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

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

目录1.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焊接工艺流程 (3)3. 焊接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4)3.1 焊前准备 (4)3.2 焊接材料的选择 (4)3.3 焊接预热 (5)3.4 焊接环境 (6)3.5 焊接工艺措施 (6)3.6 厚板焊接工艺要点 (10)3.7 焊接应力控制 (13)3.8 焊接质量检查 (13)4. 焊接质量控制措施 (15)5. 钢结构焊接注意事项 (18)5.1 防风措施 (18)5.2 防雨措施 (18)1.焊接工艺流程3. 焊接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3.1 焊前准备焊接区操作脚手平台搭设良好,平台高度及宽度应有利于焊工操作舒适、方便,并应有防风措施。

由于CO2 气体保护焊焊枪线较短,考虑将焊机及送丝机置于操作平台上。

操作平台是针对节点焊接而专门设计,具体详见安全设施一节。

焊工配置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凿子、焊工专用榔头、刷子以及砂轮机等。

焊把线应绝缘良好,如有破损处要用绝缘布包裹好,以免拖拉焊把线时与母材打火。

焊接设备应接线正确、调试好,正式焊接前宜先进行试焊,将电压、电流调至合适的范围。

检查坡口装配质量。

应去除坡口区域的氧化皮、水份、油污等影响焊缝质量的杂质。

如坡口用氧-乙炔切割过,还应用砂轮机进行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

3.2 焊接材料的选择根据钢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对Q345C级钢的焊材选配,见下表1 所示:表择预热是防止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氢致裂纹的有效措施,可以控制焊接冷却速度,减少或避免热影响区 (HAZ中淬硬马氏体的产生,降低HAZ硬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焊接应力,并有助于氢的逸出。

预热温度的确定与钢材材质、板厚、接头形式、环境温度、焊接材料的含氢量以及拘束度都有关系。

根据母材性能结合我们以往一些工程的施工经验,对于Q345钢材,40〜60mm勺板厚,预热温度80〜100 C左右;60〜80mm的板厚,预热温度为120C。

预热主要采用电加热和氧-乙炔火焰加热方法,预热范围为坡口及坡口两侧不小于板厚的 1.5倍宽度,且不小于100mm测温点应距焊接点各方向上不小于焊件的最大厚度值,但不得小于75mm处。

3.4 焊接环境当焊接处于下述情况时,不应进行焊接。

341室温低于-18 C时。

3.4.2 被焊接面处于潮湿状态,或暴露在雨、雪和高风速条件下。

3.4.3采用手工电弧焊作业(风力大于5m/s )和CO气保护焊(风力大于2 m/s )作业时,未设置防风棚或没有措施的部位前情况下。

3.4.4 焊接操作人员处于恶劣条件下时。

3.5 焊接工艺措施3.5.1 接头的准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方法切割的母材的边缘应是光滑和无影响焊接的割痕缺口;切割边缘的粗糙度应符合GB50205-2005 规范规定的要求。

被焊接头区域附近的母材应无油脂、铁锈、氧化皮及其它外来物;接头的装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3.5.2 定位焊3.5.2.1 定位焊焊缝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要求应与正式焊缝的要求相同。

3.5.2.2 定位焊焊缝的焊接应避免在焊缝的起始、结束和拐角处施焊,弧坑应填满,严禁在焊接区以外的母材上引弧和熄弧。

3.523定位焊尺寸参见下表2要求执行。

距表3.524定位焊的焊脚尺寸不应大于焊缝设计尺寸的2/3 , 且不大于8mm但不应小于4mm3.5.2.5定位焊焊缝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时,必须清除后重新焊接,如最后进行埋弧焊时,弧坑、气孔可不必清除。

3.5.3引弧和熄弧板重要的对接接头和T接头的两端应装焊引弧板和熄弧板,其材料及接头原则上应与母材相同,其尺寸为:手工焊、半自动一50 X 30x6mm自动焊一100 X 50 x 8mm焊后用气割割除,磨平割口。

