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个人修养三题青年干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
在新世纪、新阶段,青年干部如何成为群众可信、领导可用、组织可靠之人,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育品、修能、践行,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一、育品俗话说,人有三品,其中强调一句,“品德不好是危险品”。
青年干部悟为政之道,须从悟自已的心理品质开始,坚持以人为本,多琢磨自己,多一份清醒,把自己放在群众中去认识,凝练良好的心理品质,弹出群众可信的和音。
首先,豁达大度,无霸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青年干部为政,要用坦荡的胸怀容人容事,这是一种风范,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为政的智慧。
目前,“官升脾气长,位高气量小”,心胸狭窄,骄气旺盛,唯我独尊,斤斤计效的青年“官”是屡见不鲜。
这不仅影响青年干部自身形象,更影响党政机关的形象。
因此,青年干部为政始终要保持豁达大度的胸怀,无骄气、无霸气,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工作为重,认大体,顾大局,具有人之不能的品质。
一要忍人不能忍之言。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干部经常面对的是性格各异的人:有的直来直去,提意见不留情面;有的性子急躁,爱发牢骚;有的总讲怪话,讽刺挖苦,等等。
这些逆耳之言,有的是真知灼见,有的是不明事理,有的是故意刁难……。
但是,作为青年干部一定要听得进,容得下,忍得住,受得了,以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批评意见、埋怨指责、讽刺挖苦。
二要容人不能容之人。
“人无完人”。
人之间有点恩怨,干部自身有点缺点,这是人之常情。
为政不仅仅能容自己,还要容别人,更要容人不能容之人。
要有宽容的胸怀善待能人,使那些具有独立思想、不向世俗妥协的人释以才智;要用宽松的氛围容纳失意之人,允许失败,不怕失败,为那些善于从失败中奋起之人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要以宽惠的政策鼓励出类拔萃之人。
切不可借机整人,打击报复。
三要处人不能处之事。
“费力不讨好”、“受气”、“委屈”,对青年干部来说是家常便饭。
青年干部为政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能够承受住自己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却得不到别人理解和体谅的委屈;能够承受住一些同志的误解,受了气却不能讲的压力;遇到一些老领导、老同事以及亲戚朋友找上门来的难办之事,还要承担“大义灭亲”的勇气,坚持不该帮的忙坚决不帮,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办。
其次,平易近人,无官气。
青年干部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在群众的眼里都是个“官”,颠倒主仆关系做“官”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指出,“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殊化,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青年干部要特别注意这点,为政不仅对组织襟怀坦白,对群众也要态度平和、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不神气,让人容易接近,着重要克服三种心理。
一要克服心扉禁锢封闭。
青年干部既是个官,更首要的是人,是社会角色中的一个、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而有的青年干部首先看到自己的是个“官”,而不是人,把自己的心扉禁锢封闭在“官”的小圈子里,脱离群众,这样十分不利于开展工作。
青年干部为政要先做人后为官,贵在保持平常心,保持高境界,自觉克服“官本位”意识,不好高骛远,把心态摆正。
二要克服心位居高临下。
青年干部为政,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群众对其有一种敬畏感,在这权威的光环之中,分享社会的尊重,加之一些人的曲意逢迎,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所以,青年干部为政要对自身的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估,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以平等为起点,待人、处事,克服心位居高临下的姿态,坚决革除“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学会“夹着尾巴做人”,经常自我反省剖析,深刻反思自己的“光环”效应从何处来?手中的“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不把部门的职责、权力当作炫耀自己的资本。
三要克服心欲低调媚俗。
当前,少部分青年干部把自己看作是“官”,却又忘记了自己官的身份,迎合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言行举止有损青年干部的人格和尊严。
作为青年干部要克服追求享乐的“庸俗人格”、只图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狭隘人格”、表里不一的“虚假人格”、攀附投靠的“依附人格”,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不为浮云遮望眼,不追求急功近利,不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平心静气地踏下心来,为群众谋利益。
其三, 刚正不阿,无邪气。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青年干部为政要刚正不阿,唯党的事业为重,唯人民利益为大,不顾个人得失,不掺个人情感,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主持正义。
一要捍卫公正。
青年干部为政要恪守原则,敢于同错误的观点、辩论、行为作斗争,敢于制止违纪违章的人和事,敢于斥责来自各方面的说情风,敢于碰硬拉关系、套近乎、搞交易的行为,铸就一副铮铮铁骨,养成一身浩然正气,以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不怕威胁的勇气,维护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
二要实现公正。
青年干部在原则和标准面前,毫不含糊,一步不让,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为关系所累、亲朋所扰、私情所困,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三要保障公正。
充分发扬民主,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加工作透明度。
在工作中不但接受党内监督,还要接受群众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及新闻媒体监督,使公开得到制度的保证。
二、修能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
