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某化肥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方案

河北某化肥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方案

省某化肥厂原厂场地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2016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调查目的和任务 (2)
1.3 工作依据 (3)
1.3.1 法律法规 (3)
1.3.2 导则规 (3)
1.3.4 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4)
1.4 技术路线及工作程序 (4)
1.5 调查围及时段 (6)
1.6 主要工作容 (7)
1.6.1场地潜在污染识别 (7)
1.6.2采样与分析 (8)
第二章场地概况 (11)
2.1 地理位置 (11)
2.2 自然环境概况 (11)
2.2.1 地形地貌 (11)
2.2.2 气候特征 (11)
2.2.3 水资源 (12)
2.2.4 土壤 (12)
2.2.5 河流 (12)
第三章场地污染识别 (13)
3.1 污染识别目的 (13)
3.2 污染识别容 (15)
3.2.1 资料的收集与人员访谈 (15)
3.2.2 场地现场踏勘 (27)
3.3 场地污染识别结果 (29)
第四章初步调查工作方案 (32)
4.1 初步调查方案 (32)
4.1.1 取样点设置 (32)
4.1.2 土壤取样点设置 (32)
4.1.3地下水点位布设 (39)
4.1.4土工试验点位布设 (39)
4.2 调查方法 (39)
4.2.1 钻探方法 (39)
4.2.2 样品采集与保存 (40)
4.2.3 样品流转 (42)
4.2.4 质量控制/保证 (42)
4.2.5 现场安全防护 (43)
第五章实物工作量 (44)
5.1 报告编制 (44)
5.2 人员组成 (44)
第六章初步报价 (45)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省某化肥厂生产区及磷铵生产区,位于XXX。

该厂始建于XX年,XX年投产的XX,经过技术改造,现已形成集肥化并举的综合性化工企业,现有XX生产线一条,XX一条。

为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该厂投资1000余万元,XX年新上了压缩和脱硫、脱碳装置一套,通过技改合成氨能力将达到10万吨。

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XX,总占地面积约XX亩(XXm2)。

目前,场区已经停产,相关设备设施已经拆除,场地正在进行建筑施工。

该场地将由原化肥厂进行开发建设,目前拟在该场地建设物流中心和部分绿化工程。

为保障人体健康,防止场地用地性质变化及后续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新的环境问题,环保部、工业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行文环发[2012]140号文件《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关停并转、搬迁工业企业原场地在进行重新供地及土地出让之前,应完成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场地遗留污染不会对后续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环发[2014]66号文件《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强化工业企业关停搬迁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并积极组织和督促场地使用权人等相关责任人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关停搬迁工业企业原址场地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土壤污染行动防治计划》中第四条规定: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人居环境风险中的要求,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
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为减少企业停产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确保居民人身安全,需要对原企业场地开展污染调查工作。

XX年XX月,我公司对省某化肥厂场地进行了资料收集、现场勘察和人员访谈工作。

1.2 调查目的和任务
本次调查场地于XX年建厂,到现场踏勘和调查时厂区已经停产,并在进行下一步的建设施工。

调查围企业生产时间较长,早期生产与管理模式粗放,可能会对厂区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也限制了搬迁后土地的再利用。

为确定该场地是否存在残留污染物,以及对人群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本项目进行工作方案的编制,为该场地进行污染调查和取样检测工作提供依据。

在收集和分析厂区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厂区布局、生产工艺及所用原辅材料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在疑似重点污染区域设置采样点,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基础。

本次工作方案的目的如下:
(1)通过对省某化肥厂的合成氨区、尿素生产区和磷酸铵生产区等场地进行环境状况调查,识别潜在污染区域,通过对该厂区生产工艺的分析,初步分析场地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种类;
(2)根据场地现状及未来土地利用的要求,通过资料收集及分析初步设定采样点位,初步设定采样深度,为下一步的场地环境详细调查,采样分析奠定基础;
(3)为该下一步场地调查评估及未来利用方向的决策提供依据,避免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安全。

1.3 工作依据
1.3.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4.24);
➢《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1995.10.30);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6.5.28)。

1.3.2 导则规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 656-2009);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HJ/T 166-2004);
➢《岩土工程勘察规》(B50021);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BJ89-92);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2014.1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GB 50027-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