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


质反应 • 质反应:毒性效应以全或无、阴性或 阳性等表示,称为质反应。例:死亡 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 • 毒性效应的强弱以阳性率表示; • S型曲线:对数剂量或浓度(横)和累 加阳性率(纵)作图;可以看出半数效应 浓度或剂量 。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能引起50%的动物或实验标 本产生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LD50 ) :能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浓 度或剂量。
2、机制毒理学
通过实验,阐明药物产生毒性的细胞或组织生理 生化改变,确定并阐明药物产生毒性的机制。
3、应用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的任务:
包括临床毒理学、新药临床试验、药物流 行病学研究的任务。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目的:
• 认识并掌握药物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安 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以在用药过程中避免或减轻这些有毒作 用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
副 后 停 毒 反 遗 药 性 应 效 反 反 应 应 应 药源性疾病
变 态 反 应
特 异 质 反 应
致 致 致 癌 畸 突 性 性 变 性
毒性作用
第一章
总论
一、论述题
1.举例说明药物毒性作用的类别。
2. 试述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意义及局限性和新药上市后仍应注意的 问题。 3. 试述修复不全导致药物毒性的机制。
(六)致突变与遗传毒性
(mutagenesis and genetic toxicity )
• 药物损伤遗传物质而发生突变作用, 产生对人类本身(致癌毒性)及后代 的影响(致畸毒性) 。 • 染色体畸变(数目及形态); 遗传物质。 损害细胞 成活。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治病 药理学
Pharmacology
致病
药物毒理学
Pharmaceutical Toxicology
安全合理用药
四、毒物的分类 毒物(人工制造的)与毒素(天然产生的) 分类方法: 靶器官(肝,肾,造血系统) 用途(药物,化妆品,溶剂,食品添加剂) 来源(动物,植物) 毒性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作用机制(巯基抑制剂,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毒理学 是研究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有
害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结 果以及危害因素的科学。主 要用于对外源性物质的安全 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药物 是毒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 毒理学 分支,已广泛体现在新药临
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 及临床合理用药。
二、药物毒理学及其有关定义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是研 究药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 研究人类在应用药物防病治病过程 中,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的机体局部或 全身病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的损 伤或致死作用;同时也研究对机体有害 作用的发生、机制、结果及危险因素的 科学。 包括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
药害事件
1、沙立度胺与海豹畸形 药物:沙立度胺,反应停; 治疗妊娠呕吐; 时间: 1957年上市; 国家: 德国及其他国家; 危害:海豹畸形; 意义:加强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
2、乙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 • 药物:乙烯雌酚; • 治疗:患者母亲,保胎; • 美国,1966-69年; • 危害:少女阴道癌(8-25岁);
• 在治疗剂量下不出现,仅在剂量过大、 用药时间过长或体内药物蓄积过多时 才出现的反应。 • 例:利福平 • 一般是可以预知的,是应该避免的。
• 急性毒性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 • 慢性毒性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新药临床前评价的作用: • 急性毒性试验:治疗指数、 对机体的可能损害; • 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的靶器官、 损害可逆性。
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
LD50 (median lethal dose ):
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 ED50的比值称为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用 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安全范围 • 有效量曲线和致死量曲线的斜率不一 样时,以TI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可 靠。 •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ED99~LD1(或ED95~LD5)之间的距 离。值越大越安全。
(五)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生殖毒性:针对育龄人群,用药后对生 殖系统及与生育相关的神经或内分泌系 统产生的毒性。 发育毒性:关注药物对胚胎的影响,特 别是药物的致畸毒性。
多代生殖毒性评价:涉及药物对子代生 殖系统的影响。
药物毒理学
第一讲
郝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物毒理学教研室
药物毒理学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物毒理学教研室
药 物 毒 理 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论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 物毒理学教研室
