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第八章气体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教学案新人教选修3-3

高中物理第八章气体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教学案新人教选修3-3

第3节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可看作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或pVT=C 。

3.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一、理想气体 1.定义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严格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2.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在温度不低于零下几十摄氏度、压强不超过大气压的几倍时,可以把实际气体当成理想气体来处理。

如图8­3­1所示。

图8­3­1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时,压强跟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2.公式p 1V 1T 1=p 2V 2T 2或pVT=C (恒量)。

3.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可看作理想气体。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经历的过程不同,状态参量的变化不同。

(×)(3)pV T=C 中的C 是一个与气体p 、V 、T 有关的常量。

(×) (4)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不变,只有温度升高。

(×) (5)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压强都增大。

(×) (6)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温度都可以变化。

(√) 2.合作探究——议一议(1)在实际生活中理想气体是否真的存在?有何意义?提示:不存在。

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不会真的存在,是对实际气体的科学抽象。

(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其状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只有一个状态参量变化,其余两个状态参量不变呢,为什么?提示:不会。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可用三个状态参量p 、V 、T 来描述,且pV T=C (定值)。

只要三个状态参量p 、V 、T 中的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两个参量中至少有一个会发生变化。

故不会发生只有一个状态参量变化的情况。

(3)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容变化两个过程,是否表示始末状态参量的关系与中间过程有关?提示:中间过程只是为了应用学过的规律(如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等),研究始末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结论与中间过程无关。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分态式(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V T 值,等于其各部分pV T 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pV T =p 1V 1T 1+p 2V 2T 2+…+p n V nT n。

(2)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各部分的pV T值之和在状态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用公式表示为p 1V 1T 1+p 2V 2T 2+…=p 1′V 1′T 1′+p 2′V 2′T 2′+… (3)当理想气体发生状态变化时,如伴随着有气体的迁移、分装、混合等各种情况,使用分态式会显得特别方便。

2.气体密度方程p 1ρ1T 1=p 2ρ2T 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p 1 、V 1、T 1)时密度为ρ1,则ρ1=m V 1。

在状态(p 2、V 2、T 2)时密度为ρ2,则ρ2=m V 2。

将V 1=m ρ1、V 2=m ρ2代入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得p 1ρ1T 1=p 2ρ2T 2,此方程与质量无关,可解决变质量问题。

3.应用状态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即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 1、V 1、T 1及p 2、V 2、T 2; (3)由状态方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典例]如图8­3­2所示,一水银气压计管顶距槽内水银面950 mm ,由于管内混入气泡致使读数不准,温度为t =0 ℃、大气压为760 mmHg 时,气压计读数h 1=740 mmHg 。

(1)当温度t =27 ℃时,气压计读数为h 2=750 mmHg ,此时大气压强是多少? (2)用公式表示出任一温度t ℃和管内水银柱高h 时,对该气压计的修正值Δh 。

图8­3­2[解析] 选取管上端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写出在温度为0 ℃和27 ℃两种状态下的状态参量,然后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1)管内气体在t 1=0 ℃时的状态参量为:p 1=760 mmHg -740 mmHg =20 mmHg , V 1=(950-740)S =210S , T 1=273 K ;管内气体在27 ℃时的状态参量为:V 2=(950-750)S =200S , T 2=300 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得:p 2=p 1V 1T 2T 1V 2=20×210S ×300273×200SmmHg≈23 mmHg。

所以在t =27 ℃时的大气压强为:p 0=750 mmHg +23 mmHg =773 mmHg 。

(2)管内气体在任一温度t ℃时的状态参量为:p 3=Δh mmHg , V 3=(950-h )S , T 3=(273+t )K 。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p 3V 3T 3得: 20×210S 273=Δh 950-hS273+t ,所以气压计的修正值为Δh =15.38273+t 950-h mmHg 。

[答案] (1)773 mmHg (2)15.38273+t950-hmmHg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要点(1)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须保持一定。

(2)找参量:找出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一组p 、V 、T 数值或表达式,压强的确定往往是个关键,常需结合力学知识(如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才能写出表达式。

