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1 企业财务报表:以会计特有的语言描述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
2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3 收益表:是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绩效记录。
4 现金流量表: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现金数额。
5 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 费用: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7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8 财务评价:指企业财务报告的内部使用者活外部使用者在阅读企业的财务报表之后所做出的综合性评价和判断。
9 筹资活动:指将筹资的资金分配于资产项目,包括购置各种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
10 经营活动:指在必要的筹资和投资前提下,准用资产赚取使用的活动,它至少包括研究与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五项基本活动。
11 定性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
12 定量分析:为了确定客观对象各种成分的数量的分析。
13 因果分析:是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的分析。
14 比较分析法: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与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15 比率分析法:指在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来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6因素分析法:也叫连锁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经营因素的影响,测定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
17 横向比较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将实际达到的结果与某一标准,包括某一期或数期财务报表的相同项目的实际数据作比较。
18 纵向比较法又称垂直比较法或动态比较法,以资产负债或收益表等财务报表的某一关键项目为基数项目,以期金额为100.而将其余项目的金额分别计算出各占关键项目项目金额的百分比。
19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20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有企业拥有或能够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21资产的流动性:指企业资产变换为现金的速度,它是资产的一个重要特性。
22 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在短期(一般为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
23 流动资产:指流动性强(一般为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
24 长期资产:指流动姓弱(一般为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变现)的资产。
25运营资金: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资金,它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去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剩余部分,亦称营运资本。
26 流动比率: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除以流动负债总额的比率,能衡量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27 速动比率:也称酸性测试比率,它是企业速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率。
28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也称绝对流动比率。
29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如1年、1季度、1月等)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关系。
30存货周转率:是通过某特定时期企业存货平均余额与同期销货成本的比例关系,来反映企业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
31 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总额扣除存货的余额,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各项可迅速变现的资产。
32 同业比较:也叫横向比较,是将企业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数据和财务报表在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
33历史比较:也叫纵向比较,是对企业相关指标的本期实际值与历史各期实际值进行比较。
34 预算比较:是对企业指标的历史实际值所进行的比较。
35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它表明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
36 融资结构:也称资本结构,它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是,有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37 融资结构弹性:指企业融资结构随着经营和理财业务的变化,能够随时调整和改变的可能性。
38 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在,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占企业资产的百分比。
39 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表明权益资本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40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预交负债股权比率。
41 利息保障倍数:也叫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所支付的利息费用的倍数关系。
42 息税前利润:指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与利息费用的合计数。
43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率:指企业的运营资金与长期负债比例的关系。
44 长期负债比率:指企业的长期负债与负债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用以反映企业负债中长期负债份额。
45或有事项:指企业现在无法肯定,但是将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的项目。
46 权益乘数:也叫所有者权益的倒数,指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也就是企业的资产是所有者权益的多少倍。
47 盈利能力:企业运用其所支配的经济资源从某种经营活动,从中赚取利润的能力。
48 收益:指企业在资产经营活动中的经济流入。
49收益性分析:指对企业通过资产经营能够取得多大收益的能力所进行的分析、评价和预测。
50 盈利结构:是指构成企业利润的各项收支和不同性质的盈利的有机搭配的比例51总资产收益率:指利润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它从在整体上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可用来说明企业运用其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关系。
52营业利润率:也叫销售利润率,指企业经营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对比关系,可以用来衡量包括管理和销售活动在内在的整个经营活动所产生盈利能力的大小。
53销售净利率: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54销售毛利率:指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55每股收益:指净利润扣除应发放的优先股股利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之比。
56 普通股每股股利:指股利总额与期末普通股股数之比值。
57股利支付率:指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每股收益的比率。
58现金流量:指企业某一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量。
59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反映企业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其结构的财务报表。
60定比:是选取一个年度为基期,该年度的数据为基数(100%),以后年度的项目与基期的相同项目相除求出百分比,以百分比进行比较,观察发展趋势。
61环比:是各年均以上一年为基期,分别计算出各年的百分比,以百分比进行比较,观察发展趋势。
62现金流量增减变动的趋势分析:以连续数期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将相同类别和相同项目的金额进行比较,以观察其发展变化趋势,从而为研究企业的经营决策,为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提提供依据。
63现金流量比率:指现金流量与其他项目数据相比所得的值。
64现金流动负债比:反映企业拥有的现金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
65现金债务总额比:反映企业拥有的现金与债务总额的对比关系。
66增长能力: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包括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收益等方面的增长速度。
67指标分析:就是通过运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的未来增长能力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评估。
68增长速度: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间的百分比。
69定基增长速度:指报告期水平与规定基期水平之比。
70环比增长速度:指每个报告期水平都与上期水平对比,说明后期比前期增长到什么程度。
71平均增长速度:指事物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各个时期的平均增长水平。
72证券估价:就是对证券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定。
73资产账面价值:指资产的入账价值。
74企业账面价值: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列示的各项资产价值与各项负债价值之差。
75清算价值:指一项或一组资产从正在运营的企业组织中分离出来单独出售获得的货币额。
76顾客化导向:指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引导顾客的消费倾向,使得顾客的许飞倾向与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致。
77竞争化导向:指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必须对其内部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模式与业务流程进行长信再造,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78平衡记分卡:指将绩效评价指标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来描述实现战略的各项要素的一种管理手段。
简答1 简要说明企业财务报表的内在局限性⑴企业财务报表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⑵基于历史成本原则,企业财务报表只能说明企业“过去做的怎么样”⑶企业财务报表只能描述企业有型资产,并没有充分描述无形资产。
2 简述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及其相互关系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存在密切的关系。
实际上,从单纯计算利润看,只要将两期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剔出投资和利润分配因素便可得到当期的利润。
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企业现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以进一步说明资产负债表的结果。
3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有哪些⑴取得上市资格并提高股价⑵配股和增发⑶特别处理以及退市的威胁⑷政治成本和税收上的原因⑸合同的限制⑹与盈利预测相符⑺扭转为盈或脱困4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盈余操纵的方法有哪些⑴利用会计方法和会计准则操纵盈余。
主要包括:借助于应计项目操纵盈余;改变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会计差错更正⑵关联交易。
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补贴收入和税收先征后返还;股权转让收益;关联购销;无形资产交易;资产租赁与委托经营;分红派发现金股利。
5企业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哪些形式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补贴收入和税收先征后返还;股权转让收益;关联购销;无形资产交易;资产租赁与委托经营。
6简述财务评价的特点财务评价是一个过程;财务评价是一个判断过程;科学的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是财务评价的重要手段7简述财务评价的目标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评价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评价企业的成长能力。
8简述财务评价的对象财务评价的对象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活动,它分为:(1)筹资活动。
指筹集企业投资和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取得借款以及利用企业内部积累资金等活动。
(2)投资活动。
指筹集的资金分配于资产项目,包括购置各种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
(3)经营活动,指在必要的筹资和投资前提下,运用资产赚取使用的活动,它至少包括研究与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五项基本活动。
9如何理解财务评价的含义财务评价指企业财务报告的内部使用者或外部使用者在阅读企业的财务报表之后所做出的综合性评价和判断。
财务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财务评价仅指会计报表分析,即根据会计报表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2)广义的财务评价是指会计核算资料为主,结合统计核算资料、业务核算资料和经济调查资料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
10简述财务评价的过程财务评价的起点是阅读财务报表,终点是做出某种判断,包括评价和找出问题。
中间的财务评价过程,由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等认识失误的步骤和发法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