3.5.4焊缝清理及处理3.5.4.1多层和多道焊时,在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清除焊道或焊层间的焊渣、夹渣、氧化物等,可采用砂轮、凿子及钢丝刷等工具进行清理。

3.5.4.2 从接头的两侧进行焊接完全焊透的对接焊缝时,在反面开始焊接之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碳刨、凿子等)清理根部至正面完整焊缝金属为止,清理部分的深度不得大于该部分的宽度。

3.5.4.3 每一焊道熔敷金属的深度或熔敷的最大宽度不应超过焊道表面的宽度。

3.5.4.4 同一焊缝应连续施焊,一次完成;不能一次完成的焊缝应注意焊后的缓冷和重新焊接前的预热。

3.5.4.5 加筋板、连接板的端部焊接应采用不间断围角焊,引弧和熄弧点位置应距端部大于100mm弧坑应填满。

3.5.4.6 焊接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平焊位置或船形位置进行焊接。

3.5.5 工艺的选用3.5.5.1 不同板厚的接头焊接时,应按较厚板的要求选择焊接工艺。

3.5.5.2 不同材质间的板接头焊接时,应按强度较高材料选用焊接工艺要求,焊材应按强度较低材料选配。

3.5.5.3 焊接要领:对接焊接是本次焊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从组装、校正、检验、预留焊接收缩量、焊接定位、焊前防护、清理、焊接、焊后后热、质量检验等工序严格控制,才能确保接头焊后质量全面达到标准。

组装:组对前将坡口内10〜15mm仔细去除锈蚀。

坡口外自坡口边10〜15mm范围内也必须仔细驱除锈蚀与污物;组对时,不得在接近坡口处上引弧点焊夹具或硬性敲打,以防母材受到破坏;同时对接接头错口现象必须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注意必须从组装质量开始按I 级标准控制。

根部焊接:根部施焊应自下部超始出处超越中心线10mm 起弧,与定位焊接接头处应前行10mm|攵弧,再次始焊应在定位焊缝上退行10mm 起弧,在顶部中心处熄弧时应超越中心线至少15mm并填满弧坑;另一半焊接前应将前半部始焊及收弧处修磨成缓坡状并确认无未熔合即为非熔透现象后在前半部焊缝上引弧。

次层焊接:焊接前剔除首层焊道上的凸起部分及引弧收弧造成的多余部分,仔细检查坡口边沿有无未熔合及凹陷夹角,如有必须除去。

飞溅与雾状附着物,采用角向磨光机时,应注意不得伤及坡口边沿。

此层的焊接在仰焊部分时采用小直径焊条,仰爬坡时电流稍调小,立焊部位时选用较大直径焊条,电流适中,焊至爬坡时电流逐渐增大,在平焊部位再次增大,其余要求与首层相同。

填充层焊接:填充层的焊接工艺过程与次层完全相同,仅在接近面层时,注意均匀流出1.5〜2mm的深度,且不得伤及坡边。

面层的焊接:面层焊接,直接关系到接头的外观质量能否满足质量要求,因此在面层焊接时,应注意选用较小电流值并注意在坡口边熔合时间稍长,接头重新燃弧动作要快捷。

焊后清理与检查:上、下弦主管焊后应认真出去飞溅与焊渣,并认真采用量规等器具对外观几何尺寸进行检查,不得有低凹、焊瘤、咬边、气孔、未熔合、裂纹等缺陷存在。

经自检满足外观质量标准的接头应鉴上焊工编号钢印,并采用氧炔焰调整接头上、下部温差。

处理完毕立即采用不少于两层石棉布紧裹并用扎丝捆紧。

上、下弦接头焊接完毕后,应待冷却至常温后24h 进行UT 检验,经检验合格后的接头质量必须符合GB11345-89的I级焊缝标准。

经确认达到设计标准的接头方可允许拆去防护措施。

3.6 厚板焊接工艺要点3.6.1 厚板焊接t8/5 值及焊接规范控制3.6.1.1 厚板焊接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焊接过程中,焊缝热影响区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在结晶过程中最容易形成粗晶粒马氏体组织,从而使焊接时钢材变脆,产生冷裂纹的倾向增大。

