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洱茶编号和大票的含义

普洱茶编号和大票的含义

普洱茶编号和大票的含义
茶的级别划分:宫廷/特级/1级/2级/3级....9级,有的还有10级,但勐海茶厂只到9级。

数字越大级别越低,价格相对越低。

具体到毛茶宫廷特级都是茶的金芽为主,特级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1级是嫩叶,逐渐叶子越大越老,到9级就是老粗叶,10级就会有比较多的茶梗。

从口味上讲,级别越高香气越浓,级别越低口感越重。

从冲泡上讲,级别越高可冲泡的次数越少,级别越低越耐冲泡。

详解:
一块普洱茶饼根据用料等级的数目分为单级茶和拼配茶两种,单级茶就是指用一种等级的毛茶制作,一般的都是用比较高级别的单一制作,如陈年橡山普饼使用2级嫩叶制作的,金针白莲使用特级茶制作的,宫廷贡饼用宫廷级别的茶芽制作;拼配茶主要用数种不同级别的毛茶制作,一般粗老的茶放在里面,背面放些高级的,在饼的正面撒些细嫩的金芽,不仅为了漂亮,而且为了调和滋味,既保证香气,又兼顾甜醇浓厚的口感。

比如7262这款是大益拼配茶的典范:3-6级毛茶压制,面上撒些金芽,口感香气都非常好,被业内人士称为大宗货的高端!勐海茶厂介绍时说是“高单价常规熟饼”。

每一种配方都有首先研制成功的年代,就是开头的两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表示所用毛茶中主要比例的等级,而不是全部等级种类,否则一长串太罗嗦了。

有的厂家不愿意消费者知道这个“唛号”的含义,为的是可以唬弄消费者把粗老的级别的说成是高级别的茶品,以卖个更高的价格,其实这正体现了这些茶厂的制茶技术比较低,区分茶的价位只靠用料的高低;而勐海茶厂大益牌普洱茶决定的价位因素太多了,除了毛料的级别之外,毛料的品种(乔木还是台地/易武正山的还是普通茶山的)、陈放几年制作、发酵程度、拼配方案、常规大总产量还是特制小产量等等,所以对毛料的等级并不过分迷信。

并非级别低一定就不好,还要综合考察才能分出高低!最后一个数字代表茶厂的编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把几家大厂订了个编号,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从4以后就没有再定,因为那时候就这四家最好的大厂,后来体制改革,这四家大厂的部分专家和资本逐渐流向个体单立门户,自己给自己编号,造成4之后重复编号的现象。

如勐海福海茶厂自己编号为6,普洱古茶有限公司也编号为6,这些就意义不大了。

昆明茶厂如今已经散了,曾经很好,是我国解放后人民自己建造的茶厂;勐海茶厂是1940年由法国巴黎大学范和均和清华大学一人,两人都是博士后,在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下在勐海建的厂,应该说是最早的机械制茶工厂,原来的都是手工制茶作坊,1973年勐海茶厂又率先开发了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发明了速成发酵熟普洱茶,1989年从中国茶业总公司云南分公司脱离启用大益牌,1994年大益牌商标获得注册,2004年历史悠久的勐海茶厂被强势资本收购,现在成为私营博闻集团有限公司麾下的勐海茶厂。

业内对勐海茶厂的发酵技术是公认的第一水平!3号下关茶厂制作生普洱沱茶第一。

1-3号都是西双版纳的厂家。

4号普洱茶厂是思茅地区(除西双版纳第二大产区)的大厂。

大票是茶出厂的标示,503就是05年第三批茶,大益牌特制茶只做一批,哪年做的就是几零一,如宫廷贡饼501,并非说还有502,只有一批!06年就不再生产了。

因为不进所
用的原料有限,而且大益普洱茶做茶的原料都是陈年至少一年的毛茶,有的是3年的毛茶(如7742青饼),所以怎么可能很多每年都有呢?市场上到处都说自己的茶庄里有,价格又那么低,大家想想也就明白了,根本不可能的事儿!批次越小,距今约早,价格越高,就因为自然陈化的缘故。

示例:7572:2005年第一批75年的配方/7级毛茶/勐海茶厂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等级标准评定方案
级别外形内质
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十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平和平和深
7432-普洱茶“唛号”之始
回顾云南普洱茶的重要历史阶段,清朝贡茶,以八色品种著称,当时著名的紧压茶,是所谓的“团茶”,实际上是粗简的压制模具使然,产品大的似人头,即“人头茶”,雅称“金瓜贡茶”,其他还有许多不同的规格,小的团茶,为著名的“女儿茶”。

