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有关铁指标的几个检验项目
项目 血清铁 参考值 10~30 560~1680 男15~200 女12~150 均值 20 1120 108 81 单位 umol/L ug/L ug/L ug/L
血清铁蛋白
血清转铁蛋白
28.6~51.9 40 2.0~3.5 2.75 一分子TRF可结合两个铁原子。
umol/L g/L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实验鉴别
血液 疾病 铁 缺铁性 贫血 β -地贫 骨髓
总铁结 铁饱 合力 和度 增高
正常 正/低 正/低
铁蛋 白 减低
正/ 高 增高 增高
转铁 蛋白 增高
正常 减低 正常
贮存 铁粒幼 铁 细胞 减低
正/高 正/高 增高
减低
正常
减低
正常 减低 增高
减低
正常 正/高 增高
慢性感染 性贫血 减低 铁粒幼细 胞贫血 增高
男女红细胞数量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是 雄激素睾酮的原因。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生成减少,DNA合成正常。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红):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生成正常,DNA合成减少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正常细胞 大细胞 小细胞
有关铁指标的几个检验项目
4、血清总铁结合力:参考值:50~80umol/L 均值65 通常情况下,仅有1/3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转铁蛋白T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铁饱和度正常为30~38%)。 当TRF结合铁到半饱和时,部分铁会结合到其他蛋白如清蛋 白上。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的是:血清中的转铁蛋白在最大限度结合 铁时所结合的铁量,实际反映的是血浆转铁蛋白的水平。 未饱合铁结合力:血清总铁结合力减去血清铁。 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在总铁结合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意义同转铁蛋白,升高见于缺铁性贫 血和溶血性贫血。降低见于肾衰、再障、慢性病贫血。
急性失血、溶血、慢性疾病性贫血 再障、MDS、肝病性贫血
轻型地贫、慢性疾病性贫血
早期造血物质缺乏、双相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HbH病、红细胞碎片
RDW↑ MCV↑
巨幼贫、自身免疫性贫血、MDS、化疗后
根据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三、失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1、急性再障 2、慢性再障 3、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再生障碍危象: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4、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检验项目:血常规(RBC,WBC,Hb,PLT) 骨髓细胞学,有关细胞化学染色,结合临床资料
二、铁代谢障碍性贫血
1、铁缺乏症:分三期 (第三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铁性贫血IDA) 2、铁代谢异常贫血: 1)慢性疾病性贫血 2)组织铁沉着症 3)铁粒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血红素合成障碍, 铁利用不良而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和无效造血的一组贫血 综合征。其特征是:高铁血症,骨髓红系增生,细胞内、外 铁明显增多,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呈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困难可用铁剂试验性治疗)
贫血的诊断过程
一、询问病史: 饮食习惯,药物史,有害毒物接触史,出血史,慢性疾 病,输血史,地区流行病史等。 二、详细的体格检查: 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粘膜是否苍白,有无 紫癜、黄疸等。
三、根据血常规结果,确定贫血的形态学类型,确定进一步 检查的方向:
贫血形态学类型确定后的进一步检验项目
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首选铁代谢的检验项目,如铁蛋 白(SF),血清铁(SI),骨髓铁染色等。 1.铁缺乏:多为缺铁性贫血,应结合临床资料找病因。 2.高铁血症:应再做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铁染色,如发现 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有助于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 3.正常或增多:可见于血红蛋白病,如地贫、不稳定性血红 蛋白病。 4.血清铁(SI)降低、铁蛋白(SF)正常或增高:多数为慢 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贫血,应根据临床情况作进上步检查。
红细胞数: 男性: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贫血分级
轻度:91~110g/L
中度:61~90g/L 重度:31~60g/L 极重度:≤30g/L
年龄
新生儿偏高,2周后逐渐下降。
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低15 %左右,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
贫血概念
定义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 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 标准。
贫血标准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10g/L 孕妇血红蛋白浓度<100g/L为贫血
