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怎 样 练习钢笔行 书 字青 少 年 朋 友:当 你 每天手握钢 笔 写字的 时 候 , 多么希望能 写 得好写 得 快 。
行 书 是我们最常 用 的一种 书 体 , 它介于楷书 和 草书之 间 , 要 比写楷书快 速 灵活, 又 比 草 书容易认识 , 因而有 很 大 的 实用价值。
先 学好楷 书 , 然 后练行书, 就 容易掌 握 要 领 。
因为楷书 的 基本笔 画 、 间 架结构等方 法 ,仍可 供 练 行 书时借鉴。
行 书 有什么特点 呢 ?( 1 ) 行书的笔 画 比楷1书 流 畅 活 泼。
在楷书 中 ,每一 点 画 要 顿挫分明, 交 代清楚 , 不 能 随便连接; 行 书的点 画 , 则 可以通过流 畅 的游丝 相 牵 连 ,这样就减 少 了顿挫 , 将 楷 书的多笔画 变 为行书 的 “ 连 笔字”。
比 如 “王、 去 、 生 ”三个字, 用 楷书的 写 法 , 分别为四、 五 、五画 , 并 且 每画都要顿 笔 ,可是 在 行 书 中,只要一 笔 就写成 了 , 这 样,省略了 笔 画,也 就 节 省 了书写的时 间 。
但是 , 绝 不 是每个字都 可 以一笔 连 成 , 因此我们要 避 免生硬 的 牵 连 。
比如有一 些 字,2前 一 画 的 末尾同下一 画 的起笔 相 距 太 远,就不宜 勉 强相连 , 如 “ 三、川、小 ” 这几个 字 , 可 以作到部分 相 连,有 连 有 断 ,笔断而意 连 。
不妨 写 作 “ 三、川、小 ” 。
至于 有 些 笔 画多的字, 如 果笔笔 相 连 , 就如同藤绕 麻 缠,影 响 美 观 和辨认。
( 2 ) 行书笔画 的 另一个 明 显 的 特点,是用 圆 转、环 状 或 半 环状的曲笔 取 代楷书 方 折 的 笔画,如“ 里 、皆、 明 ” 即 是。
但要注 意 ,不能 一 味 求 圆,而忽视 适 当的顿 挫 , 以 免写出的字 软 弱缺3少 骨 力 。
有人说行书 是 “起笔 如 楷 , 运笔如草” , 正是指 的 起 笔 时应有楷书 的 顿挫, 运 笔 时 则要有草书 的 圆转与 曲 环 。
( 3 ) 行书的结 体 ,近似 于 楷 书 的叫作“行 楷 ”,接 近 于 草 书的称为“ 行 草”, 可 见 行 书富有很大 的 灵活性 和 伸 缩 性。
比如王 羲 之的代 表 作 品 《兰亭序》 , 里面有 的 字 写 得与楷书相 同 ,还有 的 字 则 是草书的写 法 。
因此 , 青 少 年朋友不能 忽 视楷书 的 基 本 练习。
( 4 ) 钢笔行书 的 篇章4布 局 , 由 于我们写钢 笔 字多采 用 由 左 到右横写的 格 式,因 此 在 一 篇之中,能 作 到“横 成 行 竖 无列”就可 以 了。
也 就 是 字 距应当小, 行 距应当 宽 。
每 一个自然段 开 头要空 出 两 个 字,给阅读 者 以清楚 整 洁 的 感觉。
在一 篇 白纸上 书 写 时 ,要注意上 、 下、左 、 右 留 出适当的空 白 ,使人 感 到 舒 展大方。
行 书 的练习方法 :正 确 的方法,可 以 避免走 弯 路 , 早见成效。
实 践证明 , 采 取 “少而精” 、 “重点 突 破 ” 、“学用结 合 ”的5方 法 是 可 行的。
具体 步 骤是:( 1 ) 描字模是 掌 握字形 的 好 方 法:每天在 字 帖上选 三 至 五 个字,用较 透 明的白 纸 蒙 在 上面,一笔 一 画照描 , 同 时 要动脑筋想 , 把这个 字 熟 记 于心。
