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化语言学英文名称:metalinguistics
课程代码:[JX042006]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
修(制)订人:郝鹏飞修(制)订日期:2014年9月1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订人: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文化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范围内。
本课程以基本掌握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的学生为教学对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汉字和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认识汉字、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3.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内容(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语言学的概念、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要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三个层次
3.文化语言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4.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对文化和文化层次的理解。
第2章汉汉语语音与汉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中国文化对汉语语音的影响,由汉语语音的特点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教学要点:
1.汉语音义结合的特点
(1)一音多义(语素)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一音多字造成汉语的奇特现象
2.语音特点形成的文学艺术手法
(1)双关
(2)借对
(3)幽默的谈笑艺术
(4)歇后语
3.汉语语音特点形成的民俗
(1)吉祥语与吉祥物
(2)禁忌语
4.语音特点形成的制度—避讳
教学重(难)点:汉语语音的特点与中国文化特点的关系。
第3章汉字与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字性质和特点,掌握从汉字中了解历史文化信息的方法。
教学要点:
1.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1)文字使语言突破了时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
(2)文字使语言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传到远处
2.文字的形体反映了古文化的演进
(1)古文字反映古代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
(2)古文字反映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
(3)古文字反映审美意识的起源
教学重(难)点:汉字的结构;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4章汉语词汇与汉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历史上中国的民族观念在汉语词汇中的反映,民族心理对汉语词汇结构的影响。
教学要点:
1.汉语词语表达的伦理观念
(1)尊卑观念在词汇中反映
(2)以血统定亲疏观念在词汇中反映
(3)官本位观念在词汇中的反映
2.中国历史、文学在词汇中的反映
3.宗教在词汇中的反映
(1)来源于道教的
(2)来源于佛教的
4.词汇中反映的龙凤文化
(1)龙文化
(2)凤文化
5词汇中反映的虎文化
6汉语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心理
教学重(难)点:民族观念在汉语词汇中的反映方式。
第5章汉语语法与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文化对汉语语法的影响和制约;了解汉语语法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反作用。
教学要点:
1.文化对语法的影响和制约
(1)人类共同的文化形成共同的语法
(2)文化的差异造成语法的差异
2.汉语语法的特点
(1)汉语词序的语法作用
(2)虚词的语法作用
3.汉语诗歌反映了汉语语法特点
(1)韵律与节律
(2)形式与内容
(3)汉语诗歌与古今音、方音
4.汉语的特殊诗体分析
(1)眩人心目的杂体诗
(2)回文诗与汉话语法
教学重(难)点:汉语语法特点所反映的中国文化。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讨论。
(二)技能训练
本课程是以古、今汉语知识为先修课程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要求学生进行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的分析联系;要求学生观察和调查民俗,并与汉语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联系,找出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的例子。
(三)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或者撰写小型课程论文。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选修本课程必须具备的下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汉语语音基本知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词汇、语法基本知识;语言学基本理论。
本课程在学生学完上述先修课程后开课。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主要教学参考书: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