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从侧重无机界、物理世界,到特别关 注生命、智能和生态环境
• 从科技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主导科学技 术及产业的发展趋势:信息科技及其产业--生命科 学技术及其产业--智能科技及其相关产业 –信息技术革命 –关注生命--生命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分子生物学、 遗传工程、克隆技术、人类基本组计划等 –关注智能--智能科技:意识的起源与演化、意识 和思维的动力学研究、脑与行为的自组织、大脑如 何对其信息进行存储 • 生态环境:物种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等--人类肩负 着对其他物种和所有生命的保护责任和对这个星球自 然演化得以延续的道德义务
三次科学革命
• (1)相对论:关于高速及宇观尺度 • (2)量子力学:关于微观尺度的对象 • (3)混沌等:宏观尺度的和时间的牛顿幻觉; 量子论排除了对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迷梦,混 沌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狂想” • __美国物理学家J.福特
• 许多国家在特定时期成为科学、技术和产业的 中心与该国的社会思想、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息息相
关。在某个时期,一个国家之所以异军突起,成为世 界科技或产业中心,主要在于该国为当时科学技术的 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种种条件,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综 合力量达到最大。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资本主义的早期确立、法 国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德国19世纪的民族 统一和哲学进步等与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是直接相 关的。 •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需要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及其相 关的体制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课程定位:
• 从宏观层面上提高博士生综合的理论素 养 • 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 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促使科技 工作者承担起其社会责任 上课方式:讲授、讨论与观看录像相结合
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
• 第一专题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 点 • 第二专题 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及其伦理 分析 • 第三专题 美国国家科学技术战略透视 • 围绕第一、二专题各安排一次讨论
经济学研究的人文化趋势
• 研究对象从纯经济领域向非经济领域的拓展和 延伸
– 从单纯研究经济增长到关注经济整体的发展宏观领 域或微观个体的,从经济学科学门户独立到与其它 学科的渗透,表现出经济学与社会、人、制度之间 的人为障碍的清除,走向也比较开放、兼容并蓄的 轨道。
•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是一门人文科学, 是集人类价值与行为准则以及社会秩序的探索 之大成的完整学科。
fgsd:
人文学科的重要作用
霍克海默:《批判 理论》,重庆出版 社,1989年版, 第250、257 页。
• ―人文科学和艺术在延续文明、挑战功利主义 价值观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 行批判”。这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人 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 和行为中迷失方向。必须让人类看到他的行为 与其间的联系,看到其特殊的存在和一般社会 生活间的联系,看到他的日常谋划和他所承认 的伟大思想间的联系”,“防止人类对社会的 有价值的、和平和幸福的倾向丧失信心”。 • 理想制定了标准,供我们检测、评判现实 • 通过哲学批判来表达对价值理想和终极目标的 追求。
现代技术革命
• 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现在正以迅猛的速度向 前发展。几乎每过10年,就发生一次革命性的 巨变。 • 如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重组DNA实验、微处理机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 用、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的信息产业的建立、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的广泛渗透等 • 广泛表现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 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使 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 科学—现代科学革命
– “科学革命是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更为重 要的决定近代特征的划时代事件”
• 20世纪的三次科学革命:
– 公认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不同领域不同说法的:
fgsd: H.巴特菲尔德: 《近代科学的起 源’》
前提界定(2)
• 主要是从哲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 – 科学技术与社会“再也不能分开了”,“不存在游 离于社会之外的完美的科学和技术,只有我们都加 入其中的“集体实验”(collective experiment) – 当代科学技术是
从兴趣驱动或应用导向的小科学,到 成为联系国家或社会目标乃至国际合 作的大科学(科学的国家化发展)
• 美国20世纪的三大科学工程都是动员全国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资源的大科学工程。 • 科学技术成为国家综合力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关乎国 家根本利益以及竞争力的基本力量和核心要素。美国 的例子