多描 几 次,这 个 字 就 如同刻印在 脑 子里一 样 , 用 这样的方法 , 容易掌 握 字 的 结构,作到 形 神相似 。
( 2 ) 临帖可以 领 会字的 精 神 , 培养独立书 写 能力: 描 字 模 之后,将刚 描 过的那 几 个 字 再临写若干 遍 ,进6一 步 作 到 使字的精神 相 似。
( 3 ) 对难写的 偏 旁部首 要 重 点 突破:行书 字 尽管变 化 灵 活 多样,但仍 有 规律可 循 , 我 们在练习时 , 对那些 难 写 的 偏旁部首, 多 加练习 , 各 个 击破,以后 遇 到同样 偏 旁 部 首的字,就 可 以触类 旁 通 , 迎刃而解。
对 于难写 的 独 体 字或特殊写 法 的字, 要 多 练 习,多背诵 , 一一攻 克 。
( 4 ) 结合应用 , 坚持复 习 : 学 习是为了应 用 ,所以 当 我 们 拿起钢笔写 日 记、7记 笔 记 、 作练习和写 书 信的时 候 , 都 应该把我们 学 会的字 加 以 应 用。
同时, 我 们每天 作 新 的 练习时,还 要 复习以 往 学 过 的那些字。
这 样,我 们 每 天 都有所得, 却 又没忘 记 学 过 的东西,那 么 ,我们 会 写 的 字不是越来 越 多,越 来 越 好 了吗?这 本 字帖里,关 于 书法与 汉 字 的 简介,可以 增 长青少 年 朋 友 这方面的初 步 知识, 关 于 书 法家刻苦学 习 和创新 精 神 的 故事,则可 以 激励和 启 发 青 少年朋友, 培 养对书 法 的 兴 趣,现在不 但 写好8字 , 将 来 无论作什么 工 作,都 能 全 神 贯注,始终 如 一,发 挥 自 己 的首创精神 , 做出应 有 的 贡 献来!二 、 书 法 和汉字我 国 的书法艺术 , 与文字 密 切 相 关。
三千多 年 前的殷 墟 甲 骨 文字,就具 有 极高的 书 法 艺 术价值。
甲 骨 文是用 坚 硬 的 锥子或刀子 做 工具, 写 出 的 字,线条瘦 硬 劲( 勁 ) 挺 , 和我们现在 使 用坚硬 的 钢 笔 写字相似, 因 此我们 可 以 说 ,我们远古 的 祖先, 就 首 先 运用“硬笔 ” ( 刀9、 锥 、 钢 笔、铅笔、 圆 珠笔和 粉 笔 等 ,统称为“ 硬 笔”) 这 一 书 写工具来写 字 了。
从 殷 商到秦朝, 文 字发展 更 趋 成 熟。
由于春 秋 战国时 代 诸 侯 割据,国家 不 统一, 文 字 和 书体都极为 混 乱。
秦 始 皇 统 一中国后, 将 当时七 国 文 字 规范化,制 定 出一种 新 的 书 体,叫作“ 小 篆”。
秦 始 皇 的大臣李斯 书 写的《 泰 山 刻 石》、《琅 邪 台刻石 》 , 都 是小篆的代 表 作品。
由 于 当 时已经使用 毛 笔,工 具 作 用 于产品的特 色 ,因此 小 篆 的 字形比甲骨 文 更为10饱 满 圆 浑 ,并且以圆 转 取代了 甲 骨 文 方折的笔画 。
小篆书 写 起 来 仍很繁难, 于 是在民 间 又 流 行一种更为 简 便的书 体 , 由 程邈加以整 理 ,称为 “ 隶 书 ”。
隶书变 小 篆圆曲 的 笔 画 为方直,书 写 就更方 便 了 。
随 着 汉字的演变 和 发展, 三 国 时 代,已出现 了 楷书的 雏 形 。
传说魏国的 钟 繇,是 楷 书 的 创始人,楷 书 无疑是 比 隶 书 更为方便适 用 的一种 书 体 , 一直到今天 , 它仍然 是 我 们 日常应用中 最 主要的 书 体 之 一。
11人 们 在书写实践 中 ,为着 迅 速 与 简便,又产 生 了行书 和 草 书 。
