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张正钊、胡锦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一编行政法概述第一章行政法的概念第一节行政与行政法一、行政(一)关于行政含义的几种观点1.把行政看成是与国家没有必然联系或特定联系的日常组织和管理活动。
2.把行政看成是与国家有必然联系或特定联系的组织管理活动。
(二)行政的含义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特定手段发生作用的活动。
(三)行政的特征1.国家意志性2.执行性3.法律性 34.国家强制性(四)行政的类型二、行政法(一)关于行政法概念的几种观点1.行政法是规定主权行使限度与行使方式的法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特定行政内容的法3.行政法是控制政府权力的法4.行政法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法5.行政法是行政机关制定的法6.行政法是执行机关适用的法(二)行政法的含义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行政法的特点1.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技术性较强(2)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命令、服从性(3)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易于变动2.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律规范数量繁多,表现形式多样,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相互交织,往往共存于同一法律文件中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于分类一、行政法的渊源(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规章(七)条约和协定二、行政法的分类(一)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二)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三)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四)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公安行政法、司法行政法等第三节行政法的地位及作用一、行政法的地位(一)从整体上看,行政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二)从与宪法的关系上看,行政法是与宪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普通法律部门,是宪法最重要的实施法(三)从与其他普通法律部门的关系上看,行政法是最具社会影响的部门法二、行政法的作用(一)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四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行政法部门所特有的,统率、指导一切行政法律规范与实施的法律原则或准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点:(一)法律性(二)特殊性(三)普遍性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西方主要国家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二)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和行使行政职权都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行政主体的设立必须合法(2)行政职权的拥有应当合法(3)行政职权的行使应当合法(4)违法行使行政职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2.行政合理原则: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行使行政职权、追究违法行为和实施行政救济等都必须正当、客观、适度。
(1)行政主体的设立应当合理(2)行政职权的拥有应当合理(3)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合理(4)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追究和救济应当合理3.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1)二者并存于行政法中,缺一不可(2)二者互为前提,互为补充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一)有助于行政法体系的统一、协调与稳定(二)有助于行政法实施的统一与协调(三)有助于弥补行政法律规范的不足与疏漏第五节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行政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由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而形成的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其组成机构及公务员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以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二)行政法律关系一特定的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三)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四)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行政主体的意志和行为具有单一性(五)行政法律关系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也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享有者和义务承担者。
(一)行政主体2.社会组织、人民团体3.事业单位(三)行政主体与被授权组织的关系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一)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含义(二)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范围(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关系四、行政主体与公务员(一)公务员的含义我国的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1.公务员担任国家公职2.公务员职位的产生变更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并具有法定理由3.公务员具有双重身份(二)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1.公务员的权利(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公务员的义务(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三)行政主体与公务员的关系第三章行政职权第一节行政职权的含义、特征与类型一、行政职权的含义(一)行政职权是具体化的国家行政权(二)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拥有和行政的国家行政权(三)行政职权是法定的国家行政权二、行政职权的特征(一)国家强制性(二)不可处分性(三)单方性(四)优益性三、行政职权的类型第二节行政职权的设定与授予一、行政职权的设定二、行政职权的授予三、行政职权的设定与行政职权授予的区别(一)二者的法律来源及行为性质不尽相同(二)二者适用的对象和赋予的职权不尽相同(三)二者的法律效果不尽相同第三节行政职权的分配、委托和行政协助一、行政职权的分配(一)行政职权分配的含义与特征(二)行政职权分配的意义二、行政职权的委托(一)行政职权委托的含义与特征(二)行政职权委托的条件三、行政协助(一)行政协助的含义与特征(二)行政协助的事项第四节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行政权限一、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一)行政职责的含义与特征1.不可推卸性2.法定性与合理性3.与行政职权的并存性(二)行政职责的基本内容二、行政职权与行政权限(一)行政职权的含义和特征1.法定性2.义务性3.对行政职权的依附性(二)行政权限的类型第二编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第四章行政行为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一、行政行为的含义(一)关于行政行为含义的学说(二)行政行为概念的构成要素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主体要素)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职权要素)3.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法意义,对外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法律要素)4.行政行为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目的要素)二、行政行为的特征(一)从属法律性(二)裁量性(三)单方意志性(四)效力先定性(五)强制性(六)无偿性三、行政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一)国家行为和行政行为(二)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三)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四、行政行为的分类(一)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二)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三)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四)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五)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六)无附加条件行政行为与有附加条件行政行为(七)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八)行政行为的其他分类五、行政行为的功能(一)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二)设定义务和免除义务(三)确认法律事实和确认法律地位六、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生效要件(一)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行政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1.存在行政主体 2.存在行政相对人 3.存在相关具体事实的法律规制即行政目的 4.存在基于法律的优越的意思表示或精神作用(二)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1.行政主体无瑕疵2.行政相对人无瑕疵3.目的和内容无瑕疵4.程序和形式无瑕疵七、行政行为的生效时间(一)即时生效(二)告知生效(三)受领生效(四)附条件生效八、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一)拘束力(二)公定力(三)执行力(四)不可争力(五)不可变更力九、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变更与消灭第二节抽象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含义、特征和种类(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含义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特征1.行为规范性2.对象的普遍性3.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三)抽象行政行为的种类二、行政立法行为(一)行政立法的含义行政立法是指特定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二)行政立法的特征1.行政立法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立法是从属性立法3.行政立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4.行政立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三)行政立法的种类1.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2.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自主立法3.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四)行政立法的主体1.国务院2.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3.特定的地方人民政府(五)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六)行政立法程序(七)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三、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一)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的含义(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特征1.主体的广泛性2.效力的多层级性和从属性3.规范性(三)完善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程序(四)对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的监督第三节具体行政行为一、行政许可二、行政征收三、行政征用四、行政确认五、行政给付六、行政奖励七、行政强制八、行政裁决九、行政调解十、行政处罚十一、行政指导十二、行政合同第五章行政程序第一节行政程序概述一、行政程序的概念二、行政程序的种类三、行政程序的意义第二节行政程序基本原则一、行政民主原则二、行政法治原则三、行政公平原则四、行政效率原则第三节行政程序基本制度一、行政程序基本制度概述二、信息公开制度三、职能分离制度四、听证制度第四节行政程序法治化一、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二、依法设定行政程序三、行政程序法的发展过程与完善途径第三编行政救济第六章行政赔偿第一节行政赔偿概述一、行政赔偿的含义行政赔偿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给予受害人的赔偿。
二、行政赔偿的特征1.行政赔偿必须是由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引起的2.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必须是行使职权的行为3.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4.违法职权行为造成公民损害5.赔偿责任由国家承担第二节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一、过错责任原则二、无过失责任原则三、违法责任原则第三节行政赔偿的范围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