郝丽英
一、毒理学
毒理学:toxicology、毒物研究 早期毒理学:研究不同毒物的使用, 着重毒物对机体的急性危害或致死作 用。 现代毒理学:研究在特定情况下,生命 有机体接触化学、生物或物理物质产生 有害作用(毒性)的科学。
DNA 损害
血液系统疾病、 癌变(致癌毒性)
畸变 (致畸毒性)
速发性毒性作用:治疗过程中,给药 后不久出现的。 迟发性毒性作用:给药后很久才出现 的。如乙烯雌酚。 可逆性毒性效应:停药或减量后可以 逐渐减轻消失。 不可逆性毒性效应:一旦出现,就不 可逆转。 局部毒性作用: 全身毒性作用:
·药物研制开发(临床前研究)时如何观察 药物的毒性作用 ·新药物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 治疗指数小的几类药物: 洋地黄类,氨基糖苷类、降糖药 (胰岛素,磺酰脲类)、抗癌药、抗 凝药(肝素)、抗心律失常药、抗癫 痫药(苯妥英钠)、抗高血压药(b 受体阻断剂)
(二)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 机体对药物的不正常免疫反应,非肽 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 经过敏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 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有关定义
有毒(toxic): 毒性(toxicity): 靶部位(target site): 靶组织(target tissue): 靶器官(target organ): 直接的毒性作用: 间接的毒性作用:
三、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和任务 1、描述性毒理学
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 常规需要提供信息。(急性或长期毒性、遗传毒 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毒物的代谢和清除、毒 物的吸收分布蓄积;毒性作用的量效试验)。
毒性作用
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 /毒性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 (ADR) : (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 ADR);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 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 物不良反应 。
副作用 一种药物常有多种作用,在正常剂 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 为副作用(side effect)。一般说来, 副作用比较轻微,多为可逆性机能变化, 停药后通常很快消退。副作用随用药目 的不同而改变,如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给 药抑制腺体分泌,则术后肠胀气,尿潴 留为副作用,而当阿托品用于解除胆道 痉挛时,心悸、口干成为副作用。
药物毒理学
第二讲
郝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物毒理学教研室
七、药物毒性评价程序 (一)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意义
• 严重的药害事件使人们认识到新 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非临床安全 性研究)涉及全身毒性和局部毒性 研究。是为新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提供试验依据,并为临床毒副反应 监测提供重要信息。
• 新药临床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有变态 反应的药物,但由于种属差别,有局 限性。
• 常选豚鼠作实验动物。
(三)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 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某些药 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能 与常人不同。药理遗传异常所致。 • 特点:与药物的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 致、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 抗疟药伯氨喹引起葡萄糖-6-磷酸脱氢 酶缺乏者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
毒性反应: 在治疗剂量下不出现, 仅在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体内 药物蓄积过多时才出现的反应。药物 引致的毒性反应所造成的持续性的功 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停药后恢复较 慢,甚至终身不愈。
毒性作用:包括毒性反应和其他几种 反应。
毒性作用
从药理毒理学的角度而言,药物的毒性作用 包括以下几种:
(一)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
(四)致癌性(carcinogenesis) • 属于长期用药产生的毒性:
遗传毒性致癌物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致癌
参见第21页 图1-4
• 可以是迟发效应:
己烯雌酚 胚胎
20-30年
阴道癌
• 已被列入致癌物或能致癌物的有: 乙烯雌酚、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 右旋糖酐铁、非那西丁、羟甲烯龙、
• 已有致癌报道: 利血平、多巴胺、氯霉素、苯妥英、 苯巴比妥、异烟肼、苯丙胺、黄体酮、 氯贝丁酯、煤焦油软膏。
二、解释下述概念:
1. 药物毒理学;2. 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3. 安全范围 (marhin of safety); 4. 毒物(toxicant)和毒素(toxin);5. 靶部位 (target site);6.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7. 质反应(all-or-onen response);8.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9.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10.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11.迟发性毒 性作用(delayed toxicity);12.不可逆性毒性 效应(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