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量管理

能量管理

前言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

人们行色匆匆,风风火火,面对着日益繁重的工作负荷,每天安排的满满当当,上紧了发条,日益俱增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科技压力,信息压力,传统的时间管理已经不能解决我们现实中的矛盾了,谁也无法把时间拉长,但我们人类却能调动我们自身的能量(身体,情感,思想,精神)来应对现实。

一、时间管理。

哲学家对时间的定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其特点是一维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

时间资源的独特性(1)供给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一天只有24小时,我们无法开源,唯一的做法就是如何利用24小时。

(2)无法蓄积:时间不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贮藏,不论你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所以我们无法节流,我们可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出。

(3)无法取代:任何一次行动都要赖于时间的堆砌,时间是任何运动都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是其他资源无法取代的,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光阴才不会虚度。

(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一旦丧失,则会永远消失,千金散尽还可复来,但时间流逝,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珍惜生命及他人的生命。

时间管理的概念: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探索如何减少时间浪费,以便有效的完成既定目标。

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而是指对时间进行的“自管理者的管理”所谓时间的浪费,是指对目标毫无贡献的时间消耗。

所谓“自管理者管理”是指管理者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自我管理的诸多要素的综合。

正确的组织管理,健康良好的个人习惯形成都来自于有效的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技巧及方法:(1)事务清单法:详细写出明天要做的各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利害,是处理事情优先次序判断依据;工作归类,是事情的重要程度--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目标明确;时间分配。

(2)客服时间控制陷阱:拖延症不速之客打扰无端电话打扰(3)学会整理/清理:工作空间、生活空间环境整洁、提放有序,尤其是文件的整理。

“帕金森定律”——工作将被扩展,以便填满可供完成工作的时间。

(4)工作态度—积极、主动、自觉;(5)与他人的时间取得协作;协调组织发展的周而复始的节奏性、周期性,要认识清楚并以运营。

与他人的时间协作要具体明确。

(6)制定规则、遵循纪律。

工作、目标、时间三个要素,必须要在规则和纪律的管理下才能有效顺畅的进行。

如若不能按期完成,一定要提前进行联系,将影响缩小在最小范围之内。

二、精力管理:人的思维、情感、行为都对精力有影响。

我们人类生活的最终衡量标准不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待了多长时间,而是我们每个人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投入了多大的精力。

每天有多少个小时是固定的,是不变量,我们能够支配可控的精力的数量和质量却是可变的。

精力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对精力的适度把握是效能、健康、快乐的基础。

精力的内涵人们的精力有4种来源: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精神的。

4种精力资源需要消耗和储备之间取得平衡才能保持不会枯竭。

精力是我们生活各个方向的共同特性,身体的承受力是由体能储备来决定,因此健康的身体是精力的物质基础。

情感的承受力,情感上的精力储备,注意力集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三者结合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状态——精神。

领导者是一个组织(公司、团队、家庭)中精力的管理者,通过有效支配自己的精力,而后有效调动、集中、投入以及恢复团队的集体精力来激发士气,使团队在感情上互相联系,在思想上统一集中,在精神上超越小我私利而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全身心的投入到某种使命之中。

根据盖洛普机构在2001年初采集的数据,有不到30%的美国工人在工作中能全方位投入,大约55%的人“不投入”,另外19%是“积极的退出”——不是说他们工作不开心,而是他们定期和同事分享那些感受。

员工无事可做会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更糟糕的是,员工在一个机构供职时间越长,他们就越不投入。

盖洛普调查发现,工作六个月后,只有38%的员工仍然保持投入。

三年后,这个数字下降到22%。

精力管理四原则(1)精力金字塔:人是复杂的能量系统,全方位投入不是单方面的、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精神的四种动力至关重要,是由低到高一种运动变化过程。

没有充足的、高性能的“燃料”,任何任务都是无法完成的。

(2)钟摆式运动我们的工作、生活常常是非直线式的运行方式,所以支出的精力远远超过恢复的精力,那么就必须学会如何按照一定的周期消耗和补充精力。

最丰富、最开心、最有成效的工作或生活的特点是有能力在迎接挑战的时候全方位投入,而且是要定期让自己适时退出以补充精力。

但实际现状是,我们许多人把工作,尤其是生活看成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逼迫自己透支健康。

怎么办?把工作,生活看成一段段的短跑,而非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在各个时段中全方位投入,然后全身心退出,再重新跳回到冲突中去面对任何挑战。

