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9.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甲、乙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________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甲容器对桌面的”、“小于”或“等于”).
10.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B重15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的底面积为5cm2。则A对B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B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P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分析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
4.D
【解析】
【详解】
A.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在甲液体中沉底,则 ;小球在乙液体中漂浮,则 ;小球在丙液体中悬浮,则 ;因此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乙>ρ丙>ρ甲,故A不符合题意。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三种液体密度关系是ρ乙>ρ丙>ρ甲,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丙>p甲,故B不符合题意;
解答: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也有斥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故C符合题意;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因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故D不符合题意。
④将瓶子放在水中,通过玻璃管向瓶内吹气,可以看到瓶子上浮;通过玻璃管向外抽气,可以看到瓶子下沉。通过此实验可以直接模拟潜水艇的沉浮,不需要把微小变化放大,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物理量变化非常不明显,但是确实发生了微小变化,采用“科学”的方法,这种把微小量放大有利于观察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称为“微小量放大法”。
(4)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
16.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0.01㎡的容器里装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把它放在面积为1㎡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g=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参考答案
1.C
【解析】分析: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塑料尺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原理与此相同即是正确答案;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15.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20s内将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4m.拉力F做功为1440J,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4m2,物体移动时受地面的摩擦力为350N.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试求:
(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11.如图所示,A、B两管中都装有水,则两管中水对管底的压强相比,pA_____pB,将B管竖直起来后,pA______p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容器,分别装有等深、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两种液体的密度ρA_____ρ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_____p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_____pB′(以上三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大于;等于.
10.6×1049×104
【解析】
A对B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接触面积为B的底面积,所以,A对B的压强是P1=GA/SB=30N/5×10−4m2=6×104Pa;B对桌面的压力等于AB的重力之和,接触面积为B的底面积,所以,B对桌面的压强是:P2=GA+GB/SB=30N+15N/5×10−4m2=9×104Pa
B.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利用了液体压强大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B错误;
C.菜刀的刀刃薄,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
D.马德堡半球实验首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错误;
8.AD
【解析】
【分析】
甲容器形状上下一样,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乙容器上宽下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p= 可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根据公式p= 可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6.A
【解析】解:①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可以发生形变,利用该装置把瓶子的微小形变转化为液柱高度的变化,将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故①符合题意;
②当大气压变化时,细管中液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将大气压的微小变化转化为细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故②符合题意;
③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液体温度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可以将液体体积的微小变化放大,从而验证液体的热胀冷缩,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区别,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D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瓶内水不满,瓶子的形状是上细下粗,所以倒过来会使水的深度变大,由公式P=ρgh知道,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变大;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和里面水的总重力,所以无论瓶口朝上还是朝下,它们的重力不变,故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但倒过来后受力面积变小,即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所以将瓶子从正放变为倒放,则p变大,p′变大,故选D。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5.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B.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得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C.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D.拦河坝建成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6.将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和橡皮塞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内加入适量的液体,可完成如下四个实验:在这些实验的设计中,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的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13.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_________进行比较。
CD.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容器底面积和质量相同,故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由p= 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9.大于等于
【解析】
(1)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并且
所以由 可以知道, 两容器中的液体深度h相同,根据公式 可得,
(2)根据压强公式 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5.A
【解析】解答:A.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A错误;B.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得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正确;C.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正确。D.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承受更大的压强,故D正确;
点睛: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详解】
A.甲容器为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乙容器上宽下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即 ,所以,甲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大于乙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即 ,两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公式p= 可知,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p甲>p乙,故A正确。
B.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同高,故乙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中液体的体积,即 ,因为质量相同,根据 ,所以ρ甲>ρ乙,故B错误;
3.C
【解析】
试题分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
∵ ,且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
∴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变大;
∵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摩擦力f不变.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D.小球在甲液体中沉底,所受浮力F甲<G;小球在乙液体中漂浮,在丙液体中悬浮,所受浮力均等于其重力,即F乙=F丙=G;因此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根据物体浮沉条件推断出三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然后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判断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根据浮沉条件得出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4)已知乙图中U型管左侧液柱高为4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U型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__________Pa(ρ水=1×103kg/m3g=10N/kg)
14.小丽做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所用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和_______。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_____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____;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_____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来减小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通过____________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