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52-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验同一分类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必要性。
今天早晨,我们数学课上的好朋友“淘气”告诉我,说他搬新家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课件房间图)这就是淘气的房间,感觉怎么样?(太乱了)是够乱的,那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呢?(帮他整理房间)那好,我们就来帮助淘气整理一下。
谁来说说你想怎样整理这个房间?(课件演示:整理房间)(我打算把足球、篮球、小汽车、小熊、放在一起,把衣服叠好放在被子上,书摆好放在书桌上,文具盒也放在书桌上。
)为什么把这些放在一起呢?看看现在淘气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点什么?(很干净,很整洁)小结:刚才,同学们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像这样把相同或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动手实践、体验分类(一)活动一:分水果和蔬菜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比如,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些东西,就可以分类。
(师板贴图片:香蕉、黄瓜、梨、茄子、苹果、白菜、桃、胡萝卜)看看,这都是什么啊?在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个1号信封,这个信封里就装着这些图片,请你快速地把它倒出来,自己动手把它们分分类,边分边想,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我把黄瓜、茄子、白菜、胡萝卜放在一起,把香蕉、梨、苹果、桃放在一起。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因为黄瓜、茄子、白菜、胡萝卜都是蔬菜,所以把它们分在一起,它们属于蔬菜类;而香蕉、梨、苹果、桃都是水果,把它们放在一起是水果类。
你们也是这么分的吗?谁能再说说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哪两类?(蔬菜和水果)看来根据种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物品分成不同的类别。
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分好的卡片一类一类地放回信封里,先放水果类,再放蔬菜类,放完请你做好。
看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最安静。
(二)活动二:分玩具、文具、服装鞋帽我们刚帮淘气整理好房间,淘气的妈妈就回来了,她给淘气又买来了一大袋的东西。
快说说都有什么呀?(出示服装鞋帽、玩具、文具的课件)师:这回东西更多了你还能分一分吗?(返回操作)我把衣服、帽子、鞋、裤子放在一起师: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呢?因为衣服、帽子、鞋、裤子都是穿的,所以把它们分在一起。
(一般我们把它们称为服装鞋帽类)我把玩具车、熊、小鸡放在一起。
因为它们都是玩具,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玩具类;我把铅笔、卷笔刀、文具盒、书包、格尺放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文具,属于文具类。
那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几类呢?(三类)说的真好!看来,东西虽然很多,但是按照用途把它们分类后,马上就变的很清楚了。
而且有些物品可以分成两类,有些物品可以分成三类。
(三)活动三:整理书包分类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我们每天的整理书包其实也是一种分类。
那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有一些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我们也来自己整理一下书包。
谁能说一说,你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语文书、数学书、方格本、拼音本、生字本、数学字帖本、小算草本)现在就请你们边动手分边想一想:自己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当整理得差不多时)现在,请你和同桌互相看一看,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的。
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学生汇报情况:1、按用途分为书和本;为什么这么分呢?2、按大小来分;这是按什么分的?你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3、按科目分为语文和数学;同学们真聪明,你们一共想出了几种不同的分法啊?(3种)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分法呢?其实是你们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有人是按用途分的,分成了书和本;有人是按学科分的,分成了语文和数学;还有人是按大小分的。
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以后再分类时,同学们一定要动脑筋,看看是不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书本一类一类地,快速地放回书包里。
课间休息:听音乐律动(四)活动四:分“图形”〖课件出示:p55-2(1)〗刚才我们分了蔬菜、水果;分了文具、玩具;还整理了书本,那这些图形能不能分一分呢?好,听老师要求:一会儿,我们要同桌2个同学合作,拿出2号信封里的图形。
你们两人先要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然后商量商量想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再动手分一分。
(学生操作、师巡视并指导。
)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两人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分成了哪几类?1、按颜色分为:黄、蓝、粉。
(可以找同学到前面去指)2、按形状分为:正方形、三角形、圆。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3、按大小分为:大、中、小。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
看来,要分的物品不一样,分类的标准也会不一样。
(五)活动五:“分算式”接下来,老师要看看你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你要要怎样分类呢?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是按什么分的?1、根据运算符号分:加法和减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2、根据运算步骤分:一步和两步;你的方法都和他一样吗?3、根据得数分:得5的、得8的、得9的。
有没有不一样的。
小结:同学们真厉害,虽然都是分算式,但是因为分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可以把它分成两类,也可以把它分成三类。
三、生活中分类的应用并总结全课。
刚才做了这么多的分类活动,那同学们,你还知道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有分类现象吗?如:超市、书店、学校里各年级、教室里的人等等。
(课件演示)如有时间:你们能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年龄、性别、身份……同学们不仅我们教室里的人可以分类,我们一年级的全体同学也可以分类,可以分成一年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小学部的同学可以按年级分成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全校的同学可以分成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我们全国的人民可以按照民族分成56个民族;全世界的人也可以按照皮肤颜色的不同分成黄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白色人种。
看来,分类在我们的身边真是无处不在啊!希望同学们在学过分类之后,能利用分类的知识,自觉地养成整理物品、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做一个有条理的人。
“分类”教学设计小学部徐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52-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验同一分类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淘气”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你现在最想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帮助淘气整理一下房间,谁来说说你想怎样整理这个房间?为什么把这些放在一起呢?看看整理后淘气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点什么?刚才,同学们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像这样把相同或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一)活动一:分水果和蔬菜(独立操作、体验分两类)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师板贴图片:香蕉、黄瓜、梨、茄子、苹果、白菜、桃、胡萝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分边想,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再汇报交流。
(二)活动二:分玩具、文具、服装鞋帽(课件演示、感知分三类)我们刚帮淘气整理好房间,淘气的妈妈就回来了,她给淘气又买来了一大袋的东西。
快说说都有什么呀?(出示服装鞋帽、玩具、文具的课件)这回东西更多了你还能分一分吗?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呢?(学生汇报,师点击课件演示分类)(三)活动三:整理书包(动手操作、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分类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我们每天的整理书包其实也是一种分类。
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书包里都装着什么?(语文书、数学书、拼音本、生字本、数学字帖本、小算草本)请同学们先独立操作、再同桌互相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得出:按用途分为书和本;按科目分为语文和数学或者按大小分,明确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四)活动四:分“图形”(同桌合作、动手操作)(课件出示图形)这些图形能不能分一分呢?同桌2个同学合作,要求:两人先要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然后商量商量想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再动手分一分。
学生操作、师巡视并指导,全班交流:1、按颜色分为:黄、蓝、粉。
2、按形状分为:正方形、三角形、圆。
3、按大小分为:大、中、小。
明确:分的物品不同,分类的标准也不同。
(五)活动五:“分算式”(细心观察、思考交流)你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你要要怎样分类呢?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是按什么分的?1、根据运算符号分:加法和减法2、根据运算步骤分:一步和两步3、根据得数分:得5的、得8的、得9的。
小结:虽然都是分算式,但是因为分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可以把它分成两类,也可以把它分成三类。
三、生活中分类的应用同学们,你还知道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有分类现象吗?学生交流同时,老师课件展示一些分类图片,并总结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