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一、理解性默写重点词句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三峡》中与本文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其间千二百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澄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 ★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两句分开描写,已用斜杠隔开)
5. ★表明诗人志向与处世思想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翻译本文重点词句★
1.从流飘荡(顺、随)
2.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词作状语)
3.一百许里(左右)
4.直视无碍(阻碍)
5.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6.负势竞上(凭借)
7.互相轩邈(高)(远,这两个词都是作动词用)
8.鸢飞戾天(至,到) 7.望峰息心(平息) 8.经纶世务者(筹划)
9.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10.横柯上蔽(树木的枝条) 11.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12.有时见日(通“现”,显露) 13.水皆缥碧(青白色)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迅猛的波涛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互相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像鸢鸟一样飞到天上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本文一词多义解释归类★本文通假字归类
三、
四、感知与赏析本文相关知识点
1.请说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志趣。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自由自在,游兴正浓的情感,暗写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本文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描写景物,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相映成趣,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琅琅上口。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映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感情?
①热爱与赞美大自然②淡泊名利,厌倦官场政治③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4.
5.
6.请简要回答文中写山中的声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以动衬静,突出山幽静的特点(动静互现,形声兼备)
五、
六、本文与《三峡》专项对比阅读
1.
2.
3.本文与《三峡》都写到了猿声,请举例说明他们的作用相同吗?
本文:猿则百叫无绝《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不同,本文写猿声是为了反衬山间的幽静美好,《三峡》写猿声则是为了渲染萧条凄凉的秋天三峡特点。
4.
5.
6.同样为了写水流的湍急,本文与《三峡》两文的写法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本文多运用对比和夸张,给人以生动而突出的感觉;《三峡》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7.
8.
9.
11.
12.
14.本文与《三峡》两文写江山美景的用意有什么异同之处?都有赞美美好大自然的情感,但本文还有迷恋家乡山水,厌弃官场的意思;《三峡》着重展示不同季节三峡不同特征的自然风光。
4.本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和《三峡》中的“其间千二百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与第二题相结合即可)
相同的是都表现了江水的湍急;不同的是《三峡》运用准确的数字和比较的方法,具体地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本文则是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形象地表现水流之急。
吴钧,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时称“吴均体”。
本文选自初唐是编撰的《艺文类聚》。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清幽淡雅,余音缭绕,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作者不禁在富春江山水中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主要有四个特点: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文词武功底蕴高深。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十分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