⑵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明显的行为变化,也可能产生不明显的行为潜能的变化。

⑶相对持久的,学习造成的改变应当具有持久性,但不一定是永久的。

2、学习的分类: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按简繁程度可划分为八种,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学习、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⑵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从两种维度入手对学习活动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⑶接受学习又叫接收学习,发现学习又叫主动创造性学习;意义学习即学习者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创造性联系的学习,机械学习即单凭死记硬背进行的学习。

⑷每种学习方式都各有优劣,应当依据学习情况具体使用。

3、经典条件作用:⑴有机体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反应叫无条件反应,如饥饿时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等;这些刺激叫无条件刺激,如食物。

⑵其他非先天的反应中,那些刺激叫中性刺激,如单纯的脚步声不会造成唾液分泌。

但当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经常相伴出现时,前者就也能引起某些无条件反应,从而成为条件刺激,如喂食人的脚步也能引起唾液分泌。

⑶由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叫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的确立在于经常与无条件刺激相伴出现,它具有消退和自发恢复等现象。

⑷当条件刺激建立后,又不再与无条件刺激相伴出现,条件反应则会消退,如喂食人不再拿来食物,唾液分泌则会衰减。

在条件反应消退后再次建立条件刺激,则条件反应有自发恢复的倾向。

4、满灌疗法和系统脱敏法:⑴满灌疗法是让来访者直接接触令其恐惧的刺激,直至不再恐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