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凡尔赛宫和中国北京故宫的建筑美学比较
由许多单体建筑结合配置组群而成的,如二大殿、后二宫等都是一座座单独的单层建筑,这与凡尔赛宫光荣殿宏大、庄重、多种建筑融于一体、呈3层结构的综合式建筑有鲜明的不同.单体建筑群其实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共性。
紫禁城空间图式所反映的中轴对称、多重围合与附会风水模式的布局,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礼制思想要求的必然结果.与此相异,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则反映出具有中心感与放射性的格网布局的空间图式,可以说是西方基督教文化控制性与扩张性的物化反映.
总之,紫禁城的布局从整体而言,是一个富于礼制涵义的院落**.与之相比,凡尔赛宫的营建过程可谓是在古典比例控制下的立面格构的累积与延续.紫禁城的设计自始至终以象征乎法表达帝王至上的主题,注重宫殿严密的礼制规范与内涵.凡尔赛宫在设计上则注重建筑立面整体的延续性,借助优雅、明晰的古典格式表现绝对的秩序和理性的光辉.与紫禁城一致的是,凡尔赛宫在内部功能的排布与划分上亦十分清晰、明确、主次有别,但并无强烈的礼制观念和方位上的主从次序2以不同的形式表示至高无上—凡尔赛宫和故宫在建筑体制上的比较
凡尔赛宫是强调逻辑的,富于理念的,严格按照纵横各分3段的古典式处理:其正宫、南宫与北宫组成对称的几何图形,花园也是几何的。
中央部分供国土和土后起居、工作之用;南翼为土了、亲王的府邸;北翼为王权办公处.凡尔赛宫就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建筑严格对称,突出中轴线.总体特征是均衡、恬静安详、庄严典雅,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故宫建筑则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特点,富有生气,轻盈活泼.故宫建筑基本上是在平面空间上展开的,不像凡尔赛宫那样以单体建筑为基本单元向高空发展来增加建筑的体量,而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向前后延仲,所以故宫表现出硕大的建筑物的群体性,亭台楼阁一眼无尽.这种水平方向的仲展布局体现出一种序列空间美,一种人文的秩序和伦理的规定。
所以,欣赏故宫的建筑艺术与欣赏凡尔赛宫的建筑艺术,一个明显差异在于:对于凡尔赛宫,可以像欣赏一座雕塑作品,任意把玩其作品的“细节”.而欣赏故宫的建筑则不然,故宫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因此,欣赏者还必须围绕建筑走动,才能真正领略到故宫的建筑风貌.故宫可以制造了在空间对比变换中产生的意境.故宫就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通过繁褥、神秘的各个通道,造成一种对人的心灵的震慑与崇敬感,令人的精神和理智臣服.因此完全可以认为,故宫的建筑空间是流动的,是具有时间性的空间。
3与自然和谐—凡尔赛宫和故宫在建筑材料与结构上的比较
现在,我们来看故宫与凡尔赛的宫殿建筑特点.由于建筑材料的不同,故宫与凡尔赛宫的建筑特点、建筑风格有鲜明的区别.西方古代建筑几乎都以石头为建筑材料,而我国是世界上少见的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国家.以石头做建筑材料,是建筑呈现宏伟、厚重、稳固的特征.但石料也极大地限制了建筑内部空间.为了解放建筑内部空间,古希腊创造了著名的古典柱式,古罗马人发展了大跨度的稳重的石拱结构,这些都刻在凡尔赛宫单看到其影子.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主义建
筑的杰出代表.唯理主义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其形象的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这种哲学思想影响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建筑中包含着唯理主义所追求的超乎时代与民族的绝对规则.这使得凡尔赛宫等古典主义建筑呈现整齐划一、秩序、均衡、对称等特征,使得古典柱式在凡尔赛宫单得到普遍的运用。
我国古代建筑因以木材主体材料,发展了独特的木构框架式建筑结构.这种木构架是以立柱与纵横梁杨组合形成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部.木构架在故宫建筑中获得了极致的运用,单面木柱林立,到处“雕梁画柱”.木构架建筑的外观轮廓都是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仲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4协调与对比—凡尔赛宫和故宫在建筑装饰与色彩上的比较
如果说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其内部陈设和装潢更富于艺术魅力.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法国专制政体渐露危机.外战失利导致经济面临破产,法国宫廷的全盛时期己经衰落,没落的贵族阶级转而追求安逸,享受之风日渐豪华而近于糜烂.凡尔赛宫内部变得金漆彩绘,白色石柱上镶金绕银,刻缕卷叶、纤细华贵.墙壁上满是壁画,大多为神话、历史故事,色彩逼真.拱顶以巨幅油画为主.地面以各色大理石铺成,平滑透明,色彩斑斓.给人以富丽奇巧,华美铺张的感觉,这与法国人浪漫外露的天性不无关系。
