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岗位的认知和理解

对岗位的认知和理解

一、老板為什麼要設中層
中层管理者的作用:承上启下,起溝通的作用二、中層管理者的責任和使用
1、責任──帶領團隊追求共同的目標,
並協助員工發展其能力。

2、使命──子目標彙成共同目標
三、管理者階層的角色
1.管理者首先是个人力资源经理
2.管理者应优化自身的管理风格
3.管理者应善于甄别、辅导和使用员工
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
理沟通。

然而人们发现,最
没有起到作用的往往是中层
管理者,许多的企业常常是
因为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
者脱节而衰败。

曾有一篇文
章介绍了一个管理游戏,大
致是这样的:
爲職員,大家都只能用紙條傳遞資訊,不能說話。

董事長發號施令但不能親自動手,也不能直接面對職員。

經理則負責將董事長的指令傳達職員,但不能發號施令。

職員則只能按照董事長的要求做。

而主持者說完規則後,僅將要解決的問卷分別發給兩個組的經理,沒有任何提示。

開始後,其中一個組的經理迅速將問題提給董事長,董事長想出辦法後提交給經理再由職員實施,職員發現實施中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反饋給經理,經理則將意見傳達給董事長。

最後董事長髮出正確的方法指令,解決了問題。

而另一個小組的經理則以爲董事長知道問卷,一直等著董事長來指令。

幾分鐘後,董事長不耐煩了,就問經理是怎麽回事,經理才把問卷給董事長,職員發現行不通後也沒有反饋,經理卻在等待職員給出結果。

如此反復,另一個小組早已經完成了。

要地反映出中层管理者的作用:承上启下,起溝通的作用。

中层管理的脱节产生多迷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效果。

在企业中,通常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很大、工作琐碎,不但要执行高层领导的决策,更要事无巨细的管理自己的团队。

「导入思维」
曾有一位經理到外地出差,住在旅館時,他看到窗外有兩個工人在幹活。

第一位工人挖了一個一米深的洞,第二個工人又把土填回去,接下來仍在重復這個動作。

第二天,這兩個工人還是如此。

這位經理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走出去問:“你們在做什麽?”他們說:“我們在種樹。

”經理納悶地說:“怎麽沒有到樹苗呀?”工人回答道:“我們本來是三個人一組幹活,
但那個負責種樹苗的人這兩天生病請假了。


這位經理覺得既可氣又好笑,同時也想到:有些員工績效很低,並不是因爲偷懶,相反,他們甚至很敬業,但就是不知道自己所在團隊的共同目標———即願景———是什麽。

由此,他問自己:假如這些員工是自己的下屬,那麽作爲領導者的自己,又該做些什麽?
這是《商業評論》雜誌和麥肯特顧問公司主辦“2005全球領導力大師論壇”上,中國臺灣悅智顧問公司董事長、領導力專家黃河明進行“如何領導高績效團隊”演講時講的一個寓言。

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在場的聽衆:
“管理者的主要任務是分享願景,帶領團隊追求共同的目標,並協助員工發展其能力。


「故事總結」
「导入思维」
黃河明剛到惠普臺灣公司任職時,IBM控制了中國臺灣60%的市場份額,惠普只是第三四名,黃河明的目標是要取得第二名。

他意識到,要達到目標就必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告訴他們達成目標有什麽好處,以此激勵員工的熱情。

1991年,開放系統産品所占市場份額很低,惠普希望切入開放
系統市場,在新戰場上勝出,所以開始主攻這一市場。

3年後,惠普的伺服器市場佔有率翻了兩番,成爲開放系統中領先的品牌,爲後
來惠普在中國臺灣的營業額超過IBM奠定了基礎。

「故事總結」
黃河明認爲,成功的企業都有一些非常清楚的使命任務。

但因爲市場經濟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就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很多人往往會“一葉障目”。

比如前面講到的兩個工人,他們除了明白自己的職責是挖土、填坑之外,並不知道大家最終的目標是種樹。

在惠普,黃河明提出,公司的每一個“層級”都要擬定自己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是要與上一級相關聯,也就是說,要幫助上一層的領導實現他的目標。

每一個人的目標等於是企業共同目標裏面的
一個子目標。

通過一層一層執行任務,整個組織
就會獲得較高的績效。

傳統理論上講,管理者的職責無非是計劃、組織、協調、人事、控制,管理者的工作就是通過"管理"所屬員工實現組織目標。

但更多的實踐證明,管理者的成功關鍵在於"領導"。

以人為本,激勵士氣,營造氛圍,以有效實現組織和員工雙贏的目標,這才是管理者應擔當的角色。

一、管理者首先是个人力资源经理
對管理者來說,本人承擔部分甚至是關鍵部分的業務工作,這是合情合理的。

但管理者必須關注、理解和解決人的問題,部門有職位空缺需求時應招聘什麽素質類型的員工?現有員工的素質是否適應工作需要?適應需要但尚不足以勝任的員工如何培訓和提高?如何評價員工業績、能力和態度?怎樣與員工有效溝通?如何幫助、輔導、激勵員工?優秀的業務管理者直接參與招聘、培訓、考核工作,同時也是個優秀的人力資源經理。

二、管理者应优化自身的管理风格
每个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管理风格,有的倾向于集权、专权,要求下属绝对听命、服从;有的愿意倾听下属意见,愿意员工参与管理;有的以专业或知识树立权威,对员工施加影响;有的更主动地
与员工沟通,辅导员工心理或专业知识、
技能。

对IT行业而言,优秀管理者的管
理风格通常表现为亲和、民主、辅导、
权威等特征,而不是命令、强制等。


理者的管理风格直接影响到一个部门或
团队的氛围,不同的管理者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组织氛围,而最终则决定了组织的绩效和目标实现。

因此,管理者应不断自我修炼,优化自身管理风格,以利于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三、管理者应善于甄别、辅导和使用员工
每个公司、每类职位对员工任职要求的素质类型和标准是不同的。

管理者首先要了解公司、职位的素质类型和标准,以此作为评估、甄别员工的根据。

比如商务类基层职位,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员工必须具有顾客意识、主动性、分析思维、灵活应变和信息收集能力等。

能否作好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素质类型和特点是否与职位要求相一致。

不“适合”的员工,即使投入再多的精力加以培训和辅导,恐怕也无济于事。

管理者不应该重演"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要甄别出松鼠和袋鼠,让松鼠爬树、袋鼠跳远,这样各自才能发挥所长、乐得其所。

对不适合现职位的员工,管理者应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将其另行安排、使用。

对那些合适但仍不胜任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并实施改进计划。

什么叫管理者?通俗的说法是:“管理者就是自己不干事,让别人拼命干事的人。

”管理者要通过别人来进行工作,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知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即使管理者自己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但问题在于你不可能亲自去做每一件事情。

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溝通。

重點在於使日常信息活動長期融入公司的管理內。

做为中层管理者,要做好的是三个代表,即在员工面前代表企业,在同事面前代表部门,在老板面前代表员工,中层管理的这三项工作,做的好了,自然上下爱护,做的不好,就如同三明治,里外不是人了。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