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懂得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民主决策主要是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公民也应提高自身参与决策的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解读
(一)依据课标说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理解民主决策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方案形成过程分析,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听证会参与,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民主决策的途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三)结合教材说方法
对比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2009年2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20个教育重大关键问题”清单,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响尤其强烈。
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同学们都有话要说。
据此,全班观看一段视频《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
2、探究新知,形成观念
(1)各抒己见、探寻决策的意义、方式
设疑1:为什么教育部要面向全社会争取民意、问计于民?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决策方式,感悟民主决策的意义。
)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精英决策和民主决策(板书)
(2)发现问题、突破难点
二.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意义(板书)
情景1: 2008年8月,教育部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
2009年1月至2月首轮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界人士通
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发来信函14000多封。
政府真诚倾听民意的姿态更加激发了民众参与的热情。
第一轮征求意见中,从10来岁的小学生到91岁的耄耋老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
百姓,都积极参与到这场开放式的讨论中。
设计意图:(从信息、民意对决策机关的重要性来设计,让学生感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
教师提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什么征求群众的意见?(预设)学生回答:从决策机关来看,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教师提问2:《纲要》征求意见中群众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热情高涨?
学生回答:首先是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利益,其次公民通过参与,感受到主人翁地位,再次,政府提供了好的平台,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发挥。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实际回答的情况做归纳:
通过《纲要》征求意见,可以看出这样的决策有利于反映民意,群众的
积极参与,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体现。
国家通过制度保障人民的
主人翁地位,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通过这
一制度征求意见,是公民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板书)
情境2:自2004年4月以来,北京市相关部门陆续组织召开了十几次专
家论证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沈世钊、结构大师蓝天等很多结构专家,从安全、质量、功能、工期、造价五个方面对“鸟巢”设计方案展开全面、细致的校核和论证, 取消了“鸟巢”原设计方案中有可开启屋顶的方案。
专家们认为,调整后的“鸟巢”方案不但没有降低设计质量,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
设计意图:(从决策的科学性来设计,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了解决策必须符合规律)
教师提问:鸟巢的最终方案的形成中听取了哪些人的意见?为什么请他们来座谈?
(预设)学生回答:专家学者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重大事件进行分析,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决策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
础上,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师归纳: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途径。
2、专家咨询制度(板书)
情境3: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公告,让学生了解知情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而知情权是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体现决策的透明度)
教师提问:区政府对此项活动发布公告,让每个人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重大事件群众享有知情权,在此基础上才能积极建言献策,发挥自己国家主人翁的作用,决策只有透明公开,公民才能更好的参与。
体现
国家保障公民的权利。
教师归纳: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板书)
情境4:
1998年全国第一场立法听证会 ,《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开得很成功。
央视来直播的记者十分兴奋:老广真“前卫”,老百姓参与政治不是靠耍嘴皮子“乱侃”,而是有理有据地和政府部门“辩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拟定决策通过听证会的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继续完善。
更好的体现决策利民)
教师提问:制定《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为什么要召开听证会?(预设)学生回答:这样做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方案,根本的目的是决策利民。
通过听证,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加
以修正,使决策更有利于人民的利益。
教师归纳:公民通过听证的方式参与决策,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决策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
4、社会听证制度(板书)
教师归纳:以上我们了解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途径,感受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决
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更有利于最终推动决策的实践。
四种途径由浅入深,从民意、专家、公示、到再完善,体现了民主决
策的全过程,通过民主决策实现决策为民,决策利民。
3、走进生活,创新应用
学生活动:模拟听证会:“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设计意图: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感悟方法、掌握技能、培养情感。
)
由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表达各方意见。
主持人、听证会申请人、教育部代表、学生代表、普通高中校长代表、家长代表、高校代表、媒体记者。
辩证会分陈述各自观点、自由辩论两个阶段
(二)板书设计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精英决策和民主决策
二、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三、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四、反思设计说感悟
(一)创新说明
学生活动模拟听证会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中实现了价值观目标,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反思感悟
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平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