– “为了保持美国在科学上的突出成就并推进科学在重大国家 利益中的作用,我们必须重新考虑和重新塑我们的科学政策。 国家利益中的每一核心要素,都要求科学研究和教育给予强 有力的保证。” ——摘自克林顿等《科学和国家利益》
• 5.从探索自然、追求真理,到强调第 一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 6.从硬科学全面发展,到软科学的兴 起,科学的视野和疆域逐渐扩大 • 7.从两种文化分裂,到与人文社会科 学的结合、交叉和融合。
从追求简单性、强调还原论到关注系 统性、探索复杂性和非线性
• 经典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线性的、可解析表达的、 平衡态的、规则的、有序的、确定的、可逆的、可作 严格逻辑分析的 • 把复杂性约化为简单性来研究 • 现代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非线性的、非解析表达的、 非平衡态的、不规则的、无序的、不确定的、不可逆 的、不可作严格逻辑分析的 • 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研究 • “复杂性不再仅仅属于生物学了,它正在进入物理学 领域,似乎已经植根于自然法则之中了。” • ——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
• 隶属于社会的科学技术(science of society)、 • 服务于社会的科学技术(science for society)、 • 受制 于社会的科学技术(science by society)。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 1.从追求简单性、强调还原论到关注 系统性、探索复杂性和非线性 • 2.从侧重物理世界,到特别关注生命、 智能和生态环境 • 3.从兴趣驱动或应用导向的小科学, 到成为联系国家或社会目标乃至国际合 作的大科学 • 4.从关注本体论、认识论,到内在地 联系道德、伦理和法律
• 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使自然科学和人 文社会科学走向融合。
–信息科学技术高扬了一种自由理想、生命科学技术 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__科学精神与人文精 神融合的重要领域 –美国的科学基金、欧洲的科学基金
经济学研究的人文化趋势
•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本身应是关注社 会、关注人的。 • 经济学的科学化过程一定程度上追求形式化、 模型化和数量化,偏离了经济学本来的社会性 和人文性。 • 近30年来,经济学呈现出从经济学领域到非经 济学领域,从纯理性假设到合理性假设(现实 性)假设,从纯经济分析到非经济分析,从纯 经验验证到综合验证的发展趋向,昭示了经济 学发展的人文化趋势。
从硬科学全面发展,到软科学的兴起, 科学的视野和疆域逐渐扩大
• 社会运行的复杂化导致了管理科学、行 为科学、政策科学和专门研究科学技术 与社会(STS)的学科领域等软科学的普 遍兴起。
–管理科学重大作用的凸现,曼哈顿/阿波罗 –政策科学:定量化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STS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社会研 究 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甚至人文科学
• 每当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时,美国总是以加大基础研究 分量、推动竞争前移来进行应战。
– 关于美国研发费用的定量研究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能有效促进其发 展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 科学史研究表明:科学、技术中心以及产业中 心之间的正相关的关系;
– 科学史家通过对重大科学发明的统计提出,科学活 动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跨国性转移 • 由16世纪的意大利(1540-1610)——17世纪的 英国(1660-1730)——18世纪的法国(1770- 1830)——19世纪的德国(1870-1920)——20 世纪的美国 – 技术活动中心也存在着类似的转移 • 17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美 国
前提界定(1):
• 不对科学和技术做区分,而是将科学技术看作 一个整体来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 点
– 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连续体/一体 化
– 邹承鲁:汉语中的“科技”(scitech)
– 法国科学社会学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技术科学(technoscience)--以 技术为主导
从探索自然、追求真理,到强调第一 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科学 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增强
• • 最初科学研究的目的:探索自然、追求真理 有关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 为60——80%

不同利益的个人、企业、政府乃至国家集团 争夺科技优势,社会势力对科学和技术有目 的的控制和利用空前加剧。科学不再是智慧 和理性的代表而成为与经济严重依赖的一种 实用工具。
从两种文化分裂,到与人文社会科学 的结合、交叉和融合。
• 一种文化的困境:“科学”与“人文”的“两 种文化”之间的分裂
–60年代英国的C.P.斯诺(Snow)两种互不相通的文 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家与人文学者-- 60年代英国知识界探讨的最为热烈的话题,80、90 年代国内知识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对第三 次科学革命的不同看法
• N.Wiener:统计物理学是相当于相对论和量子 力学的另一次革命 • L.Bertalanffy:一般系统论标志着科学的重新 定向 • 钱学森:新旧三论为代表的系统学在科学史上 的意义不亚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I.Prigogine:物理学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转变 (非平衡态系统理论) • J.Gleick: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