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暖与通风工程

采暖与通风工程


8.集中送风采暖系统的送风口安装高度,应根据房间高度和 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不宜低于3.5m,也不宜 高于7m.吸风口底边至地面的距离,宜采用0.4—0.5m。 集中送风的送风温度,宜采用30—50℃,不宜高于70℃。 房间高度或集中送风温度较高时,送风口处宜设置向下倾 斜的导流板。 9.必要时,热风采暖系统应按有关规定设自动控制装置。 10、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热风幕。 A.位于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和外门开启时间较长,当生产 或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度,且又不可能设置门斗或 前室,且每班的开启时间超过40Min。 B.不论是否位于严寒地区和门外开启时间长短,当生产和 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度,且又不可能设置门斗或前 室时。 C.位于非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经济技术比较 设置热风幕合理时。
11、热风幕的送风方式,对于公共建筑,宜采用由上向下送 风;生产厂房宜采用双侧送风;外门宽度小于3m时,可 采用单侧送风。侧面送风时,严禁外门向内开启。 12、热风幕的送风温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对于公共建筑的 外门,不宜高于50℃;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70℃。 13、热风幕条缝和孔口处的送风速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对 于公共建筑的外门,不宜大于6m/s;对于生产厂房的外门, 不宜大于8m/s;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宜大于25m/s。 14、设置热风幕的生厂房的外门,应设便于启闭的开关装置。 必要时应与热风幕的通风机连锁。
食品工厂设计
小组成员:刘艳红 后玲玲 汪琪 谭翠平 刘家艳 杨小含
第五节 采暖与通风工程
1、采暖 2、通风 3、空调
一 采暖
(一)采暖标准
按国家规定,凡是平均温度≤5℃的天数历年平均为90d以 上的地区应该集中采暖。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 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 宜采用16~20℃。 2.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 应低于12℃;重作业不应低于10℃。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100m2)时,轻工业可低至 10℃;中工业可低至7℃;重工业可低至5℃ 3.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 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25℃;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办公室16~18℃;食堂 14℃;盥洗室、厕所12℃
2.重力循环系统 依靠热媒本身的温差所产生的密度差进 循环重力循环系统,具有热水供暖所特有 的优点,如可以随着室外空气的改变而改 变锅炉水温、散热器表面温度比蒸汽为热 媒时低和管道使用寿命长以外,还具有装 置简单、操作方便、没有噪声以及不消耗 电能等优点,它的主要缺点是升温慢、系 统作用压力低、管径大和初投资高
(5)在单管水平串联系统中,设计时应考虑 水平管道热伸胀补偿的措施。此外,串联 环路的大小一般以串联管管径不大于¢32mm 原则
(四)辐射供暖
辐射供暖,是一种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顶面、墙面、地面或其他表面 进行供暖的系统。辐射供暖系统可以下表分类。
分类根据 板面温度 名称 低温辐射 中温辐射 高温辐射 辐射板构造 埋管式 风道式 组合式 辐射板位置 顶面式 墙面式 地面式 楼面式 热媒种类 低温热水式 高温热水式 蒸汽式 热风式 电热式 特征 板面温度底于80℃ 板面温度高于80~200℃ 板面温度高于500℃ 以直径32~15㎜的管道埋置于建筑表面内构成辐射表面 利用和建筑构件的空腔使热空气循环流动其间构成辐射表面 利用金属板焊以金属管组成辐射板 以顶棚作为辐射供暖面,辐射热占70%左右 以墙壁作为辐射供暖面,辐射热占65%左右 以地面作为辐射供暖面,辐射热占55%左右 以楼板作为辐射供暖面,辐射热占55%左右 热媒水温度低于100℃ 热媒水温度低于或高于100℃ 以蒸汽(高压或低压)为热媒 以加热以后的空气作为热媒 以电热元件加热特定表面或直接加热
通风

全面通风 自然通风 局部排风
全面通风

用通风方法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在局部地 点或整个车间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 气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或经过净化符合 卫生要求的空气送入室内




