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人口的需求 – 资源的需求 – 环境的需求 – 社会的需求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人口需求: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
提高人口科学技术素质; 通过科学技术扩大就业; 提高公共卫生与健康水平。 水资源
– 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出现,推进世界科学家的合
作;
–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
技资源,获取强大竞争力,成为促进科技全球化的主 要力量。
(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1.信息科学和技术 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是知识型社会的基础科学技术; 未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网 络等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可能引发新一轮 产业革命。互联网、无线通讯将提供更为 有效的知识生产平台和传播、扩散空间, 引发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的巨大变化。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经济 发展的需求
– 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和增加值率低,高技术企
业仍处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2013年国外在光学领域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国内的2 倍,运输、音像技术领域为1.8倍。从35个技术领域中 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来看,国外在华专利拥有 量是国内的4.4倍,电信领域甚至达到了10.8倍。 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75.5%。
(五)我国科技发展总体部署
——11个重点技术领域
• 能源 • 环境 • 制造业 • 水和矿产资源 • 农业 • 交通运输业
• 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 人口与健康
• 公共安全
•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 国防
(五)我国科技发展总体部署
——16个重大专项
• 核心电子器件 • 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 •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
(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2.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在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认识、控制 生命过程方面的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在解决农业 持续发展和人口健康领域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功能基因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生物信 息学、系统生物学、整合生物学等不断突破,未 来15年可能形成与信息产业并驾齐驱、充满活力 的生物产业群。
• 全国668个城市,400个缺水,50%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 资源需求:从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
• 全国七大水系和湖泊,仅有40%达到三类环境质量标准;
• 农业水利用系统为0.45,先进国家为0.7-0.8。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资源需求:从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
创新强国。
• 未来15年
(五)我国科技发展总体部署
——5个战略重点
• 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优先位置; • 掌握装备制造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
识产权—竞争力的突破口;
• 生物技术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
• 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拓展新的资源;
• 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占世界一席之地。
年的时间;
– 90年代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
时间;
– 单位面积芯片的存储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
主干网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 新突破,孕育着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 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和渗透,导致新学科诞生,如信息
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纳米科学、 空间科学等;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环境需求:从忽视环境保护向重视环境保护
转变。
截止2013年水土流失占国土面积30.7%; 截止2012年土地沙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4%; 截止2012年草原退化面积已达62%; 截止2012年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 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 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 2.3%、1.5%和1.1%。
–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改变人们价值观、
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 技术融合日益显著,最具代表性的是纳米、生物、信
息和认知四大领域的汇聚融合。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 构和方式 近年来,科技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 表现形式,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和有 效配置改变了科技传统组织结构。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 保经济发展的需求
– 农业 – 制造业 – 高技术产业
– 现代服务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 保经济发展的需求
– 农业:
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难以为保障粮食 安全和满足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可靠的支撑。 中国农业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和气候差异大 等特殊农业国情,决定了必须另辟蹊径,抓住当 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谢谢!
(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3.能源科学和技术 能源科学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升温,以解决世 界性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
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的 开发利用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
4.环境科学和技术 重点研究污染控制、荒漠化治理、生态恢复、 全球气候变化等,以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科学数据平台、科技文献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平 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科学与宗教
科学是怀疑精神,宗教是要付出全部信仰 宗教迫害的科学家:哥白尼、布鲁托、伽利 略 一边有信仰一边搞科学:法拉第、莱特、柯 斯林
科学和宗教是同盟; 科学和上帝之间无矛盾; 无法就上帝是否存在这个本质问题形成正面 冲突 宗教还是科学人才的摇篮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 保经济发展的需求
– 制造业:效率低,装备落后,对国外技术的
过度依赖
全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中日韩的50%左右。 2012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折36.2亿吨标准煤, 约占全球的21.3%,单位GDP能耗是国际的2 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设备中,60%靠进口解决。
以重组DNA实验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 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以微处理器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 类揭开了扩大大脑能力的新篇章;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以个人计算机和软件开发为标志,在世界范 围内开始掀起信息化浪潮;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经济 发展的需求
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特别是金融、电信、中介服 务严重滞后。
《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指出,中国 是金砖国家中唯一一个服务业占比不足50%的国家。到 2011年,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6.37%,巴西为 67.01%,南非为67.01%,俄罗斯为59.28%,而我国在 2013年仅为46.1%。
–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
产业的发展;
– 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 –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 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 20世纪上半叶,电话走进50%美国家庭用了60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社会需求:从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 贫富差距: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到2013年的 0.473,超过国际警戒线0.4的指标; 东、中、西部差距
以信息化建设为例,全国平均为100。 因特网普及率 东:中:西为197:45:32 人均电信业务比 东:中:西为182:71:49
(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7.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将呈现系统化、智能化的 特点。在智能集成制造系统、高速精密加 工设备、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 为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基础技术和装备,并 创造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 经济发展的需求; 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保障国防和公共安全的需求。
(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5.材料科学和技术
重点开发下一代高密度存储材料、生态材料、 生物材料、碳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等,将生产 出体积更小、更加智能化、多功能、与环境兼容 性好的产品,从而对制造、物流和个人生活产生 重要影响。 6.纳米科学和技术
纳米材料、纳米生物、纳米传感、纳米加工 与组装、纳米检测等技术已在高技术领域显示其 强大的生命力。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 发展经历了6次大变革:
–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以原子能释放和控制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 核能的新时代;
–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以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标志,人类开 始向外层空间的进军;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 生物技术 • 信息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先进能源技术 • 激光技术
• 先进制造技术
• 海洋技术 • 空天技术
(五)我国科技发展总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