因此在厚板焊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t8/5 。

即控制焊缝热影响区尤其是焊缝熔合线处,从800C冷却到500 C的时间,即t8/5 值。

3.6.1.2t8/5 过于短暂时,焊缝熔合线处硬度过高,易出现淬硬裂纹;t8/5 过长,则熔合线处的临界转变温度会升高,降低冲击韧性值,对低合金钢,材质的组织发生变化。

出现这两种情况,皆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3.6.1.3 对于手工电弧焊,焊接速度的控制:在工艺上规定不同直径的焊条所焊接的长度,规定焊工按此执行,从而确保焊接速度,其它控制采用电焊机控制,从而达到控制焊接线能量的输入,达到控制厚板焊接质量之目的。

3.6.2 厚板预热方法厚板焊接预热,是工艺上必须采取的工艺措施,对于本工程现场钢结构焊接施工采用氧乙炔预加热的方法。

3.6.3 层间温度控制3.6.3.1 厚板为防止出现裂纹采取加热预热后,在焊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焊缝层间温度控制措施。

如果层间温度不控制,焊缝区域会出现多次热应变,造成的残余应力对焊缝质量不利,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层间温度必须严格控制。

363.2 层间温度一般控制在200 C〜250C之间。

为了保持该温度,厚板在焊接时,要求一次焊接连续作业完成。

3.6.3.3 当构件较长(L>10 米)时,在焊接过程中,厚板冷却速度较快,因此在焊接过程中一直保持预加热温度,防止焊接后的急速冷却造成的层间温度的下降,焊接时还可采取焊后立即盖上保温板,防止焊接区域温度过快冷却。

3.6.4 焊接过程控制3.6.4.1 定位焊:定位焊是厚板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

由于厚板在定位焊时,定位焊处的温度被周围的“冷却介质”很快冷却,造成局部过大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纹的产生,对材质造成损坏。

解决的措施是厚板在定位焊时,提高预加热温度,加大定位焊缝长度和焊脚尺寸。

3.6.4.2 手工电弧焊的引弧问题:有些电焊工有一种不良的焊接习惯,当一根焊条引弧时,习惯在焊缝周围的钢板表面四处敲击引弧,而这一引弧习惯对厚板的危害最大,原理同上。

因此在厚板焊接过程中,必须“严禁这种不规范” 的行为发生。

3.6.4.3 多层多道焊:在厚板焊接过程中,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工艺原则是多层多道焊,严禁摆宽道。

这是因为厚板焊缝的坡口较大,单道焊缝无法填满截面内的坡口,而一些焊工为了方便就摆宽道焊接,这种焊接造成的结果是,母材对焊缝拘束应力大,焊缝强度相对较弱,容易引起焊缝开裂或延迟裂纹的发生。

而多层多道焊有利的一面是:前一道焊缝对后一道焊缝来说是一个“预热”的过程;后一道焊缝对前一道焊缝相当于一个“后热处理”的过程,有效地改善了焊接过程中应力分布状态,利于保证焊接质量。

3.6.4.4 焊接过程中的检查:厚板焊接不同于中薄板,需要几个小时乃至几十小时才能施焊完成一个构件,因此加强对焊接过程的中间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中间检查不能使施工停止,而是边施工、边检查。

如在清渣过程中,认真检查是否有裂纹发生。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6.5 层状撕裂控制措施3.6.5.1 坡口的选择: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对于厚板焊接坡口形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厚板开坡口时一般应避开厚板的中心区域。

365.2 母材的选择:厚板,一般S > 40mm重要结构中必须考虑Z向性能。

在订货时就必须向钢厂提出Z向性能的指标要求,具体Z 向性能根据设计规定的要求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