全面通风的设计 设计条件 放散热、蒸汽或有害物质的建筑物,当不能采用 局部通风,或采用局部通风后达不到卫生标准要 求时,应辅以或采用全面通风。 设计全面通风时,应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以节 约能耗和投资。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或生产要 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 风。 民用建筑的厨房,厕所、浴室、等宜设置自然通 风或机械通风进行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
2、位于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生产厂房,当采用热风采暖 且距外窗2m或2m以内有固定工作地点时,宜在窗下设置 散热器。 3、当非工作时间不设置班采暖系统时,热风采暖不宜少于 两个系统,气功热量的确定,应根据其中的一个系统损坏 时,其余仍能保持工艺所需的室内最低温度,但不得低于 5℃。 4、设计循环空气热风采暖时,在内部隔墙和设备布置不影 响气流组织的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大厂房内,宜采用集中送 风系统;其他情况,宜选用小型暖风机。大型暖风机不宜 布置在开启频繁的外门附近。 5、选用暖风机或空气加热器时,散热量的安全系数,宜采 用1.2—1.3.
6、采用小型暖风机热风采暖时,应符合下列规格: A、室内空气循环次数,每小时不宜小于1.5次。 B、 暖风机的安装高度,当出口风速小于或等于1.5m/s 时,宜采用3—3.5m;当出口风速大于5m/s时,宜采用 4—5.5m。 C、暖风机的送风温度,宜采用35—50℃。 7、利用集中送风采暖时,应使生活带或作业地带处于回流 区。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的风速,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 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s;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 室内的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m3.h)]时,不宜 大于0.3m/s;当室内散热量大于或等于23w/m3时,不 宜大于0.5m/s。但最小风速不宜小于0。15m/s。送风 口的出风速,应通过计算来确定,一般可采用5--15 m/s。
燃气式
通过燃烧可燃气体(也可用液体或液化石油气)经特制的辐射器发射红外线
(1)辐射供暖的优点
①由于有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双重作用,造成了真正符合人体 散热要求的热状态。 ②不需要在室内布置散热器,也不必安装连接散热器的水平 支管,不但不占建筑面积,也便于布置家具。 ③室内沿高度方向向上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温度梯度很小, 无效热损失大大减少。 ④由于提高了室内表面的温度,减少了对人体的冷辐射。 ⑤不会导致室内空气的急剧流动,减少了尘埃飞扬的可能, 有利于改善卫生条件。 ⑥房间的分割可以任意变化。 ⑦在建立同样舒适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节省供暖耗能。 ⑧有可能兼做夏季降温的供冷表面。 ⑨有可能以塑料管代替金属管作为埋管。
(2)辐射供暖的主要缺点是它的初投资较高,通常比 对流供暖系统高出15%~25%(以低温辐射供暖 系统比较)。 (3)辐射供暖的设计注意事项 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辐射采暖,可用 于民用建设的全面采暖或局部采暖。设计时应注 意的事项(P236).
(五)热风采暖与热风幕
热风采暖适用于耗热量大的建筑物、间歇使用的房间和有防火 防爆要求的车间。热风采暖是比较经济的采暖方式之一,具 有热惰性小,升温快,设备简单,投资省等优点。在设计时 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热风采暖。 A、能与机械送风系统合并时。 B、利用循环空气采暖经济合理时。 C、由于防火防爆和卫生要求,必须采用全新风的热风采 暖时。对于公共建筑和一般制的上产厂房,应对热风采暖和 机械送风合并时合理性提出充分根据。循环空气的采用,应 符合国家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采暖通风设计 规范》的要求。
式中 Q—建筑物采暖设计耗热量(W)
A0—建筑面积(m2) q—建筑平面采暖热指标(W/m2,参见下表)
采暖方式
食品厂一般以蒸汽或热水作为采暖热媒。生活区 常用热水,在生产车间中,如生产工艺中的用汽 量远远超过采暖用汽量时,则车间采暖一般选择 蒸汽作为热媒,工作压力0.2MPa。 食品厂的采暖方式一般有热风采暖、散热器采暖 和辐射采暖等几种。食品厂大多采用散热器采暖, 如果夏季有空调要求的车间或车间单元体积大于 3000m3时,应该采用热风采暖,此时,选择工 作区域风速0.15~0.3m/s,热风温度30~ 50℃较为适宜。
(二)采暖热负荷
1.热负荷的确定
冬季采暖通风系统和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 的热量测定。 ①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②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③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④水分蒸发的耗热量。 ⑤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 ⑥通风的耗热量。 ⑦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 ⑧热管道及其它热表面的散热量。 ⑨热物料的散热量。
(4)因管道内水的冷却而产生的作用压力一般可 不予考虑;但散热器内水的冷却而产生的作用压 力却不容忽视。一般按如下考虑。 A.双管系统,由于立管本身连接的各层散热器均为 并联循环环路,必须考虑各层不同的重力作用压 力,以避免水力的竖向失调。重力循环的作用压 力可按设计水温条件下最大压力的2/3计算。 B.单管系统,若建筑物各部分层数不同,则各立管 所产生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亦不相同,故该值也 应按最大值的2/3计算;当建筑物各部分层数相 同,且各立管的热负荷相近似时,重力循环作用 压力可不予考虑。
3.机械循环系统 依靠循环水泵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循环的机械循 环系统,由于水在管道内的流速大,所以它与重 力循环系统相比,具有管径小,升温快的特点。 机械循环系统设计时有如下注意事项。 (1)系统选择应根据卫生要求和建筑物型式等具 体情况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在系统较大时,宜采用同程式,以便于压力 平衡。 (3)水平敷设的供水干管必须保持与水流方向相 反的坡度,以便空气能顺利的和水流方向集中排 出。
⑩通过其它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2.耗热量计算 耗热量可用以下两个计算公式 Q=PV(tn-tw ) 式中 Q—耗热量(kJ/h); P—热指标〔kJ/(m2· K),有通风车间 h· P≈1.0,无通风车间P≈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