故宫的内部装饰显示了神秘的力量.天花板正中有一色彩斑斓、凸出为井圈的藻井,宝座旁的6根大金柱用沥粉蟠龙装饰,给人以雍容华贵、至高无上的气魄。
故宫内部的装饰程度和装饰内容都受到“礼制”的严格限制。
包括装饰的文化主题、规格、品位等,常常因伦理规范过多而受到制约.用色以黄色为最显贵,其下为赤、绿.为此,故宫的色调非常一致.装饰图案为了体现一种皇权至上的文化心态,只能用龙、凤等.在制度约束下故宫殿内当然不会出现凡尔赛宫洛可可式的珠光宝气了。
故宫与凡尔赛宫的建筑装饰可谓各具特色.凡尔赛宫内部装饰以豪华著称,主要是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其中的雕刻与油画通常以占希腊和占罗马神话为主题.在故宫是找不到巨幅油画的,但宫中各处都有特具民族特色的对联与匾额,还有装饰性的}弓画墨卷。
故宫中广泛存在的是一种由保护木构架建筑木材表面的油漆画发展而来的建筑油饰与彩画.它们是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的色彩绚丽的图案.除了油饰与彩画,木材结构的装饰构件,以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某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的各种菱花格子也十分精美.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历史”是最贴切不过了,法国和中国这两座历史瑰宝用自己的语言对人们讲述着各自不同的历程,仍然在见证着人类历史永不停歇的步伐。
5结语
故宫有高度复杂的审美要求;森严的门禁戒卫;繁褥的礼制和规范要求;阴阳五行,
风水八卦的表征;表现帝王为我独尊,江山永固的思想;创造出巍峨壮丽,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它以水平方向仲展的布局来拥抱人间,这种布局体现出一种序列空间的美,一种人文的秩序和伦理的规定.凡尔赛宫力求运用一整套抽象的数理儿何方法,创造出一种超乎民族、国家以至时间之外的建筑艺术,充分表现君权的绝对、永恒与合乎理性.建筑严格对称,突出统率全局的中轴线,东西侧又各有层次分明的次要轴线统率局部,总体特征是均衡、恬静安详、庄严典雅,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从中西方文化欣赏的角度上看中外皇家宫殿.故宫同凡尔赛宫一样庄严、伟大、雄壮、美丽,突出君权至上的政治观念,迎合了帝王无止境的统治欲望,以及使整个社会形成明晰的整体秩序,而且形成了特定的建筑文化.比较紫禁城与凡尔赛宫这两座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人们对自然认知模式及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上的根本不同,使得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在阐述着相同或相近的卞题时,却使用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使一者在空间布局、设计乎法以及建筑装饰以及建筑材料上都产生了意趣迥然相异的表现.同时,中法皇家宫殿作为各自文化系统中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建筑,它们在很长的时间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宫殿建筑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带有很浓的浪漫气息.使我们对皇家建筑有了新的理解,从而引起人们对建筑美学的思考,对建筑美学有新的认识。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
《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
《管子· 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
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
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
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
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和中国相比较欧洲建筑的特点:
1.主要是宫廷建筑和教堂建筑,受贵族和教会影响。
建筑宏大、华丽、雕刻繁琐。
色彩强烈。
2.欧洲建筑形状、风格较为开放,有各式各样的风格,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的审美观的改变风格不断的变化。
3.欧洲建筑的的室内装饰华丽、繁琐、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
装饰尽显富贵之态。
4 .欧洲教堂建筑非常具有特色,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而教堂内部装饰非常华丽,有雕塑、壁画、诸神的雕刻等等。
形成内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