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区社会保障
就业保障
1. 保障功能
托底保障
互助保障
社区群众性的自我保障和互助保障, 通过群众自愿参与,在社区成员有困难或 需要时进行的互助互济如病伤互助,灾害 互助等。
扩展资料:《上海市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
扩展视频:社区推进他助互助 独居老人不再孤独
(四)社区社会保障的功能(续)
主要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志愿者为老弱病残 贫以及其他社区成员的生活、社会活动等提 供的福利性义务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 点和归宿点。这种服务包括物质上的帮助。
(三)社区保障的特点(续)
管理性 享受法定基本社会保障的对象生活在社区(有的工作 也在社区),国家也要通过社区的有关机构和组织对受保对 象发放保障钱物,并对受保对象进行具体管理,使国家的 基本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得到具体的切实的实施和落实。 群众性 社区社会保障是群众性的自我保障和互助保障,是群 众行为。因此,要搞好社区社会保障必须充分发动社区内的 单位和居民,运用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筹集资金,搞好 管理和服务。
量涌现,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城乡集贸市场的日趋活跃, 方兴未艾的社区发展实验活动,乡村集镇规划建设,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
为社区型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最为直接和有力的动因。
(三)社区保障的特点
托底性 即社区组织对社区成员在享受了基本保障后,遭遇新 的家庭无法解决的风险,以及实现市场就业困难者给予 的第二次补充性的托底保障。 服务性 社会保障除了收入保障外,还要有服务保障。而社区 是社会成员常住生活的地方,社区成员尤其是受保对象 (如退休老人、重病患者、孕妇产妇、残疾人、孤老、 孤儿等),迫切需要社区提供无偿和低偿的服务保障。
第五章
社区社会保障
社区社会保障,又称社区保障,是指在政府的
授权和指导下,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福利政
策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标准,以社区为依托,由社区 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为满足社区成员物质文 化生活需要,围绕各项社会福利对社区居民及特殊 居民而开展的社会保障活动。
社区保障具有地域针对性、服务性和更多体现人文
三是因天灾人祸,家庭暂时无法保证基本生活的。
科学合理的确定救助对象:
做好调研工作,对全社区人均基本生活消费构成、人均公 益支出构成、人均收入构成、人均收入档次构成、贫困群 众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
分类制定救助对象评估标准,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评估标 准、社会帮扶评估标准、临时救济评估标准。
在对社区社会救助对象按标准确定时,要建立严格的程序。 目前,普遍实行的个人申请、居委会调查并通过居委会会 议表决、街道政府审核、区民政局审批程序。
小资料
搭建诚信互助友爱社区 成都 “义集”活动受市民热捧
由成都市你我他民间公益组织举办,集市区共分为:爱心互动区、互 助摊位区、居民义友区、爱心商家区。爱心互动区设置宣传服务台和义诊 区;居民义友区是热心居民、学生团体,通过报名申领摊位售卖小物资, 将收益换位物资捐献到义仓。爱心商家区以流动商家为主,通过售卖产品, 拿出一部分营业额换为爱心物资,捐赠到义仓。 义集收益购买的所有物品将统一捐献到“义仓”。“义仓”除了接受 义集捐献的物品,还接收非现金的小额捐赠,包括旧物资、爱心时间等。 爱心家庭可以选择一个月捐赠一袋米,一件衣物,半小时爱心时间等。接 受物资资助的受助家庭又可以通过爱心时间的捐赠成为义仓的爱心家庭, 因此义仓中没有绝对的受助与施助,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的共同体中,每 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每个人都能在义仓中感受到尊重、平等。
一、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保障的关系
• 社区建设反映了社会保障改革的客观要求。
• 社区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提供 了现实条件和基础。
社区为社会保险管理的社会化提供基础 社区为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创造条件 社区为其他社会保障内容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支持。
二、社区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区社会保障的含义
无偿服务
2. 服务功能
低偿服务
主要是一些行政事业性服务,它 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如社区 医疗服务。
有偿服务
有偿服务是商业性服务,是企业 行为。如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环卫 服务、送水等服务项目。
(四)社区社会保障的功能(续)
主要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志愿者为老弱病残 贫以及其他社区成员的生活、社会活动等提 供的福利性义务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 点和归宿点。这种服务包括物质上的帮助。
1.社区社会救助的内涵
社区在社会救助中,除了协助政府实施最低生活保障
以外,还肩负着帮扶社会救助对象改善生活,摆脱贫困的责 任。
社区通过运用自身的资源,在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基
础上,通过社区照顾、邻里互助、就业辅导、社会捐助等方 式扶弱帮困,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 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发挥社区特有的救助保障功能。
生态环境的基础。
我国上世纪3O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和8O年代中期以来的社区服务运动,
使社区的概念、理论民众化,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和基础的城镇社区型保障体
制已初具规模,取得社会认可的同时已成为城镇社区居民社会经济生活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这为社区型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社会服务实践和群众性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各式各样新型社区的大
从国际社会环境看,进人70年代以来的全新社会 保障制度——“发展型社会福利”逐渐流行。
它与补充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相互配套,强调社会保障应贯彻 “非集中性原则”,由国家主导向社区主导过渡。
强调依靠社区居民出面举办社会保障事业,使国家扮演最后
出场的角色。 强调以社会保障作为家庭功能弱化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家庭
社区居民签字领取环保袋
学生摊主展示爱心收入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一元公益”
家长学生协力摆摊
三、社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推荐阅读:《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5) No.7 》
课堂讨论:
• 我国的社会保障是否呈现多元化趋势? • 能否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私营化?为什么? •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否调动了民间力量参与到 保障活动中来?
