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工原理(第四版)王志魁课件(化学工业出版社)第四章 传热
化工原理(第四版)王志魁课件(化学工业出版社)第四章 传热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0 (1 at)
对大多数金属材料a < 0 ,t 对大多数非金属材料a > 0 , t
2015-7-10 13
2.液体热导率 0.09~0.6 W/(m· K) 金属液体较高,非金属液体低; 非金属液体水的最大;
水和甘油:t ,
加热 t , Re ,
加热 冷却, 气体Pr 1, Pr0.4 Pr0.3
2015-7-10
39
(2)影响因素:
du 0.8 Cp n 0.023 ( ) ( ) d 0.8Cp n 1n u 0.8 0.023 0.8n d 0.2
Q 对流 传导 对流
Q2 ( 热 传 导)
Q1 ( 对 流)
( 2)管 壁 内 侧 管 壁 外 侧
Q3 ( 对流) 冷 (3)管壁外侧 冷流体 流 体
热 流 体 T2
t1
稳态传热: Q1 Q2 Q3 Q
2015-7-10 7
(五)总传热速率方程
t m 总传热推动力 Q KAt m 1 / KA 总热阻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
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物性参数
= f(结构, 组成, 密度, 温度, 压力) 金属固体 > 非金属固体 > 液体 > 气体
2015-7-10
12
1.固体热导率 金属材料 10~102 W/(m•K) 建筑材料 10-1~10 W/(m•K)
绝热材料 10-2~10-1 W/(m•K)
34
1. 努塞尔特(Nusselt )数
L Nu
表示对流传热系数的特征数
2. 雷诺(Reynolds)数
Re
L u
反映流体的流动状态 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2015-7-10
35
3. 普兰特(Prandtl)数
Pr
Cp
L gt
3 2
反映流体的物性对对流传 热的影响
4. 格拉斯霍夫(Grashof)准数
qm2, t2
dA
qm1, T2
2015-7-10
27
冷流体
传热壁
热流体
湍流主体 温度梯度小,热对流为主
T TW
T
层流内层 温度梯度大,热传导为主 过渡区域
tW t t A2
2015-7-10
A1
热传导、热对流均起作用
28
热流体: Q 1 A1 (T TW ) 冷流体: Q 2 A2 (tW t )
第四章
第一节
传
概
热
述
一、传热过程的应用
(1)物料的加热或冷却 (2)热量与冷量的回收利用 (3)设备与管路的保温
2015-7-10
返回 1
二、传热的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 气体 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固体 液体
导电体:自由电子在晶格间的运动
非导电体: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实现
机理复杂
特点:静止介质中的传热,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
37
2015-7-10
四、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一)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 1. 圆形直管内的强制湍流
Nu C Rem Pr n Nu 0.023Re0.8 Pr n 流体被加热 n=0.4 流体被冷却 n=0.3
(1)应用范围:Re >104, Pr=0.7~160, L/d >60,
牛顿冷却定律
式中 Q ── 对流传热速率,W;
1 、 2 ── 热、冷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W/(m2· K); T 、TW、t、tW ── 热、冷流体的平均温度及 平均壁温,℃。
2015-7-10 29
二、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
1.流动状态 湍流 > 层流 2.引起流动的原因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密度差而引起流体的流动。 强制对流:由于外力和压差而引起的流动。 强制 > 自然
31
2015-7-10
由温度差而产生的单位体积的升力:
1 2 g 2 (1 t ) 2 g 2 gt
冷却板
加热板
