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技术总结

最新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技术总结

中兴大街北延测量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技术总结邯郸勘察测绘院2017年12月中兴大街北延测量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技术总结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2017 年 12月 25 日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目录一、概述 (1)1.1、测区概况 (1)1.2、采用基准及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4)1.2.1采用基准和技术指标 (4)1.2.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5)1.3 、生产组织、工期及完成工作量 (5)1.3.1生产组织 (5)1.3.2投入的设备 (6)1.3.3所使用的软件 (7)1.3.4完成工期 (7)1.3.5完成工作量 (7)二、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8)2.1、工程技术依据 (8)2.2、控制测量 (9)2.2.1平面控制网 (9)2.2.2高程控制网 (10)2.2.3图根控制测量 (10)2.3 、1:2000地形图测量 (11)2.3.1地形测量基本要求 (11)2.3.2作业模式 (12)2.3.3地形图表示内容 (13)2.4、中线放样 (13)2.5、经验体会 (14)三、测绘成果质量情况 (14)3.1、成果说明 (14)3.2、质量检查 (15)3.2.1手簿检查 (15)3.2.2埋石点 (15)3.2.3地形图 (15)3.2.4控制精度统计 (16)四、提交成果和资料 (17)一、概述1.1、测区概况中兴大街北延位于邯郸市市区南部,起于中兴大街与邯郸市火车南站场北四路交叉处,沿规划中兴大街线位向南于梅宅村北跨越在建黄大铁路与既有德大铁路后,继续向南跨越四干渠,再与武王村南先后跨越武家大沟、支脉河,经东南坡村北跨越广北新河,终点止于高店水库西北角,与S319广青路平交,项目道路全长15公里,该工程的实施将对构建城市交通网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带动沿线土地升值,为邯郸市市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区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多刮北风、西北风,雨雪稀少。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06天,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邯郸市市地处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测区概况示意图1.2、采用基准及已有资料利用情况1.2.1采用基准和技术指标1.2.1.1采用的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8°30′00″。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米。

1.2.1.2成图比例尺和测图宽度图形分幅采用50cm×50cm规格进行分幅,按每幅图内图廓西南坐标为图幅编号。

测图宽度为拟定路线中线每侧300m。

1.2.1.3成图主要精度指标地形图的平面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0.5倍。

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地形图测绘的高程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0.5倍,等高线插值的高程中误差注:①高程注记点的精度按表中0.7倍执行。

②Hd为基本等高距。

1.2.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已掌握邯郸市市国土局所布设的《邯郸市市D级GPS控制点成果表》以及邯郸市市本地坐标参数,另有甲方提供部分测区控制点。

经踏勘检查,测区周边范围内已知控制点保存完好,可以直接利用。

1.3 、生产组织、工期及完成工作量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中兴大街南延控制测量与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我公司安排有多年数字化测图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承担本次作业任务。

公司及项目部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测量任务。

1.3.1生产组织因本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本项目我公司共投入5个全站仪组、8个RTK组共计13个外业作业组,2个共计6人组成的内业数据成图处理组,2个质量管理小组,1个后勤保障小组。

累计投入不少于22人。

项目主要技术人员一览表1.3.2投入的设备备注:以上所投入的设备,均经过相应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1.3.3所使用的软件基础控制GPS基线处理采用南方测绘公司提供的GNSS数据处理软件;水准数据处理采用南方公司平差易PA2005软件;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CASS 9.1成图软件。

1.3.4完成工期2017年10月25日—2017年12月31日。

1.3.5完成工作量测量工作量一览表二、技术设计执行情况严格按照设计书、规范、图式的要求作业。

2.1、工程技术依据⑴.《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⑵.《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⑶.《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⑷.《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⑸.《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1-2007;⑹.《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⑺.《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⑻.《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T 2009-2010⑼.《技术设计书》2.2、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工作量包括:沿线高等级控制点资料的收集、踏勘工作,沿线四等GPS控制网的选点埋石,GPS观测、计算及四等水准观测、计算工作。

在整个外业勘察及内业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三级检查”,即作业组自检、项目部互检、公司专检,进行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

本项目平面坐标系统采用西安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8°30′,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2.1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静态模式进行观测,四等GPS控制网观测利用了距离测区最近的4个D级GPS点,基线解算软件采用的是南方测绘公司提供的GNSS平差软件,采用双差固定解。

本次测量使用6台南方银河1S GPS接收机进行观测,为保证总体精度、重复设站率达到规范要求,每次迁站时至少保留两台仪器不动。

每站均采用三脚架方式架设天线进行作业,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气泡严格稳定居中。

