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技术概述计量:是计量学的简称,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

计量的被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

计量的主体行为对象是量:量是:一切现象、物体或物质的量可以定性区别与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既要分清量的性质、又要确定量的值,是计量的最终目的。

一切可以测量的计量测试都是计量的范围。

十大计量专业包括:1、几何量计量2、热学计量3、力学计量4、电磁学计量5、无线电电子学计量6、时间频率计量7、光学计量8、化学计量9、声学计量10、电离辐射计量计量的目的和基本任务:保证测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一致。

计量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计量阶段:2、经典计量阶段: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

以宏观实物量具(米原器、千克原器)为计量基基准。

3、现代计量阶段:基本标志是由原子、分子理论专项量子理论、由宏观实物基准转向微观量子基准。

长度、时间、电压、电阻等已被国际上确定,质量、电流等基准也在过度之中。

计量的基本特点1、准确性:是计量的重要任务,目的。

2、一致性:量值和单位的统一。

3、溯源性:是保证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手段。

4、法制性:是遵守的准则。

量和单位的术语 1.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可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对象表示。

1)一般概念的量:长度、电阻、物质的量;2)特定量:某量块的长度、某电阻的电阻;3)参照对象:可以是测量单位、测量程序、标准物质或其组合;4)量的符号:用斜体表示。

量值:数值乘以参照对象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例如:某棒的长度为5.34m,5.34是数值。

注:同类量、特性相同的两只组合在一起。

他们之间不能相互比较。

同种量,特性相同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大小。

量制:彼此间由非矛盾方程联系起来的一组量。

基本量:在给定量制中约定选取的一组不能用其他量表示的量。

(一组量是指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量。

基本量可认为是相互独立的量)导出量:量制中由基本量定义的量。

国际单位制21个导出量(如:质量密度为质量除以体积为导出量)量纲(2011)给定量与量制中各基本量的一种依从关系,它用与基本量相应的幂的乘积去掉所有数字因子后的部分表示。

在给定量制中:a)同类量具有相同的量纲,如厚度、半径、波长等;b)不同量纲的量通常不是同类量,如长度、温度等;c)具有相同量纲的量不一定是同类量,如质量浓度和质量密度量纲相同,都是ML-3,功和力矩的量纲相同,都是L2MT-2,但它们是完全不同性质的量。

测量)单位:(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根据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

(测量)单位符号:表示测量单位的约定符号。

如:m是米的符号;A是安培的符号;每个计量单位都有规定的代表符号,为了方便世界各国统一使用,国际计量大会有统一的,并把它叫做国际符号。

如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计量单位米的符号是m,力的计量单位顿的符号为N;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吨的符号为t、平面角单位度的符号为(°)等。

计量单位的中文符号,通常由单位的中文名称的简称构成,如电压单位的中文名称是伏特,称为伏,则电压单位的中文符号就是伏。

若单位的中文名称没有简称,则单位的中文符号用全称,如摄氏温度单位的中文符号为摄氏度。

若单位由中文名称和词头构成,则单位的中文符号应包括词头,如压力单位的中文符号为千帕等。

量的真值:与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

注:由于定义本身细节不完善,不存在单一的真值,只存在与定义一致的一组真值,在原理上和实际上这一组真值不可知。

基本常量被认为具有单一真值,当被测量定义的不确定度与其他分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被测量被认为具有一个基本唯一的真值。

标称特性:不宜大小区分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

如:性别、颜色;其具有一个值,可用文字、代码或其他方式表示。

测量:通过实验获得可合理赋予某量的一个或多个过程。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注:测量不适用于标称特性;测量的先决条件:是对测量结果预期用途相适应的描述、测量程序以及根据规定测量程序进行操作的经校准的测量系统。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原理:用作测量基础的现象。

测量方法: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操作所给出的逻辑性安排的一半描述。

测量程序:根据一种或多种测量原理及给定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模型和获得结果所需计算的基础上,多测量所作的详细描述。

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两只之间比较的过程。

包括:能以验证计划;测量审核;实验室间比对。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是从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有测量不确定度。

计量溯源性(2011):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计量溯源性(1998):通过一条具有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征。

计量溯源链:用于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标准和校准的次序。

测量结果:与其他有用的相关信息仪器赋予被测量的一组量值。

(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1998)。

有两部分构成:测量的量值;评定的量值(测量不确定度)测得的量值(量的测得值):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

注:测量的量值可以是:示值、未修正的示值、修正值、平均值或其他。

测量准确度:被测量的测得值(测量结果)与其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重复性:在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测量条件: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或相似的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测量复现性:在复现性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在变化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复现性测量条件: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或相似的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测量误差: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

(测量误差客观存在,任何测量不能避免)随机测量误差(随机误差):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也称偶然误差,不能修正。

具有单峰性、对称性、补偿性、有界性)系统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在宠物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系统误差可以修正、补偿)测量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与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合理赋予被测量值之分散性,测量结果有关的参数。

合理赋予就是正确评估,分散性就是测量结果不一致的程度。

分散性用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或其倍数表示)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的测量用统计方法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用不同于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的评定。

(两类评定没有本质区别,其大小均使用标准偏差估计值表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进行测量所需的测量器具、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及其技术资料的总称)测量系统:一套组装的并适用于特定量在规定区间内给出测得值信息的一台或多台测量仪器,通常还包括其他装置,如试剂和电源。

实物量具:具有所赋量值,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一个或多个量值的测量仪器。

(在使用时,具有固定形态,用来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测量器具)如:标准砝码、容积量器、线纹尺、量块、标准信号发生器等示值:由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给出的量值。

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标称是指物件的两极限量值之差的绝对值。

分辨力: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

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性能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准确度等级:在规定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的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等别或等级。

最大允许测量误差:对给定的测量、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由规范或规程所允许的,相对于已知参考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极限值。

固有误差:在参考条件下确定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误差。

引用误差: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

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参考量值之差。

测量标准的术语测量标准具有确定的量值和相关联的测量不确定度,实现给定量定义的参照对象。

(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被测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国际[测量]标准,国家[测量]标准,国防最高[测量]标准,参照标准,工作标准,标准物质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术语量值传递: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检定(或其它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以此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的全部过程。

(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逐级传递)量值溯源: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量值溯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愿行为)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是实现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SI单位SI基本单位(7个)国际单位SI导出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21个SI导出单位制单位(SI)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SI单位的倍数单位SI词头(1024~10-24共20个)SI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特点国际单位制的所有单位,都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包括国际单位制单位和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国家选定的非SI单位,具有与国际单位制单位相同的地位,未选定的非SI单位,在我国不得使用。

计量单位的名称单位的名称及简称只在口述或叙述性文字中使用,不用于公式或图、表中。

单位名称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

如20℃,应读成20摄氏度,不能读成摄氏20度。

组合形式的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

乘号没有名称,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

例如:电阻率单位Ω²m,名称为欧姆米,或欧米电场强度单位V/m,应称为“伏每米”,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

如体积单位m3称为“立方米”,而截面系数单位m3,应称为“三次方米”。

长度的2次和3次幂表示面积和体积,名称为“平方”和“立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