这个阶段,以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产品进贡京城,史料记载颇多。

另一面,勐海当时属于普洱府辖的“车里宣慰使”,茶品也很优秀,只是产品多走东南亚、海外这条渠道罢了,“京城”自然不得多识。

史料记载16世纪
(15xx年,记不清了),车里傣王回缅甸省亲,就带的是勐海的圆茶,可见一斑。

普洱茶能走向世界,起始于对于东南亚、海外的圆茶销售与推广,勐海的底蕴与历史渊源,成就了普洱茶从“团茶”到“圆茶”,再到“七子饼茶”的辉煌。

“圆茶”销售东南亚、粤港澳,在华人手中流传,得了“侨销圆茶”的别号,那是多么厚重的历史。

与藏销、内销体系相比,藏销成就了低端产品“紧茶”系列;内销成就了中档产品“沱茶”系列;而“侨销”则铸就了高档的“圆茶”,以及现在的“七子饼”茶产品。

是“侨销”,弘扬了普洱茶,使它走出了国门。

从“圆茶”到“七子饼茶”,再到“唛号”产品,普洱茶一步一步走来,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是“唛号”产品,使普洱茶走红了全世界,又在中华大地开始散播星星之火。

圆茶时代,造就了许多名牌,“红印”、“蓝印”、“绿印”等等,从圆茶到七子饼的过渡,源于1960-1970的那个年代。

这个阶段完成了“七子饼茶”辉煌的基础,也开启了“唛号”茶品之门,使普洱茶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成为了现实。

今天,我们也才有可能喝道“稳定化”、“标准化”的普洱茶产品。

敬佩前辈勐海茶人,他们付出了汗水与心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大益。

那个时代,传统圆茶产品,档次上分高中低,也即甲、乙、丙三个等级。

“甲级圆茶”为高档饼茶,“乙级圆茶”为中档产品。

“甲、乙、丙”产品质量等级,以及配方特点,奠定了我们“唛号”茶配方的基础,传承的历史轨迹,随后再细说。

1973年,普洱茶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随着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的研发与成熟,云南普洱茶品质获得了华侨的首肯,自然出口需求高涨。

接下来的时间,由于贸易中对品质稳定的需求,以及要求交易便捷,推动了“唛号”的诞生。

随后中,配方不断被传承,研发,传承,“唛号”不断流传、创新,形成了中国茶界的一绝,勐海茶厂也才诞生了丰富多彩的唛号及产品,成了我们普洱茶历史的一部分,可以让人慢慢品鉴、回味、记忆。

有时候,喝道某个茶,细细的酌一口,思想不由自主转到了口腔、喉咙,嘴巴的反应不是在品一口茶汤,体会其滋味香气,而感觉是数字在口腔里游动着,咽下茶汤,当你惊呼出“7572”这组数字时,短暂的震惊后,你会开心地笑,佩服自己的技艺。

此时此刻,喝普洱茶变成了一种享受,这里不想用“品”字,因为,到了享受普洱的境界,即使一个人,大杯牛饮,你也会不自觉地在嘴里喝道“数字”,神奇的普洱茶,神奇的大益。

重演勐海茶厂历史的开局,第一批唛号产品“7432”与“7452”走到了前台,今天为温习这两个唛号,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久违了,7432!7452!,今年5月它们复出,为它们披上“红丝带”,也算了却一个心愿。

谈到了第一“唛号”的起始,不得不再一次提及“7262”普洱饼茶,这是唛号产品的另外一个兄弟。

虽然不是“1972”年的配方,但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是在已经开题的另外文章中去说吧,就此打住。

传承“圆茶”的质量等级、配方特点,诞生了著名的唛号产品,“甲级圆茶”即高档饼配方,诞生了“7432”与“7532”两款青饼产品,尊从于“甲级圆茶”配方的发酵茶,“7452”普洱饼茶出世了。

历史上也出过不少7452普洱茶产品,在90年代中期“7262”饼茶出现前,7452是勐海茶厂最高档的普洱茶产品了。

而根据中档产品“乙级圆茶”的质量要求、配方,诞生了“7542”中档青饼,按照其标准与理念,配制了“发酵普洱茶”,这就是大名鼎鼎的“7572”。

整理这些渊源,渴望能够传承,也借此与茶友分享普洱茶文化的魅力,“大益、益大家”这是茶友多好的祝福啊。

--转自勐海李厂长博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