测量前后均量取天线高,在两次较差不大于3mm 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每站保证同时开机,四等GPS观测时段均大于1个小时,四等GPS控制点观测时段均大于40分钟。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_T 18314-2009)12.2.2条规定:采用点观测模式时,不同点间不进行重复基线、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数据检验。

2.2.2高程控制网外业观测由1个水准测量组进行观测,采用天宝DINI03型水准仪按先后视-在前视顺序,四等水准采用中丝法读数法,外业观测采用电子手簿记录,各项限差均按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设置,室内用微机打印观测成果。

水准外业观测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2.2.3图根控制测量为满足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的需要,在D级与四等GPS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图根控制点,图根控制采用RTK测设。

图根点的点位采用两种方法设置,位于硬质地面(主要指沥青或水泥路面)上的点位,采用长5cm的钢钉打入路面作为标志,为便于寻找,以钢钉顶面为中心用红油漆在地面画边长约5cm的正方形;位于软质地面上的点位,采用长25cm的木桩进行标设。

图根点的编号,以英文字母“T”打头后接顺序号,如“ T001”,点号无重号。

图根点密度满足了碎部点数据采集的需要,每幅图内不少于6个图根点,埋石点的数量每幅图平均不少4个(包括各等级控制点),埋石点之间相互通视(硬质地面上的钢钉等效于埋石点)。

RTK采用南方银河1S,标称精度:平面0.25m±1ppm, 高程0.5m ±1ppm。

观测时采用脚架精确对中,采用多个高等级GPS控制点(不少于4个点)求WGS84-西安80转换参数,观测时间均大于30秒,当水平残差最大值不大于2cm,高程残差的最大值不大于3cm时,满足要求。

否则剔除最大值的点,重新选择其它点,满足要求后再选择1-2个其它高等级GPS控制点进行联测检查,较差平面不大于2cm,高程不大于3cm后开始图根测量,图根点测量过程中遇到高等级GPS 控制点,及时进行了联测检查,均达到了精度要求。

2.3 、1:2000地形图测量2.3.1地形测量基本要求① 基本等高距采用1米等高距。

高程点注记至0.01米。

② 成图比例尺:1:2000。

测图范围:沿设计公路中心线两边各300米,对公路中心线两边各200 米范围内的相关公路设计敏感信息,如电杆、电塔、坟地、独立树、文物遗址、地下光缆标、路交叉、沟渠等均按1:1000的精度进行了施测,其它地形特征点如:桥梁起伏地形变换点。

河流水涯线、池塘、沟渠等,也进行了应仔细测绘。

对于互通补测地形图,设计中所给的互通测图范围全部测量,测量的要求同上所述。

2.3.2作业模式细部点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测量,测图软件用南方Cass 9.1测图软件,采用“SDCORS”站技术利用GPS-RTK进行碎步测量,高程采用三角高程。

林地、村庄等信号较弱的地方采用2″拓普康全站仪进行全解析法测量,较困难地方采用量距法与交会法,所测地形图均能够满足设计需要。

细部点测量地形图修测过程中,首先对测区原有高等级控制点进行校正,校正后求解测区七参数,再根据其周边的控制点(第一检核点)进行检核。

当控制点(第一检核点)的控制点平面及高程满足限差要求时,可以进行地形图的测绘,相反,地形图就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在校核过程中,当检核点的较差超过限差时,应对其它控制点(第二检核点)进行检核,以便查出事校正点还是第一检核点出错。

校正检核正确之后,即可进行地形图测绘。

2.3.3地形图表示内容① 居民地:为满足施工设计要求,线路两边内地形图按1:500精度进行测量,居民地内采用结构材料加层次注记方式。

② 道路区分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小路四类,对道路交叉及桥梁、涵洞、里程碑、路标等附属设施,进行了详细表示和调注了路名。

③ 河流、河岸详尽测绘流向、水涯线、徒涉场、滚水坝等附属设施。

④在道路中间、路交叉、桥顶等有特征、地形变化、便于判读的地方和大的田块中、居民地内部、单位门口等进行了高程注记点测注。

⑤ 公路中心线300m以内散坟都逐个进行了表示。

⑥ 对居民地名、桥名、村名、河流名等名称进行了调注。

⑦ 准确测定了电力线、通讯线位置,高压线35KV(包括35 KV)调注了电压伏数和实线连接,并且对其悬高进行了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