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概况专题测试题

世界地理概况专题测试题

《世界地理概况》专题测试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海陆分布、世界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以及人文状况。

一.选择题(60分)下图所示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MP、QN为陆地,PQ为海洋,据此完成11~13题。

1.该剖面的水平距离MN约是()A.2 000千米 B.2 500千米 C.2 750千米 D.3 000千米2.由M到P地势变化趋势是()A.变化不大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3.当Q地为雨季时,下列地区同为雨季的是()A.南京 B.开普敦 C.旧金山 D.孟买答案:4.C 5.D 6.C解析:4.MN纬度相距25°,故C选项正确。

5.MP自北向南依次穿过北德平原、巴伐利亚高原、阿尔卑斯山和意大利波河平原,从MP穿过的地区看其地势变化为先高后降低。

6.Q地为地中海气候,其雨季为北半球冬季,所以旧金山也为雨季。

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3~4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来源:学&科&网Z&X&X&K]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侵蚀的结果5.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答案】 3.D 4.A【解析】①是亚平宁半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半岛①是地中海气候,半岛④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两岛屿图,完成9~10题。

6.甲、乙两岛按成因分别属于()A.大陆岛火山岛B.大陆岛珊瑚岛C.火山岛火山岛D.火山岛珊瑚岛7.有关两岛屿说法正确的是()A.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B.旅游业都很发达C.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降水都是西多东少答案:38.C 39.B解析:38.读图可知,甲岛为冰岛,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按成因分属于火山岛;乙岛为夏威夷群岛的火奴鲁鲁,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按成因也属于火山岛。

39.两岛旅游业都很发达,都是旅游胜地。

下图为甲、乙两国轮廓图,读图回答1~3题。

8.两国所在的大洲是()A.北美洲 B.非洲 C.南美洲 D.亚洲9.关于两国沿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沿海干湿季分明B.乙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C.甲国沿海降水稀少D.乙国沿海冬雨夏干10.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按最近路线航行()A.经过直布罗陀海峡 B.经过巴拿马运河C.先逆流后顺流 D.先顺流后逆流答案:1.C 2.C 3.B解析:甲国是秘鲁,沿海是热带沙漠气候,乙国是委内瑞拉,为热带草原气候,从乙国到甲国按最近路线需沿巴拿马运河航行。

下图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

11.下列港口依次濒临①②③④四大洋的是()A.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科伦坡B.鹿特丹、旧金山、科伦坡、摩尔曼斯克C.科伦坡、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D.旧金山、鹿特丹、摩尔曼斯克、科伦坡12.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13.海运最为繁忙和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分别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27.B 28.C 29.A解析:27.根据经纬度可判定①为大西洋,②为太平洋,③为印度洋,④为北冰洋。

鹿特丹濒临大西洋,摩尔曼斯克濒临北冰洋。

28.马六甲海峡是连接②太平洋与③印度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

29.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经济发达,它们之间海运最为繁忙;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

下图是一组海峡示意图和气候类型图(图中数字是经纬度)。

据此回答4~7题。

14.上述四海峡中,属于板块张裂地区的是()A.①海峡 B.②海峡 C.③海峡 D.④海峡15.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A.①海峡 B.②海峡 C.③海峡 D.④海峡16.上述海峡附近符合右图气候类型(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的海峡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4.C 5.D 6.A解析:①是直布罗陀海峡,②是土耳其海峡,③是曼德海峡,④是霍尔木兹海峡。

第7题,位于板块张裂区的是③。

第8题,四个海峡中,④海峡不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第9题,该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符合的是①和②海峡。

第10题,③和④海峡属于印度洋,①和②属于大西洋。

读图,回答1~2题。

地球表面海陆起伏曲线17.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D.板块的内部18.分析图中信息可知()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海拔数值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答案】27.A 28.C【解析】27.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世界最深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28.图中明显表明,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而陆地平均高度约为1千米。

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19.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20.对上图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少的地区B.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C.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D.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答案:34.B 35.B解析34.根据地形剖面反映的信息,该国东西两面邻海,且地势西低东高,位于东半球,由此不难判断选项中只有B项(俄罗斯)符合。

:35.甲为东欧平原,是俄罗斯人口、粮食生产最集中的地区。

乙地为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重要的石油产区;俄罗斯东部河流大部分注入北冰洋,但西部平原区河流多注入里海或大西洋。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

读图回答11~12题。

2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位于国界线上 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C.丙位于俄罗斯地形分界线上 D.丁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22.四幅图中()A.a、b两地相距约2 200千米 B.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C.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 D.g地和h地内力作用强烈答案:25.D 26.D解析:25.依据图示山脉走向及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甲为乌拉尔山脉,乙为安第斯山脉,丙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丁是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26.g地和h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内力作用强烈。

月均温在20℃以上可称高温;月均温在10℃~20℃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

而描述降水多少则要复杂一些。

因为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与气温、蒸发量有密切的关系。

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23.关于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②东西延伸,南北更替③沿纬度变化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④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致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24.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不同,其影响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季如春”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洋上B.“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陆地上C.“四季分明”型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内陆D.“全年皆冬”型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极地答案:15.B 16.B 17.A解析:15.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四季气候类型分布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沿经度变化方向延伸;本图仅仅是从四季类型方面来划分的,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明显不一致。

16.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地的四季类型是全年皆冬,而同纬度其他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说明两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以判断是受寒流的影响。

17.“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的地区在南半球海洋分布面积也很大;“四季分明”型的地区在沿海与内陆均有分布;“全年皆冬”型的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纬60°附近。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完成13~15题。

26.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27.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28.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答案:13.D 14.A 15.A解析:甲地是湄公河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属热带季风气候,多洪涝灾害,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地是尼罗河三角洲,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为地中海气候,棉花种植面积广,居民多为白色人种。

下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29.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却注入相同的海洋B.乙图中的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少,有结冰期C.丙、丁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D.丙图中的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四条河流中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30.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①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②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航运价值不大③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7.D 8.B解析:本题组考查空间定位,以及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是一组知识综合性较强的能力型试题,难度中等。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亚马孙河、黄河、密西西比河和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流经平原地区、水量大,同时流域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是四条河流中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在四条河流中,尼罗河流经多个国家。

河流入海口的航运价值是形成城市的重要优势,而甲、乙两河入海口航运价值都不大;乙河入海口为温带季风气候,过于湿热不是其气候特征。

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