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抛球游戏中,某人将小球水平抛向地面的小桶,结果球落在小桶的前方。
不计空气阻力,为了把小球抛进小桶中,则原地再次水平抛球时,他可以 A .增大抛出点高度,同时增大初速度 B .减小抛出点高度,同时减小初速度 C .保持抛出点高度不变,增大初速度 D .保持初速度不变,增大抛出点高度15.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一盏可调节亮度的台灯。
其中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效值保持不变的正弦交变电压,副线圈接灯泡L 。
调节触头M ,可改变副线圈的匝数,从而改变L 的亮度。
当副线圈的匝数为n 时,L 的电功率为P ,电阻为R 。
当副线圈匝数为2n 时,L 的电功率为3P ,则此时L 的电阻为A .R 32 B .R 23 C .R 43D .R 3416.高铁列车行驶时受到的总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某一列高铁列车以180 km/h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约占总阻力的50 %,牵引力的功率约为2000 kW 。
假设摩擦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与列车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该列车以360 km/h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约为 A .4000 kW B .8000 kW C .10000 kWD .16000 kW17.从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的每次回归,我国均有记录,这些连续的、较精确可靠的史料在近现代的天体探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已知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轨道,平均周期约为76年,其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约为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0.6倍,下次通过近日点的时间为2061年。
根据以上信息,可估算出现在哈雷彗星离太阳的距离约为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 A .30倍 B .150 倍 C .600 倍D .1200 倍L18.K —介子的衰变方程为:K —→π— + π0,其中K —介子和π—介子带负电,π0介子不带电。
如图,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其轨迹为图中的虚线圆弧,若K —介子在磁场中发生衰变,则衰变产生的π—介子和π0介子的运动轨迹可能是19.如图,等边三角形OPQ 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用粗细均匀的导线绕制的等边三角形导线框abc 位于纸面内,其bc 边与磁场边界PQ 平行,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
导线框沿垂直于bc 的方向向上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依次经过图中I 、Ⅱ、Ⅲ位置。
已知三角形OPQ 的边长是三角形abc 的32倍,I 位置时a 点与O 点重合,Ⅱ位置时d点、e 点分别在OP 、OQ 上,Ⅲ位置时d 点、e 点在PQ 上。
则 A .经过Ⅱ位置和Ⅲ位置时,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同 B .经过Ⅱ位置和Ⅲ位置时,线框中的感应电流大小相等 C .经过Ⅱ位置和Ⅲ位置时,线框上de 两点间的电压之比为2:1D .从Ⅰ位置到Ⅱ位置和从Ⅱ位置到Ⅲ位置的两个过程中,穿过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2:120.将一带正电的粒子从电场中的O 点由静止释放,该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依次经过电场中的A 、B 两点,其速度v 随位移x 的变化规律如图。
则 A .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 点的电场强度B .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粒子在B 点的电势能C .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D .OA 之间的电势差等于AB 之间的电势差21.如图,装有水的杯子从倾角α = 53°的斜面上滑下,当水面稳定时,水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 = 16°。
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sin53°= 0.8,sin16°= 0.28,则 A .杯子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8 m/s 2 B .杯子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3.5 m/s 2C .杯子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D .杯子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72v 0v 0BC KDA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小明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上的C 处,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贴一张坐标纸,在弹簧末端挂上一个重力已知的钩码,在坐标纸上记下此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②取下钩码,将两绳套系在弹簧末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 ,记录此时细绳套OA 、OB 的方向及两个弹簧测力计相应的读数;③选好标度,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A 和F B 的图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合;④按同一标度,在坐标纸上画出挂一个钩码时弹簧所受的拉力F 的图示; ⑤比较F 合和F 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如图乙,该读数为__________N ;(2)图丙中已画出F B 和F 的图示(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0 N ),F A 的方向如图中虚线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F A 的图示,并根据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F A 和F B 的合力F 合;(3)本次实验中,若保持弹簧测力计A 的读数不变,增大OA 与OC 的夹角,为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 ,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A .增大弹簧测力计B 的读数,减小OB 与OC 之间的夹角 B .增大弹簧测力计B 的读数,增大OB 与OC 之间的夹角 C .减小弹簧测力计B 的读数,减小OB 与OC 之间的夹角D .减小弹簧测力计B 的读数,增大OB 与OC 之间的夹角 23.(9分)某同学欲将量程为300 μA 的微安表头○G 改装成量程为0.3 A 的电流表。
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A .微安表头○G (量程300 μA ,内阻约为几百欧姆)B .滑动变阻器R 1(0 ~ 10 k Ω)C .滑动变阻器R 2(0 ~ 50 kΩ)D .电阻箱(0 ~ 9 999 Ω)E .电源E 1(电动势约为1.5 V )F .电源E 2(电动势约为9 V )G .开关、导线若干该同学先采用如图甲的电路测量○G 的内阻,实验步骤如下:丙甲乙①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图中最右端所对应的位置; ②断开S 2,闭合S 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G 满偏; ③闭合S 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G 的示数为200 μA ,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电源应选用_________(填“E 1”或“E 2”),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填“R 1”或“R 2”)。
(2)若实验步骤③中记录的电阻箱的阻值为R ,则○G 的内阻R g 与R 的关系式为 R g=______。
(3)实验测得○G 的内阻R g = 500 Ω,为将○G 改装成量程为0.3 A 的电流表,应选用阻值为 Ω的电阻与○G (填“串联”或“并联”)。
(4)接着该同学利用改装后的电流表○A ,按图乙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
某次测量时电压表○V 的示数为1.20 V ,表头○G 的指针指在原电流刻度的250 μA 处,则R x =_______Ω。
24.(12分)如图,平行金属板的两极板之间的距离为d ,电压为U 。
两极板之间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方向与金属板面平行且垂直于纸面向里。
两极板上方一半径为R 、圆心为O 的圆形区域内也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一带正电的粒子从A 点以某一初速度沿平行于金属板面且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两极板间,而后沿直径CD 方向射入圆形磁场区域,并从边界上的F 点射出。
已知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1)粒子初速度v 的大小; 25.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B ,小物块A (可视为质点)放在B 的右端,B 板右侧有一厚度与B 相同的木板C 。
A 、B 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运动,而后B 与静止的C 发生弹性碰撞,碰前瞬间B 的速度大小为 2 m/s ,最终A 未滑出C 。
已知A 、B 的质量均为 1 kg ,C 的质量为 3 kg ,A 与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B 、C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
求:(1)碰后瞬间B 、C 的速度;(2)整个过程中A 与C 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3)最终B 的右端与C 的左端之间的距离。
甲乙(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是一定的B .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C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D .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E .一锅水中撒些胡椒粉,加热时发现胡椒粉在翻滚,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2)(10分)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 →B →C 的状态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135 J ,外界对气体做了90 J 的功。
已知状态A 时气体的体积V A = 600 cm 3。
求:(i )从状态A 到状态C 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热交换的热量;(ii )状态A 时气体的压强p A 。
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如图,透明半球体的圆心为O ,半径为R ,折射率为3。
在半球体的轴线O'O 上有一点光源S ,它发出一细光束射向半球体上的A 点,光束经半球体折射后从B 点射出。
已知SA 与SO 、OB 与OO'之间的夹角均为6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则AB 与SO 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_,光从A 点传播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
(2)(10分)如图是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 0时的波形图。
已知该波波源的位移y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y = A sin(10πt +π3),波源的平衡位置与图中质点P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2.4 m 。
求:(i )该波的传播速度;(ii )该波波源的平衡位置的x 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