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一、国内上市的标准要求 (2)二、海外上市的标准要求 (3)(一)............................................................... 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标准要求 3 (二).................................................................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标准 4 (三)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要求. (4)(四)................................................................... 伦敦交易所上市的标准 5三、国内企业在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5)四、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情况分析 (6)(一)................................................................. 、全球IPO遭遇“滑铁卢”6 (二).............................................................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发展趋势 6 (三)........................................................................... 、存在的困难7 五、目前国内企业在境内上市情况分析.. (7)(一)................................. 、从2006-2011年前三季度 VC/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 7 (二)............................... 、2006-2011年前三季度 VE/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账面回报8 (三)................................... 、2011年前三季度 VE/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账面回报9国内上市要求:(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二、海外上市的标准要求:(一)、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可以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两个市场有不同的上市要求。
1、主板上市的要求:(1)上市前三年合计溢利(溢利是指利润总额)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 2000万港元);(2)上市时市值须达1亿港元;(3)最低公众持股量为 25% (如发行人市场超过 4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 10%;(4)三年业务纪录期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5)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0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 3名股东持有;(6)信息披露:一年两度的财务报告;(7)包销安排:公开发售以供认购必须全面包销。
2、创业板上市的要求:(1)业务纪录及赢利要求:不设最低溢利要求。
但公司须有24个月从事“活跃业务纪录”(如营业额、总资产或上市时市值超过5亿港元,发行人可以申请将“活跃业务纪录”减至12个月);(2)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3)最低公众持股量:3000万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 25% (如市值超过40亿港元,最低公众持股量可减至20%);(4)管理层、公司拥有权:在“活跃业务纪录”期间,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5)信息披露:按季披露,中期报和年报中必须列示实际经营业绩与经营目标的比较;(6)包销安排:无硬性包销规定,但如发行人要筹集新资金,新股只可以在招股章程所列的最低认购额达到时方可上市。
(二)、美国一一纳斯达克标准一:(1)股东权益达1500万美元;(2)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者最近 3年中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3)110万的公众持股量;(4)公众持股的价值达 800万美元;(5)每股买价至少为 5美元;(6)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7) 3个做市商;(8 )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标准二:(1)股东权益达3000万美元;(2)110万股公众持股;(3 )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达 1800万美元;(4 )每股买价至少为 5美元;(5)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6)3个做市商;(7)两年的营运历史;(8 )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标准三:(1)市场总值为7500万美元;或者,资产总额达及收益总额达分别达7500万美元;(2)110万的公众持股量;(3 )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至少达到2000万美元;(4 )每股买价至少为 5美元;(5)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6)4个做市商;(7 )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三)、纽约交易所1. 对美国国内公司上市的标准要求:(1)公司最近一年的税前赢利不少于 250万美元;(2)社会公众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不少于110万股;(3)公司至少有2000名投资者,每个投资者拥有100股以上的股票;(4)普通股的发行额按市场价格例算不少于4000万美元;(5)公司的有形资产净值不少于 4000万美元。