(3)认过程:过程表示两个状态之间的一种变化方式,除题中条件已直接指明外,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跟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才能确定,认清变化过程是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前提。

(4)列方程: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变化的具体方式,选用气态方程或某一实验定律,代入具体数值,T 必须用热力学温度,p 、V 的单位需统一,但没有必要统一到国际单位,两边一致即可,最后分析讨论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及其物理意义。

1.已知湖水深度为20 m ,湖底水温为4 ℃,水面温度为17 ℃,大气压强为1.0×105Pa 。

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取g =10 m/s 2,ρ=1.0×103 kg/m 3)( )A .12.8 倍B .8.5 倍C .3.1 倍D .2.1 倍解析:选C 对气泡内气体:在湖底处p 1=p 0+ρgh ,V 1,T 1=277 K在水面时,p 2=p 0,V 2,T 2=290 K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代入数据得V 2V 1=p 1T 2p 2T 1≈3.1故C 对。

2.如图8­3­3所示,粗细均匀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U 形玻璃管,当t 1=31 ℃、大气压强p 0=1 atm 时,两管水银面相平,这时左管被封闭气柱长l 1=8 cm 。

求:图8­3­3(1)当温度t 2等于多少时,左管气柱长l 2为9 cm?(2)当温度达到上问中温度t 2时,为使左管气柱长l 3为8 cm ,则应在右管再加多高的水银柱?解析:(1)取左管中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p 1=1 atm =76 cmHg ,T 1=t 1+273 K =304 K ,V 1=l 1S =(8 cm)·S (设截面积为S ),因为左管水银面下降1 cm ,右管水银面一定上升1 cm ,则左右两管高度差为2 cm ,因而末状态p 2=(76+2)cmHg =78 cmHg ,V 2=(9 cm)·S 。

由p 1V 1/T 1=p 2V 2/T 2,代入数据解得T 2=351 K ,从而知t 2=78 ℃。

(2)在78 ℃情况下,气柱长从9 cm 减小到8 cm ,体积减小,压强一定增大,即压强大于78 cmHg ,故要往右管加水银。

由p 1V 1/T 1=p 3V 3/T 3,且V 1=V 3,T 2=T 3有:p 3=p 1T 3/T 1=76×(273+78)/(273+31)cmHg =87.75 cmHg ,故应在右管加水银柱(87.75-76)cm =11.75 cm 。

答案:(1)78 ℃ (2)11.75 cm理想气体三种状态变化的图像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图像的比较 名称图像特点其他图像等温线p­VpV=CT(C为常量)即pV之积越大的等温线对应的温度越高,离原点越远p­1Vp=CTV,斜率k=CT,即斜率越大,对应的温度越高等容线p­Tp=CVT,斜率k=CV,即斜率越大,对应的体积越小p­t图线的延长线均过点(-273,0),斜率越大,对应的体积越小等压线V­TV=CpT,斜率k=Cp,即斜率越大,对应的压强越小V­tV与t成线性关系,但不成正比,图线延长线均过点(-273,0),斜率越大,对应的压强越小[典例]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D,其有关数据如图8­3­4甲所示,若状态D的压强是2×104 Pa。

图8­3­4(1)求状态A的压强。

(2)请在乙图中画出该状态变化过程的p ­T 图像,并分别标出A 、B 、C 、D 各个状态,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思路点拨]由V ­T 图得A 、B 、C 、D 温度和体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A 、B 、C 、D 的压强→描点、连线[解析] (1)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A V A T A =p D V DT D, 则p A =p D V D T A V A T D =2×104×4×2×1021×4×102Pa =4×104Pa 。

(2)A →B 等容变化、B →C 等温变化、C →D 等容变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求得各状态的参量。

p ­T 图像及A 、B 、C 、D 各个状态如图所示。

[答案] (1)4×104Pa (2)见解析图一般状态变化图像的处理方法基本方法,化“一般”为“特殊”,如图8­3­5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A →B →C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