2015-7-10
32
3.流体的物性 ,,,cp 4. 传热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 形状——管、板、管束等;
• 大小——管径、管长、板厚等;
n层圆筒壁:
2l ( t1 t n1 ) t1 t n 1 t1 t n 1 Q= n n = n bi 1 ri 1 ln Ri ri i 1 i i 1 i Ami i 1
2015-7-10 26
第三节
对流传热
qm1,T1
一、对流传热过程
qm2,t1
t t t Q= b b A A
n 1 n i i i 1 i i 1 i
n 1
2015-7-10
20
四、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一)单层圆筒壁的热传导
特点: (1) 传热面积随半径
变化,
A=2rl (2) 一维温度场,t 沿r变化。
2015-7-10
21
在半径r处取dr同心薄层圆筒
各层的温差
b1 b2 b3 t1 t2 : t2 t3 : t3 t4 : : R1 : R2 : R3 1 A 2 A 3 A
2015-7-10 19
结论:
多层平壁热传导,总推动力为各层推动力之和, 总热阻为各层热阻之和; 各层温差与热阻成正比。
推广至n层:
稳态温度场
组成的面。
等温面:在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 不同温度的等温面不相交。
2015-7-10 9
(二)温度梯度
t+t
n n x
x
t t grad t lim n 0 n n
t
t n
Q
方向:法线方向,以温度增加的方向为正。
2015-7-10
10
式中 tm──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或K;
A──传热面积,m2; K──总传热系数,W/(m2· ℃)或W/(m2· K)。
2015-7-10
8
第二节
一、傅立叶定律
(一)温度场和等温面
热传导
温度场:某时刻,物体或空间各点的温度分布。 非稳态温度场
t f x, y , z ,
t f x, y , z
r2 r1 r2 2 时, rm 一般 r1 2
2015-7-10
24
(二)多层圆筒壁的热传导
2015-7-10
25
2l ( t1 t 2 ) 2l ( t 2 t 3 ) 2l ( t 3 t 4 ) 三层: Q= 1 r2 1 r4 1 r3 ln ln ln 1 r1 3 r3 2 r2 2l ( t1 t 4 ) 3 1 ri 1 ln ri i 1 i
dt dt Q A 2rl dr dr
积分
Qdr
r1
r2
t2
t1
2 rldt
2 l ( t1 t 2 ) Q r2 ln r1
2015-7-10
22
讨论: Q
t1 t 2 t1 t 2 r2 R ln 2 l r1
热阻 令
Gr
2
表示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 的影响
一般形式:Nu=f (Re, Pr, Gr)
简化:强制对流 Nu=f (Re, Pr) 自然对流 Nu=f (Pr, Gr)
2015-7-10 36
使用准数关联式时注意: 1. 应用范围
2. 特征尺寸
3. 定性温度
强制对流
无相变 自然对流 蒸汽冷凝
有相变
液体沸腾
• 位置——管子的排列方式,垂直或水平放置。
5. 是否发生相变
相变 > 无相变
2015-7-10 33
三、对流传热的特征数关系式
无相变时
f (u, , , C p , , gt, L)
变量数 8个
基本因次
4个:长度L,时间T,质量M,温度
无量纲特征数(8-4)=4
2015-7-10
2015-7-10 30
自然对流的产生: 设 热处:t2,2; 冷处:t1,1 ——体积膨胀系数,1/C.
V2 V1 V1t
而
V2 m
或 V2 V1 (1 t )
m
2
V1
1
或
得: 1 1 (1 t )
2
1
1 2 (1 t )
W
冷却:
2015-7-10
(
0.14 ) 0.95 W
41
(3) 弯管
弯 直
d 弯 直 (1 1.77 ) R
R 弯 管 的 曲 率 半 径
(4)非圆形管道 用当量直径计算。
t2
dx
2015-7-10
x
16
t dt Q A A n dx
积分:
Qdx
0
b
t2
t1
Adt
Q
A
b
( t1 t 2 )
t 1 t 2 t 推 动 力 Q b A R 热阻
2015-7-10
17
(二)多层平壁热传导
t
b1 b2 b3
(三)傅立叶定律
t dQ dA n
式中 dQ ── 热传导速率,W或J/s;
dA ── 导热面积,m2;
t/n ── 温度梯度,℃/m或K/m;
── 导热系数,W/(m· ℃)或W/(m·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