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的分布》教学设计
(2)大陆坡:
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③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坡分布
【知识拓展】
我国的黄海和东海的海底基本处于大陆架上。
黄海水深一般在50米到70米之间,而东海平均深度也不过100米左右。
大陆架的坡度很小,一般在0.1度左右。
在我国的黄海和东海的海底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这些泥炭就是远古时大量陆地植物的遗骸生成的。
【小组竞赛——积分赛(3分)】
有关大陆架和大陆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
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C.大陆架即大陆坡 D.大陆坡相对陡峭
2.岛弧和海沟
【小组竞赛——积分赛(3分)】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
A.阿留申海沟
B.秘鲁智利海沟
C.东加海沟
D.马里亚纳海沟
3.洋盆和洋中脊
(1)洋盆(深海平原):
“大”: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
“深”:水深4000—6000米
“平”:地形较平坦,但内部有海底火山、丘陵、山脉“稳”: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2)洋中脊
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四大洋皆有,相互连通
分布:太平洋—大洋东部
大西洋—大洋中部,“S”字型,与两岸大致平行分布
印度洋—大洋中部,“入”字型
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小组竞赛——积分赛(3分)】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A ,
B ,
C ,
D ,
E ,
【小组活动:学以致用,解密四大洋洋底地形】
四小组结合课堂内容并结合课前查阅资料,依次派出一名代表与其他小组分享所代表的大洋海底地形分布情况。
(注:每组基础分3分,指图讲解或提出独立思考有额外加分。
)
【资料链接】
太平洋的海底地形:太平洋海底地形起伏较大。
东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海底山岭,中脊是巨大的弧形,海岭北从阿留中海盆开始,经阿拉斯加湾、加利福尼亚湾、加拉帕戈斯群岛,再向西与印度洋中脊系统相接。
它的北段被美国太平洋沿岸大陆所淹埋,南段是比较明显的东太平洋海岭。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条略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雄伟的海底山脉.北起堪察加半岛,经夏威夷群岛,绵延一万多千米,把太平洋分成东西两部分。
山脉以西,除有西北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和南太平洋海盆外,还有许多分散的海底山。
山脉以东,除北太平洋海盆、东太平洋海盆和秘鲁~智利海盆外,还有东太平洋高原和阿尔巴特罗斯海台等。
大西洋海底地形:大洋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西洋海岭。
它从冰岛海岸起向南延伸,穿过大西洋南部,直到南极洲附近.南北全长达15000千米。
海岭走向与大西洋的表面形态基本一致,也略呈“S”型。
海岭宽度一般在1500~2000千米,约占大西洋总宽度的1/3。
高度一般在200~4000米。
海岭的中央地带最
高,也最陡峭,山峰距海面只有1500米,有的甚至露出海面成为高峻的岛屿,如亚速尔群岛的山地。
沿着大西洋海岭的脊部有一条非常陡峭深邃的大裂谷,深度达 2000米,宽30~40千米,长1000多千米。
印度洋海底地形:印度洋中部,分布着“入”字形的中央海岭。
它是由中印度洋海岭、西印度洋海岭和南极一澳大利亚海丘组成的,三者在罗德里格斯岛交汇。
中印度洋海岭是中央海岭的北部分支,海岭向西北叫阿拉伯一印度海岭,再向西延伸进入亚丁湾,与红海和东非裂谷系统相连。
西印度洋海岭是中央海岭的西南分支,与大西洋海岭南端相连。
南极——澳大利亚海丘是中央梅岭的东南分支。
中央海岭由一系列平行于中脊轴的岭脊组成,岭脉崎岖错杂,其间还分布着许多横向的断裂带。
“入”字形的中央海岭,把印度洋分为东部、西部和南部三大海域。
北冰洋海底地形:北冰洋中部,横卧着两条海岭,即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
两条海岭把北冰洋海底分为三个海盆,即南森海盆、加拿大海盆和马卡罗夫海盆。
北冰洋海底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陆架非常宽广,总面积达440万平方千米,占北冰洋总面积的33.6%,是世界四个大洋中大陆架面积占大洋总面积比例最大的一个洋。
【小组竞赛——挑战赛】
各小组依次选择1分3分6分或9分题,选择自己答或送给其他组,答对加上相应分数,答错其他组加上相应分数。
一分题: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的位置关系。
三分题:读海底地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①处海底平均海拔最低
C.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④处海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六分题: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九分题: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异,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应起来。
四、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完成板图上海底地形规律分布,总结概括各地形特点。
五、结束语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走进了海洋深处,身临其境般的认识了海底地形的分布。
生活中不缺乏美的事物,希望同学们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探索美的心灵,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