参考值
血红蛋白量: 男性:120~160克/L 女性:110~150克/L
有关铁指标的几个检验项目
3、血清转铁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与血清铁蛋白不同。 血浆中TRF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在缺铁 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的水平增高(由于其代偿性合成增 加),但其铁的饱和度很低(正常值在30%-38%)。相反,如 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则血浆中TRF正常或低下,但铁的饱和度增高。在铁负荷过量 时,TRF水平正常,但饱和度可超过50%,甚至达90%。 TRF在急性时相反应中往往降低。因此在炎症、恶性病变时 常随着白蛋白、前白蛋白同时下降。在慢性肝疾病及营养不良 时亦下降,因此可以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 参考值:28.6~51.9umol/L。均值40umol/L
有关铁指标的几个检验项目
1、血清铁SI:血清铁是指血清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三价铁。 铁离子在血清中不会游离存在,80%以上与转铁蛋白结合。 参考值:10~30umol/L。(560~1680ug/L) 均值20umol/L 2、血清铁蛋白: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是变性聚合 的铁蛋白)的形式贮存在骨髓、肝、脾等多种组织和细胞中, 以及血浆中。多种组织细胞均可合成铁蛋白,包括炎症时的 组织细胞、癌细胞。肝可处理铁蛋白,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 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铁蛋白主要分布在组织细胞中,血浆中浓度很低,血清铁 蛋白是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它的减少只发 生于铁缺乏症。 参考值:男15~200;女12~150ug/L
46
65.4 19.4 297
90.3 90.9
MCHC 310 RDW HCT
0.13 0.119 0.4 0.398
0.194 0.199 0.246 0.155
血容量对贫血诊断的影响
当失水、水滞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血液总量
尚未恢复到正常时,血红蛋白的浓度不能准 确反映贫血的真实程度,因此临床上要考虑 这些因素对贫血的影响。
缺铁的三个阶段(IDA分期)
缺铁分期 贮存铁 减少期 缺铁性 红细胞 生成期 /无贫血 缺铁期 诊断标准 1、骨髓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 2、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14ug/L 除上两项外,尚有: 3、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4、骨髓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umol/L(全血) 或锌原卟啉>0.96umol/L(全血) 或FEP/Hb>4.5ug/gHb.
贫血形态学类型确定后的进一步检验项目
二、正常细胞性贫血:首选网细胞红细胞RC检查 1、RC增高:结合其他检查分析,多为急性失血性贫血或溶 血性贫血。 2、RC正常或减低:应做骨髓穿刺和/或活检: 1)如骨髓象大致正常:可见于肾病性贫血,内分泌异常致 贫血(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垂体功能低下)。 2)如骨髓再生低下:可见于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如白血 病、骨髓廇、癌转移、骨纤等。 3、RC明显减低:见于再障。
1
RBC
2
3
4.17
4
3.53
5
4.04
6
3.35
7
2.37
4.43 4.38
Hb
MCV MCH
124
28
127
29 319
140
101.7 33.6 330 0.12 0.424
116
102 32.9 322 0.126 0.36
99
84.2 24.5 291 0.131 0.34
65
73.4 19.4 264
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80
单纯小细 胞性贫血
<26
<320 320360
<80 >100
<26 >34
大细胞性 贫血
320360
根据红细胞MCV和RDW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RDW和MCV 疾病举例
RDW正常MCV正常 RDW正常 MCV↑
RDW正常 MCV↓ RDW↑ MCV正常 RDW↑ MCV↓
贫血分类
一。根据外周血检查结果
二。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学特征 三。根据血清缺铁指标及网织红细胞测定结果 四。根据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
根据MCV,MCH,MCHC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形态 学类型 正常细胞 性贫血 MCV(fl) MCH(pg) MCHC 80-100 27-34 320360 病因举例 急性失血、溶血,造 血功能低下,白血病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 血,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 感染、中毒,如慢性 炎症,尿毒症 巨糼细胞性贫血
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骨髓造 血功能 障碍 再障、纯红再障、MDS
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
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 髓瘤、癌转移、骨髓纤维化)
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 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缺铁贫、铁粒幼贫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