”这充分说明了“修其身”对青年干部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干部年轻化进程加快,青年干部如何能脱颖而出,成为领导可用之才,需要青年干部在实践中努力修行本领、提高能力、增强睿智,争做“智多星”,争当“先行者”,争成“千佛手”,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争做“智多星”。
智多星本来是《水浒》中吴用的绰号,今天用在青年干部的身上也不算为过。
作为青年干部要不断培养睿智的头脑。
首先,要培养敏锐的政治头脑。
对事关政治方向的问题要反映敏锐,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窥一斑而知全豹”,闻琴声而知雅意”,明辨是非,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不随波逐流,不乱发议论,不人云亦云,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其次,要培养深邃的理论头脑。
“学者非为仕,仕者必如学”,学习的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做官的则一定要学习。
《礼记*学论》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青年干部要培养深邃的理论头脑,必须要“琢”、要“学”。
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认真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还要努力学习、经济、管理、科技、法律知识。
其三,要培养宏观思维头脑。
青年干部要不断培养“小领导,站得高,大思考”的宏观思维,实现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要贴紧中心,服务大局,站在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想问题、提建议、抓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提高工作效率,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是争当“先行者”。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政也正是这个道理,在群众眼里,“官”就是标准。
青年干部为政应当在三个方面率先垂范。
一要争当深入群众的先行者。
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特别是要为弱势群体服务,办好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得到实惠。
二要争当工作创新的先行者。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时代在前进,情况在变化,青年干部要认真切实转变思维方式,以“六经责我开生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埋头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思想和新办法。
对上级的指示、文件,不能只满足于充当“收发室”、“中转站”、“留声机”,而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无畏精神,敢进人为设置的“禁区”、无人涉足的“盲区”、矛盾交织的“难区”,坚决防止谈起来激情澎湃、滔滔不绝,做起来慢慢悠悠、亦步亦趋的“嘴巴创新”;更要杜绝那种“情况不明胆子大”、不顾实际瞎胡来的一味蛮干。
三要争当艰苦奋斗的先行者。
孔子主张:“君子惠而费。
”唐代诗人李商隐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些名人之言闪烁着光辉的真理,即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青年干部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艰苦奋斗,也要高级干部带头,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做艰苦奋斗的榜样。
”作为青年干部更应当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多一些“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境界与情怀,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了解群众的疾苦,寻找致富的门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是争成“多面手”。
俗语曾说“一招鲜吃遍天”。
在这隔行如隔山的时代却不能这么认为,青年干部仅掌握一门知识或技能不足以应付多变的世界和工作需求,需求的是,青年干部在推动发展上能“有一手”,在解决问题上能“露一手”,在狠抓落实上能“亮一手”,显示出“多才多艺”的一面。
一在推动发展上能有一手。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青年干部要能在竞争的浪潮中善于抓住机遇,勇定潮头,抢占先机,以大项目、大投入、强劲拉力促进县域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在解决问题上能露一手。
现在群众的意识是越来越强,“有了问题就找你,办得不好就告你”,如今青年干部为政“办法不多被急死,胆不大被吓死,身体不行被拖死”。
青年干部要具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和“会道者一缕藕丝牵大象”的解决问题的本领,特别是对当前的社会情况、现实的矛盾以及可能爆发的潜在矛盾,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了然于胸。
当矛盾露头时,要防止其积累;当矛盾发生时,要防止其扩散;当矛盾扩散时,要防此其变异;当矛盾处理完毕后,要防止其沉淀。
三在狠抓落实上能亮一手。
“人贵精神,事贵落实”,常言道:“三分决策,七分落实。
”落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责任。
作为青年干部就是要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上敢为人先,发挥表率作用,决不能把工作的实施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会议上,甚至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事事抓落实,时时抓落实,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把落实作为最核心的理念和强大的工作动力。
三、践行青年干部既是领导者,更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践行者,怎样做到在践行过程中不走调、不跑调,让组织着得可靠、放心,需要青年干部公正无私,做到荐人才、唯贤是举,施政德、百姓为重,知清浊、拒腐守廉,不怕酸、碱的腐蚀,体现为政的纯金本色。
第一,荐人才,唯贤是举。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青年干部为政离不开举人、荐人,怎样举好人、荐好人,关键要以德、能、绩为轴心。
一是举才以德为先。
为政识才、荐才,要以“厚德载物”,以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前提。
有先哲说:“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颠覆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