尤其是行 书 ,由于 它 书 写 流利,又易 于 认识, 因 此 , 千百年来, 它 一直受 到 人 们 的喜爱。
在 我 国长达两、 三 千年的 书 法 史 中,涌现出 许 多杰出 的 书 法 家,如晋代 的 二王( 王 羲 之 和他的儿子 王 献之) , 唐 代 的欧阳询、 褚 遂良、 颜 真 卿 、柳公权、 张 旭、怀 素 ; 宋 代的苏轼、 黄 庭坚、 米 芾 、 蔡襄;元代 的 赵孟頫 ; 明 代 的文征明、 董 其昌、 祝 枝 山 ,等等,不 可 胜数12。
综 观 上述,我们 可 以说书 法 艺 术 将随着汉字 的 改革而 不 断 发 展。
“由烦 到 简”, 是 书 法 艺术发展的 必 然规律 , 因 为 “繁难者, 人 所共畏 。
简 易 者,人所共 喜 ”,“ 钟 表 兴 则壶漏废” 。
从书写 工 具 来 看,在日常 生 活应用 中 , 毛 笔取代刀子 、 锥子, 铅 笔 、 圆珠笔、钢 笔 又取代 毛 笔 而 成为现代主 要 书写工 具 , 也 体现了以繁 代 简的历 史 发 展 客观规律。
因 而我们 青 少 年 朋友,努力 写 好钢笔 字 , 不 正是时代对 我 们的13要 求 吗 ?三 、 书 法 家刻苦学习 的 故事故事之一智 永 和尚的“退 笔 冢”隋 唐 时代的著名 书 法家智 永 和 尚 ,是王献之 的 七世孙 。
据 说 他曾住在永 欣 寺楼上 , 刻 苦 学术三十年 。
他身边 备 有 一 个大竹筐, 将 写凸的 笔 扔 进 竹篓里,整 整 装满了 五 篓 。
后来将秃笔 取 来埋在 一 起 , 成为“退笔 冢 ”。
经 他 亲 自 临写的《千 字 文》有 八 百 多 本,分别散 在 江南各 寺 庙 里 。
“只要功 夫 深,14铁 杵 磨 成 绣花针”, 智 永终于 成 为 当 时著名的书 法 家,每 天 来 求 他写字的人 络 绎不绝 , 把 他 家的门限都 踏 穿了, 于 是 用 铁皮包上, 被 人称为 “ 铁 门 限”。
古人 说 :“水 滴 石 穿 ,绳锯木断 ” ,不正 是 智 永 和尚的写照 吗 ?故事之二红 叶 作书,郑虔 三 绝郑 虔 是唐玄宗时 代 的著名 学 者 , 书法家,学 问 很渊博 。
他 青 年时代就爱 好 写字绘 画 , 但 令人心酸的 是 家境贫 寒 , 穷 得连纸张也 买 不起, 用 什 么 来练字呢? 正 好附15近 慈 恩 寺 庙里存放有 几 间屋的 柿 叶 , 他便搬到寺 庙 里住下 , 每 天 取红色的柿 叶 当纸, 刻 苦 学 书。
时间长 了 ,把几 间 屋 的 柿叶都写完 了 。
功夫 不 负 有 心人,郑虔 终 于艰难 而 玉 成 ,他的书法 、 绘画和 诗 歌 都 取得很大成 就 ,唐玄 宗 见 了 赞叹不已, 称 之为“ 郑 虔 三 绝”。
有 人 说:“梅花 香 自苦寒 来 ” , 从郑虔学书 的 故事中 , 不 是 给我们很大 的 启发吗 ?故事之三穷 和 尚成了大书 法 家16唐 代 的大书法家 怀 素和尚 , 也 是 一位勤奋刻 苦 的典范 。
因 为 贫苦,买不 起 纸张, 他 每 天 取芭蕉叶来 写 字,后 来 把 他 种的一万多 株 芭蕉树 叶 都 摘 光了,于是 又 作了个 木 盘 子 ,刷上漆, 在 上面练 习 写 字 ,时间长了 , 笔头竟 把 木 盘 也磨穿了。
他 写凸的 笔 , 可 能比智永还 多 ,后来 将 秃 笔 埋成一座坟 , 名叫“ 笔 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