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3.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4.浊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5.孤平是指B 型句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如果是平,那么第三字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字用了仄,那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否则就是孤平,也叫犯孤平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声母简称声,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辅音担当的,另一种是没有辅音或由半元音担当的,而相对于辅音声母来说,后一种仿佛是没有声母,它们的声母等于零,所以叫“零声母”。
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3.貌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指具有相同主要元音,韵尾不同却是同一发音部位的韵部之间的互转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读为是音韵术语。
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4.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5.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四、释义题1.浸泡 2.遵循。
3.记载历史的书。
4.通“弼”,辅佐5.腰带 6.并7.耕战之事 8.求9.称赞 10、等同。
1.涅:黑泥。
2.报:判决。
3.行。
4.买5.腰带 6.节:关键7.高:使……高,推崇。
8.等同9.北:败走。
10、献1.通“罹”,触犯。
2.私剑:私人的剑,这里指行刺的行径3.献 4.买5.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
腰 6.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7.被:通“披”。
披上,穿着。
8.死9.称赞 10、粗劣1.军队住一晚 2.猕猴3.畴:通“俦”,同类。
4.记载历史的书5.耕战之事 6.准备7.哑巴被:通“披”。
披上,穿着。
8.浸泡9.停止 10、重金悬赏1.浸泡 2.关键3.记载历史的书 4.判决。
5.磨损 6.营垒7.耕战 8.求9.献 10、买五、归纳题职屋铎阳支蒸锡谈文之冬真铎职之冬文蒸职之鱼元侵冬蒸五、论述题1.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2、七言律诗首句入韵的平起式(即平起平收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如:同一个联绵字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写法:匍匐——扶服——扶伏——蒲伏。
(2)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是钱大昕提出的。
如:杨倞注《荀子》:“特,犹直也。
”特(定)舌头音,直(澄)舌上音。
2、七言律诗仄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中古声母系统,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其中全清的代表汉字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2、七言律诗的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中古声母系统,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次清的有:滂敷透彻清穿溪2、七言律诗仄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如:同一个联绵字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写法:匍匐——扶服——扶伏——蒲伏。
(2)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是钱大昕提出的。
如:杨倞注《荀子》:“特,犹直也。
”特(定)舌头音,直(澄)舌上音。
2、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阅读题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答:游:交游。
欺:欺骗。
进:推荐。
合:会合。
匡:匡正。
贾:经商。
肖:好。
遭:遇。
2.找出文中的被动句,并翻译成现代语体管仲囚焉:管仲被囚。
及小白立为桓公:等到小白被立为桓公。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三次出仕,三次被君驱逐。
吾幽囚受辱:我被幽囚受到屈辱。
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体分财利多自与:分配财利的时候,经常多给自己。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显于天下为羞耻。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答:閧:哄闹,众声并作。
胜:尽。
慢:怠慢。
忧:忧虑。
2.将文中的用通假字写出的否定副词选出,并注出它的意义答:莫:没有。
无:不要。
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百姓没有谁为他而死。
差不多有上千人。
则百姓亲爱他的上司,为他的尊长而死。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答:身体:亲身去做。
衣:穿。
辑:通“缉”,连缀。
鬻:卖。
2.出文中的判断句,并译成现代语体答:墨子者,显学也。
墨子之学,是显学。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
现在世上的谈论,全都是辩说文辞之言。
3.出文中的通假字,说明其相对应的本字,并解释意义答:辑:通“缉”,连缀。
揽:通“览”,观看。
六、标点翻译题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真少啦!《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裴骃、司马贞、张守节2.端、知;定、澄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4.平水 1065.吕不韦,纪,论,览,八览6.裴骃、司马贞、张守节7.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8.战国末期,吕不韦,160,吕览9.32.3010.平水、10611.纪传体,司马迁,书、世家。
裴骃、司马贞、张守节1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二.选择题ADCCDCCCDA三.概念题1.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唐人多称“义疏”为“疏”,在唐代又称“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如孔颖达等人的《五经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