(3)突破舒适区,增强承受力,不断迎接挑战。

压力不是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敌人,它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这种感到不适的压力,反而会增加精力储备,因为面对压力时需要意志与组织纪律的有效整合,面对现实,面对冲突,用积极的精神状态去解决问题。

(4)习惯成自然。

(见习惯与组织惯例)(5)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

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

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

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

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

数百年来,人们对习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20世纪80年代,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市场营销人员才真正了解了习惯的形成、运作机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改变习惯的方法。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

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

习惯形成以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某个习惯(固定的思维模式,固化的行为方式,意识不到的心理定势,社会约定俗成的压力影响),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自然而然就会启动。

虽然某个习惯的相对影响(具体的某个时间、空间、对象)比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因素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强有力,却也脆弱易摧,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出现,却能刻意培养,并且能重新整合组装。

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了解习惯形成的过程和回路,尤其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就能找到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所以在个人管理、组织管理、社会管理中,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我们的人生、组织、社会脱胎换骨。

习惯由三个层次构成:1.个人生活中产生的习惯2.公司或组织产生的习惯3.社会习惯我们重点了解一下组织管理中的组织惯例,组织惯例会带给员工最有效的激励,甚至让员工产生更强大而持久的内在驱动力。

组织惯例,是一种“组织记忆”,它提供了企业或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成百上千条不成文的规定。

而这种不成文的规则规范着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甚至渗透到了个人的生活行为之中,如职业习惯。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习惯系统支配者每个员工去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明智的领导者会寻求危机甚至创造危机感,并让大家都有需要改变的感觉,直到最后所有人都做好准备来彻底改变他们以往习惯的行为模式。

星巴克的成功,主要源于对员工习惯的培养与改变:星巴克教育的核心就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习惯——意志力!经过意志力的培养与教育,星巴克发现的解决方法就是将自律精神转化成一个企业的习惯。

管理精力的途径:1.身体能量:物理学将能量定义为工作时可资使用的潜在能力。

身体能量是燃料的基本来源,是机敏性和生命力的核心,同时对处理感情,集中精力,独立思考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从生理学意义上讲,身体能量源于氧和葡萄糖的相互作用。

因此精力储备的多少或优劣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模式;吃的食物及何时进食;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一天当中周期性恢复的程度;自我身体的机体机能的健康程度;机体调节、平衡、运营的能力强弱。

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节奏是呼吸和饮食,尤其呼吸是非常有利的自我调节工具——一种打起精神和彻底放松的方式。

如长吸一口气会促进恢复。

吸气数到三、呼气数到六会减少外界干扰,这时不仅能使身体静下来,还能让思想和情绪平静下来。

平稳的、有节奏的深呼吸是机敏性、专注力、平和的心境——精力快速恢复的源泉。

每个人的生命中,身体能量的另一重要来源是食物与水,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一天当中的三日之餐的食物的数量、营养成分与结构,一天当中定期喝水的数量与频次,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思维运动密切相关。

比如肌肉脱水3%,就会丧失10%和8%的速度,不够充足的水合作用也会影响精力的集中和协调。

所以食物、水、阳光、动物运动睡眠是我们每个人保持良好精力的物质基础。

保持旺盛精力,良好情效,高效能的第三个要素是科学的生活习惯,即生命现象中基本规律,调整管理好个体的生理周期,养成与组织、企业、团队的外部和谐与合拍,即生物钟。

也是中国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之道,提倡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工作生活理念。

若管理不善,组织中常存在加班现象,工作时间越长,越晚,效率则越低,越容易出错。

2.情感能量身体能量是激发我们情感上的技能和天赋的原动力。

情商是一种能力,这主要包括一个人能够有效的管控自己的情感,用积极愉快的精力全方位的投入。

在实际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则常表现为自信,自制(自我调节、调整)的能力;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交、技巧);理解别人感情的能力;接人待物坦诚,有耐心;传递快乐正面积极情绪的(影响他人)能力。

身体和情感的承受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现象则是——精力充沛但消极,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由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出现的,这种消极的情感代价很高,直接导致效率低下,并且很快消耗掉我们的精力储备,对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这种危害会产生“乘数效应”。

因为这种情感传递速度很快,传染范围很广,且长期持久,甚至于影响身体的健康(如癌症现象)。

针对这种消极的情绪,一味地用物质刺激或激励来满足不是解决问题的长期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