2.社区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贫困户和 孤老残人 员生活救 助
特殊人员 生活救助
灾民生活 救助
3.社区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
确定救助 对象
建立救助方 式管理机制
建立监督 机制
(1)确定救助对象
社区社会救助对象是城乡贫困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 二是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稍遇变 故就会坠入保障线以下的。
功能。
强调将社会保障与国家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和社区的发展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创建发展型的社会福利,为社区型社会保障制
度的建立奠定了国际性基础。
从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社会经济地理的角度看,我国民族、文化、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各地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性及社会行政
的“属地管理”原则为社区型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社会文化和社会
社区的社会保障设施建设
社区的各类服务组织建设 社区共建意识的培养(提高社区共建意识是社区建 设的核心)
社区医疗卫生机构
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棋牌室 社区图书室
一、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保障的关系
• 社区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载体。
社区的社会保障设施建设
社区的各类服务组织建设 社区共建意识的培养(提高社区共建意识是社区建 设的核心)
无单位人员、离退休职工等),社会保障管理(如对社区
成员享受政府法定基本保障的审核,社会救助金、社会保 障金发放等),社区互助组织和服务机构的管理等。
小资料
社区街道办办理社保金融服务
小资料
资阳市推进退休人员标准化管 理服务社区建设
资阳市社保局2014年创建达标的8个社区,建立健全了 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了退休人员信息档案、 健康档案,把服务重点放在特困、高龄退休人员身上,专门 成立帮扶小组,提供上门服务。简阳安象街社区还把退休职 工管理与网格管理结合,真正对退休人员做到了三清:人员 分布清、健康状况清、家庭情况清。实现了退休人员管理的 动态、静态的有机结合。 这次达标创建活动,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 平,进一步提高了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比例,整体推动 了全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健康发展。
社区社会保障,是以社区为主体和载体,对受保 对象进行管理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对享受了法定 社会保障、单位系统补充保障后,基本生存仍有困难 的社区成员给予经济上第二次托底保障,以保证社区 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社区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社区社会保障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
无偿服务
2. 服务功能
低偿服务
主要是一些行政事业性服务,它 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如社区 医疗服务。
有偿服务
有偿服务是商业性服务,是企业 行为。如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环卫 服务、送水等服务项目。
(四)社区社会保障的功能(续)
主要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志愿者为老弱病残 贫以及其他社区成员的生活、社会活动等提 供的福利性义务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 点和归宿点。这种服务包括物质上的帮助。
无偿服务
2. 服务功能
低偿服务
主要是一些行政事业性服务,它 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如社区 医疗服务。
有偿服务
有偿服务是商业性服务,是企业 行为。如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环卫 服务、送水等服务项目。
(四)社区社会保障的功能(续) 3.管理功能
社区管理主要是受行政事业单位委托对社区成员
进行的综合性管理与服务,包括帮助政府部门落实各项政 策和制度,对社会成员具体管理(如下岗职工、无业人员、
(四)社区社会保障的功能
就业保障
社区成员最基本的保障,一是社区 可以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及时了解社区成 员的就业情况;二是社区就业将成为社 会转型过渡时期就业的重要渠道。 社区组织对社区成员在享受了政府基 本保障后,遭遇到新的家庭无法解决的风 险或暂时没有被政府保障所覆盖而需要救 助时进行的托底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