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转学幼儿分离焦虑个案分析

中班转学幼儿分离焦虑个案分析

中班转学幼儿分离焦虑个案分析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08(6)邹泠涓明远(5岁)是我实习后期才来到班上的,是个性格内向较胆小的孩子。

曾经在这个班级读了一年的小班,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在中班开学的时候将他转回了老家的幼儿园,然而因为在那里的幼儿园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又在学期过半之时将他转回现在的这个班级。

导致明远在重新回到这个幼儿园的时候出现了部分分离焦虑的表现。

情景一:
明远第一天到幼儿园,由其奶奶牵着进入幼儿园。

此时我们班的小朋友正在场地上进行户外活动,虽然明远很快就找到了我们所在的地方,但是只是远远地站着看,不肯接近。

他奶奶牵着他走近,他开始扭捏,并且开始哭泣,不肯放开奶奶的手。

在保育员接过他之后,开始出现哭闹不止、不说话、不肯和其他孩子接近的表现。

期间班中的其他幼儿开始与他说话,进行孩子间的劝导,但是他不听也不说话,只是自己不停地哭。

哭泣的时间持续了近2个小时,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

情景二:
依旧是早晨到园,明远在与奶奶分手后又开始哭泣,不停地告诉老师他不要睡在幼儿园。

在吃早点心的时候,也会不肯吃,不停地要求老师让他不要睡在幼儿园。

但真正到了午睡时间,明远的表现却很好,能够自己穿脱衣服、睡眠习惯也非常良好。

分析:
明远的这种情况实际上由于转学而造成的二次分离焦虑。

孩子本身并不是对幼儿园有多少抗拒感,在原本都认识的环境中他还是能够在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尽快摆脱哭闹等融入到班级中去。

但由于期间经历了一次转学,让幼儿在面对不停地转换时有了恐惧的心理。

对家人更加依赖。

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依偎、追随等。

2-3岁是孩子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

在此阶段中,孩子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

在经历了转出去又转回来之后,幼儿的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会更大,因此即使在都是不是那么陌生的环境中,仍然会表现出分离焦虑。

这种下,我认为帮助明远调整他自己的心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策、实施过程:
在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后,我开始有意地关注明远一整天在班级的活动情况。

例如在他到园后主动牵着他走到班级的活动场地,与他进行交谈、鼓励他多说话、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在点心和午饭时间,在巡视的时候我会特别关注他的进食情况,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恩,真棒!”同时还会摸摸他的头等等。

在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会鼓励他和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一件
或几件物品,告诉他其他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他,他可以和他们多说说话。

在家长来接他的时候,会告诉家长今天在幼儿园表现的很好,和小朋友们相处的都非常好。

这样来自教师的肯定和安慰能够让他尽快地重新适应幼儿园。

在家长面前的表扬,也能够帮助幼儿很好地去完成教师所提的一些要求。

成效、反思:
从一开始的不愿意上幼儿园、不愿意在幼儿园午睡,到后来的听话、在园表现良好。

整个的对策实施的还是非常成功地。

其中他自身的努力、家长的配合以及保育员和教师的教育都缺一不可。

安全的依恋,和孩子在活动中有逐渐建立安全感,使他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可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智力发育。

在成人后对是否对人人信赖、是否自我信任,并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决定在于老师和家长间的配合。

因为我们是孩子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港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