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研究,以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概况,探讨了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全文是笔者长期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际旅游贸易竞争力对策
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它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即国际收入游,又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即国际支出游。
按WTO服务贸易理事会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旅游及相关服务包括:宾馆与饭店、旅行社及旅游经纪人服务社、导游服务以及其它。
1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概况
1.1 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而获得持续增长的产业;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其国际交换范围和程度的扩展,旅游服务贸易增长势头迅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愈益重要的份额。
据统计,2007年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862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6.5%,比2006年下降1.3个百分点。
旅游服务出口增长率为14%。
旅游收入增长呈现停滞,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亚洲地区出口方面有所增长,但在进口方面,旅游支出的增长要低于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
在北美洲地区,由于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刺激了加拿大人在美国的旅游支出。
中南美洲地区,2007年服务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旅游支出约增长了25%,是旅游收入增长的2倍。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任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10亿人次,2015年12亿人次,2020年16亿人次,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届时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旅游服务贸易将在全球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007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10957亿元。
其中,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5.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旅游服务贸易为我国的创汇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
旅游花费约约37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增速放缓,是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最慢的行业,但仍为我国服务出口的第一大行业。
1.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定义为:通过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资产条件,不断创新出更好的资产转换过程,从而创选出更多的附加价值,为一国积累更多财富的能力。
无论是从盈利能力角度还是从市场占有率角度来看,进出口情况都是反映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文章将以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为基础,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优势指数三个指标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评。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方面。
2.1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有着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条件。
首先,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政府应该成立了有关机构,加强立法工作。
此外在保护历史文物方面,每年也要拨出一定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
其次,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国的优势,进行现有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由单一产品结构向多层次产品结构的转换,除了要进一步丰富发展我国传统的旅游文化产品如山水风光、文物古迹,还应该建立各种类型的度假村拓展市场。
在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
的基本原则之上,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符合我国环境保护国策。
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丰富产品的内涵,提高其文化感染力、突出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加强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也符合国际旅游发展潮流。
如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每年有大约3700万人参观这里的迪斯尼乐园、制片厂和海洋世界,精明的奥兰多人为保持景点的恒久魅力,增加游客的新鲜感,经常举办古典音乐会或国外的传统文化展览。
充分满足旅游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2.2 刺激国内旅游需求
要培养积极的国内旅游消费意识。
对于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旅游消费意识不是很强,可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人们旅游,倡导新型生活方式,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引导。
对于东部及大城市等出境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举办各种类型主题活动,开发新兴专项旅游产品。
还要注重开发新兴专向旅游产品。
根据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开发一些新型的专项旅游产品,如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等;同时策划和设计一些旅游主题活动,将观光旅游与主体活动结合起来。
利用旅游产品组合策略,将中国国内旅游业做火、做活。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交通和信息产业等旅游支持性产业
(1)合理规划旅游交通。
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还要合理安排,提高运力。
旅游旺季的旅客运输,凸现了铁
路、航空运力的相对不足。
在现有条件下,铁路运输加挂车厢,加开临时列车;航空运输增开航班,增加包机服务,在一些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小型机场,在运力压力比较大的机场搞好技术改造,实行弹性航运制。
(2)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各类旅游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加快和完善信息化,建立内部的资产管理系统,建立计算机预订系统,依靠互联网进行旅游产品的市场宣传和营销。
金融配套服务到位。
拓展银行在网上的业务范围。
统一各个银行选用的通信平台及银行标准,形成全国统一的银行体系,简化人们在线消费实时结算的手续。
让旅游消费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实现真正的一卡通,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车文立.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9(7).
[2]马聪,朱建国.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J].商业经济,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