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3、辐射雾的特点: ① 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 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 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则越 早。 ② 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 盆地等; ③ 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 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课标】对地理概念理解能力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
等级 对地 理概 念的 理解 水平4 1、能够理解全部基本地理概念 2、完全没有误解与混淆 3、能用不同形式表述同一概念
热点问题:雾与霾也是容易被混淆的两个概念
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 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 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 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 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 称为气溶胶颗粒。(新闻中词用的语汇多为非专业语汇,往往为 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 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而不严格地遵循科学。给人的感觉是只要 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有雾,就会有严重大气污染。试想,在完全没有工业文明的时期,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有雾吗?)
【例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
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图3 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38°
太 平 洋
S市
37°30′
122°30′
图3
D
拓展
• 俗语说“十雾九晴”用地理知识解释
•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 • 空气中的水分受冷凝结成雾
(二)平流雾
1、概念: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
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 的天气。
(二)平流雾
2、形成条件
① 适宜的风向风速,风向应由暖湿空气区吹向冷下垫 面区,风速一般2-7m/s之间。 ② 暖湿空气与冷下垫面温差显著,当暖湿空气流经冷 的下垫面时,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其下部空气便逐渐 降温,并形成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下部,水汽首先凝 结成雾,随着逆温层的发展,雾也向上发展,最后形 成较厚的平流雾。 ③ 暖湿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④ 层结比较稳定,有平流逆温层存在。
【例1】(2015四川文综,3、4题,8分)雾是悬浮
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 “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 两题。 1.下列地区中, 年平均雾日最 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D
(2015四川文综,3、4题,8分)雾是悬浮在近 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 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 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 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 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 辐射冷却强
1、概念:由于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 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 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 容易出现。
(一)辐射雾
2、形成条件:
① 晴朗的夜空(无云或少云):近地面辐射冷却快、降 温快,有利于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和空气辐射冷却, 使水汽凝结。 ② 微风(1—3秒/秒左右):有不强的湍流存在,既能 使辐射冷却作用扩展到一定厚度(几十至几百米) 的气层中,又不影响近地面气层的冷却作用。 ③ 近地面层湿度大(T-Td小,在7—8度以内,相对湿 度70%以上):有充足的水汽,气温稍有下降,空气 就会达到饱和出现水汽凝结。 ④ 有充足的凝结核。
归纳: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 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 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 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 后便会自然消散。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 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冻雨
冰雹
凝结核 水汽
上升冷却 水汽输 送—— 风
辐合上升
对流上升
地形抬升
雨、 雪、 冰雹 等
降温
水 平 冷 却 辐射冷却
锋面抬升
热空气遇到冷地面 冷空气缓慢进入下沉 寒流经过 昼夜温差大
本地蒸发 (腾)
河湖、 沼泽、 土壤、 植物
气温
雾、 露、 霜等

一、什么是雾

•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 露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 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 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 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 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 量。 •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3、平流雾特点: ①日变化不明显,只要条件合适,一天中任何时候都能 出现,条件变化后,也会迅速消散。但总体而言,以 下半夜至日出前后出现最多。 ②来去突然,能见度极不稳定。如果风向适宜,可很快 形成,短时间内迅速覆盖整个机场;一旦风向改变, 暖湿平流终止,就会迅速消散。且在白天或夜晚都可 出现或消散。 ③ 范围广,厚度大。水平范围可达数百公里以上,厚度 最厚可达2000m。 ④总体而言,平流雾对飞行的影响比辐射雾大。在平流 雾上空飞行,很难看见地标,平流雾覆盖机场时,飞 机着陆极为困难。
二、雾和霾的区别: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 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
霾又称灰霾(烟霞),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 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 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三、雾的分类:主要有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 蒸发雾、锋面雾
(一)辐射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