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解释概念: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其中,“专业教育”表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这一概念上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畴,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

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

“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2、高等教育学:综合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它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答:(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

(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办的资助和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论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得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

它是学习、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它是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的。

(2)大学拥有自治权。

初期的大学是学者和学生的行会组织,大学可以自己设置课程,聘请教师,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和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有权对违背法律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处理。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

中世纪早期各地大学采取开放的态度,至少在欧洲区域内,学者和学生们可以自由流动,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并可以得到各大学相互承认的资格证书。

(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

这是现代大学学科划分和学位制度的最初起源。

(5)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学,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来指代。

3、近代高等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区分开来并衔接起来。

(2)学校、学科、课程的设置反映工业化和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3)在各大学尚有不同程度自治的前提下,国家开始对大学加大干预力度。

(4)大学的职能进一步扩展,如何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4、“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有哪些主要特征?答:(1)高等教育大发展、大调整,由注重发展数量逐步过渡到注重提高质量。

(2)由“精英教育”过渡“大众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

(4)出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消费者至上”的现象。

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2)①研究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首先,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本质,以此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相区别。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教育对象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

其次,高等教育有其特殊的构成要素和内在矛盾运动。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有高深知识和能力的教师,完成完全中等教育的学生,较高基础和特定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子系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展开矛盾运动。

②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首先,高等教育活动是一种实践形态,在本教材中指的是包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活动。

其次,高等教育事业是一种制度形态,与社会其他事业相区别。

再次,高等教育思想是高等教育的观念形态,它是对高教活动、高教事业的反映,并对其发挥反作用。

总之,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③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首先,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其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

再次,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调发展规律。

总之,以上三个方面作为高等教育学主要研究对象,随着时代的转换、社会的变迁和高教自身的发展,许多新的内容将会进入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6、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答:(1)从一般性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是特定高等教育机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所开展的教育。

(2)从特殊性来说,高等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

三、论述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答:(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在于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于社会的中心,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功能。

作为这一中心的活动主体-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学,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增强其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其顺利执行这项神圣的使命。

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譬如对高等教育学历史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所从事的高等教育的阶段和发展趋势;对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理论的学习,可以使我们认识高等教育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内在要素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等等。

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对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加强、对于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加强,都有重要的意义。

(3)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方法: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

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

3)要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一、解释概念:1、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三个能级: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能性为主的专科院校。

2、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个体功能:高等教育对个人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高等教育正是对每一个人施加影响,满足每一个人的求知欲望,帮助每一个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和基础上,体现着其他的价值和功能的,是最基础的功能;(2)社会功能: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即高等教育通过其特定的活动来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3、高等学校职能:是高等学校应该或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

人们常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来概括高等学校的职能。

二、简答题:1、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有何特点?请分析其原因。

答: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分布逐步形成以下两种模式:(1)梯度结构模式。

第一层次为经济发达的和原来高等教育基础较好的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第二层次为一些原先高校数目不多,但发展较快的省市,包括浙江、福建、河南、黑龙江等,这些地方一般有高校30~40所;第三层次主要包括一些边远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云南、贵州、甘肃、西藏等。

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域结构因此呈现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梯度层次。

(2)中心城市模式。

即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然后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从而使高等教育布局更趋合理。

2、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有哪些?答: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同样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1)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

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就像一支无形的手,通过对人才需求、教育投资、就业市场等方面的控制,间接或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尤其是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更是直接。

(2)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直接制约。

政府不再是教育唯一的投资者和办学者,中央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管理重心下移到地方一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地区之间文化水平的差异、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等等均会制约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科类结构、层次结构。

(3)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

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往往制约着社会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时,能否充分实现“公平”与“平等”的原则。

3、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何实现?答:(1)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高等教育作为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要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训练他们的高层次技能,因而这种经济功能更加明显。

(2)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各种专门人才,通过高等学校提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直接为经济服务的各种活动来实现其经济功能。

(3)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通过培养各类专门人才适应并进而调整、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4、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把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机构并针对外部环境而言的。

功能通常指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所具有的作用,它是事物通过自己特有的活动而实际起到的作用。

而职能则指某一机构的职责与能力。

两者在概念的内涵上有着相同之处,都指事物的作用,但两者存在着应有范围上的区别。

5、如何理解高校的国际合作职能?答:国际合作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它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协助等。

这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

三、论述题:1、怎样促进高等教育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教师在高等教育功能发挥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