2. 对非美国公司上市的标准要求:上市条件较美国国内公司更为严格,主要包括:(1)社会公众持有的股票数目不少于 250万股;(2)有100股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 5000名;(3)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少于 1亿美元;(4)公司必须在最近3个财政年度里连续赢利,且在最后一年不少于250万美元、前两年每年不少于200万美元或在最后一年不少于 450万美元,3年累计不少于650万美元;(5)公司的有形资产净值不少于 1亿美元;(6)对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方面的多项要求;(7)其他有关因素,如公司所属行业的相对稳定性,公司在该行业中的地位,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公司的前景,公众对公司股票的兴趣等。
(四)、伦敦证券交易所1、上市标准要求:(1)公司一般须有3年的经营记录,并须呈报最近3年的总审计账目。
如没有 3年经营记录,某些科技产业公司、投资实体、矿产公司以及承担重大基建项目的公司,只要能满足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细则》中的有关标准,亦可上市;(2)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应能显示出为其公司经营记录所承担的责任;(3)公司呈报的财务报告一般须按国际或英美现行的会计及审计标准编制,并按上述标准独立审计;(4)公司在本国交易所的注册资本应超过 70万英镑,至少有25%勺股份为社会公众持有。
实际上,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国际募股,其总股本一般要求不少于2500万英镑;(5)公司须按伦敦证券交易所规范要求(包括欧共体法令和1986年版金融服务法)编制上市说明书,发起人需使用英语发布有关信息。
三、国内企业在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1、国内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独特利益:(1)扩大融资渠道,产生引资效应。
(2)以股权换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3)缩短融资时间,节约时间成本。
(4)提高公司知名度,增强其竞争力。
2、国内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弊端所在:(1)造成本国资本市场的空心化,不利于其长远健康发展。
(2)大规模企业海外上市,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海外上市成本高,高收益与高代价联系在一起。
(4)减少境内税收,也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5)股权外流,经济命脉容易受制于人。
四、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情况分析:(一)、全球IPO遭遇“滑铁卢”:(1) 2011年本季度全球共有 128家企业上市,较 2010年同期的167家IPO减少了 23.4%;全球总融资149.52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 1.17亿美元。
尽管市场环境不理想,但中国企业的表现仍相对稳定,上市数量和融资额继续领跑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本季度共有82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占全球IPO总量的64.1%;融资总额达到111.5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36亿美元。
而非中国企业的表现可谓差强人意,融资额和上市数量均大幅下滑,平均融资额不足1.00亿美元,为过去的几个季度最低水平。
由于受到美债危机、信用降级、IMF和美联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本季度美国市场IPO空前萎靡,纽交所和NASDACt市数量合计仅为20家,较上季度减少超过 50.0%。
(2) 2011年前三季度,受到境内市盈率下降、境外经济走低等因素影响,IPO数量和融资额持续下滑,第三季度中国企业IPO市场为2009年境内IPO重启、创业板开闸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本季度仅有82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环比减少了20家,同比减少了 29家,降幅均在20.0%左右;融资额111.56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降低了32.7%和69.9%。
(3)在市场的分布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十分清淡,16家海外上市的中国上市企业融资 24.62 亿美元,上市数量同比减少 10家,融资额同比减少 80.8%;境内IPO也呈下滑态势,共有 66家中国企业境内上市,融资额为86.95亿美元,上市数量较2010年同期减少19家,融资额减少64.1%。
(二)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发展趋势:(1)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显示:受到世界宏观经济萎靡、二级市场萧条等因素影响,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境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2011年第三季度的全球IPO数量与融资额双双大幅下滑。
从数量上看,本季度全球仅有128家企业上市,较上季度和2010年同期的179家和167家分别减少了 51家和39家;融资额方面,全球总融资额为149.52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和 2010年同期分别下滑了 74.3%和67.8%,平均每家企业融资 1.17亿美元,远低于 2011年上半年的平均融资额 2.65亿美元。
(2) 2011年第三季度,由于欧债美债危机、“中概股”风波、“VIE结构”迷局接踵而至,中国企业的海外IPO出现明显下滑,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IPO上市地点比较集中。
16家中国企业集中于香港主板、NASDAQ市场、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伦敦AIM市场上市,其中香港主板居功甚伟。
具体来看,12家企业选择在香港主板上市,合计融资22.53亿美元,分别占本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总数的75.0%和融资总额的91.5%。
(三)、存在的困难:(1)对于境外的文化背景、法律制度认识有限,尤其是欧、美等地,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在直接交流上存在问题,间接信息来源较多,导致沟通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2)上市成本较高,因为境外中介机构的收费方式和水平与境内的有很大区别,尤其在美国、香港、英国等地上市,上市前支付的费用以及上市后的维护费用均是境内的数倍,这对中小企业来说,负担较重。
(3)聘用境外上市的人员比较困难,尤其在内地城市,懂外语又懂证券投资的人员较少、流动性大。
即使公司上市了,与境外交易所沟通的工作还主要依赖于这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