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监测方案

安全监测方案

安全监测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管道开槽施工监测 (2)三、基坑监测及基坑检测 (4)1、基坑监测 (4)2、基坑检测 (5)四、监测项目的警告/警戒值及应急措施 (5)1、基坑监测项目 (6)2、应急措施 (6)3、基坑的抢险与加固 (7)五、监测要求 (7)1、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 (7)2、基坑监测项目 (8)六、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监测 (9)1、围护墙(桩)墙身倾斜变形监测(测斜) (9)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9)3、围护结构顶部垂直位移(沉降)监测 104、围护结构的土压力监测 (10)5、基坑回弹变形监测 (10)七、地表变形监测 (11)1、地表沉降监测 (11)2、基坑周围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11)3、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11八、毗邻建筑物监测 (12)1、地下水位变化监测 (12)2、降水效果监测 (12)3、孔隙水压力监测 (12)九、监测频率 (12)十、监控测量的程序 (13)十一、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14)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龙岗街道同乐社区、同心社区、同德社区,分为北片区和南片区,具体范围结合社区范围线、深汕公路、惠盐高速公路进行确定、北片区位于惠盐高速公路西侧,南片区位于深汕公路南侧。

本工程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1)现状道路排水系统完善,主要包括园新路、景盛路、黄屋路、水田二路、兰水路、大埔二路等;2)新旧村居住区及工厂区外围道路分流制改造,其中新村居住区包括同乐社区居委会片区、池屋新村A区、池屋新村B区、企岭村、黄屋村、其面村、坑尾村、新大坑村等,旧村居住区有企岭旧村、黄屋旧村、其面旧村、新大坑旧村、下围居民小组和池屋村民小组等;3)建筑排水立管的改造,主要是对新村居住区的合流制建筑进行分流制改造。

市政雨污管网是为解决雨污混流的现状,施工项目主要是改造或新建雨水管和污水管,或将原有污水管接入市政总管。

DN200~DN500主要为小区内管道。

DN600、DN800主要为市政道路埋管,也是雨、污水二三级支管。

以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小区内或市区以开槽埋管方式施工,管道两侧预留30~40cm的操作宽度,基槽深度按设计要求开挖,遇到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确保铺管时底部无水。

基槽根据土质情况放坡,但应保证槽壁的稳定性。

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

当管道埋深大,地质不良时,采用钢板桩支护。

为确保工程基坑支护使用安全,对其进行监测尤为必要,根据设计要求,为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二、管道开槽施工监测根据管道埋深及管基土特性和管道周边建筑环境情况,本设计分别进行了支护处理,施工时应根据相关纵断面采用。

由于沿线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前应先对管道相关处地面地下设施查清并确定具体的施工措施后再作处理,对管道沿线重要构建筑物根据工艺图中要求进行监测。

开槽施工具体处理如下:1、设计采用钢板桩支护,做法详相关图纸,具体要求如下:(1)、钢板桩锁口应紧密、止水,如局部漏水,可在墙后用聚氨脂注浆堵漏;(2)、钢板桩墙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50,沿基坑轴线方向墙面左右允许偏差为300,桩底标高允许偏差为500;(3)、钢板桩重复使用须进行检验,锁口通不过或桩身有弯曲、扭曲、死弯等缺陷应整修,同时接头强度与其它断面相等。

(4)、钢板桩锁口内应填充油脂等润滑油,沉桩前应进行防锈处理;(5)、钢板桩在有地下管线、交通干道或房屋时,拔出后其空隙应用水泥浆或中粗砂充填密实。

(6)、其他未尽事项应遵照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办理。

(7) 、管道开槽施工时道路恢复的做法以现状道路为准,施工横断面图中做法仅为参考。

2、基坑开挖施工时应对周边进行观测,钢板桩监测要求如下监测项目钢板桩监测要求水平位移0.01h地表沉降量0.01h3、基坑开挖集水明排,施工单位应制定临时排水措施。

4、本设计对基坑遇砂层且地下水位较高处进行了旋喷桩止水处理,施工时应注意:此止水措施必须在基坑开挖且遇砂层后不能采用集水明排的情况下且经相关单位同意后根据实际情况按本图止水设计要求施工,由于地质变化较大,施工时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适当调整。

5、基坑开挖完成后不能立即进行管道施工时,必须做好停工期间的保护措施,必要时将基坑回填。

6、由于基坑邻近道路、民居,施工时应在基坑周边设置临时围栏,以保护车辆人员安全。

7、管线施工,牵涉面广,各种因素复杂,应在施工前做好各方面应对措施,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与相关单位。

(二)管道地基处理管基承载力在原状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0Kpa 时,可采用天然地基;管基位于回填土层或淤泥质土层时,处理方法详本设计图,管基做法应按工艺图及结构图要求施工,桩长可根据砂层情况适当调整。

管基位于砂层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旋喷桩止水,平面布置做法如右图,施工要求参照顶管施工旋喷桩支护结构图。

需设置旋喷桩止水段施工顺序为先做止水措施再进行基坑开挖。

(三)其它HDPE管回填必须执行专门规定,HDPE管埋深(现有地质情况)生产厂家应承诺管材质量。

管道施工前应对周边现有建筑及管线进行现场核查,基坑支护应在编制施工方案经相关各方同意后实施。

未尽说明详相关规范及各专业图纸。

三、基坑监测及基坑检测1、基坑监测⑴应成立监测小组,负责本工程监测作业。

⑵由于本次施工所在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基坑开挖应做好开挖试验段,并做好监测的各项数据,以指导全线管沟槽施工。

⑶施工过程中做好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及时将监测数据提交设计人员,监测报告必须要有评价意见,并与设计人员进行分析数据,必要时优化和调整设计。

⑷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小于两次。

基坑变形预警值为25MM。

⑸开挖期间,地下水位为一天一次,其余监测项目两天一次,发现异常应连续监测。

2、基坑检测⑴基坑施工时,应对周边邻近建构筑物进行基础沉降、变形、裂缝等全方位的监测。

如发现地面开裂,沉降时,应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研究处理。

⑵施工过程中,对邻近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应满足管线单位的允许值,如监测发现有超过规定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应进行量测。

⑷本工程基坑监测等级为:当基坑深度≥7m,基坑按二级基坑监测;当基坑深度<7M,基坑按三级基坑监测。

当基坑边建筑物较近时,基坑按一级基坑监测。

四、监测项目的警告/警戒值及应急措施每个警告/警戒值均由两部分控制,即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许的变化量。

警告值警戒值行动值地下水位1000mm或每天连续发展300mm1600mm或每天连续发展500mm2000mm周边公共设施15mm或每天连续发展3mm25mm或每天连续发展30mm沉降5mm管线沉降5mm或每天连续发展1mm8mm或每连续发展5mm10mm1、基坑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等级支护结构侧移建筑物、管线变形地下水位支撑轴力或变形桩墙内力土体变形土压力二级√√√ΔΔΔО三级√√ΔОООО√ 必须项目Δ 应测项目О可不测项目2、应急措施1)当监测项目超过其警告值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在达到警告值时,在24小时提交详细的应急计划书。

执行达到警告值而制定的措施。

依照详细应急计划书,为执行紧急预案措施做准备。

2)当监测项目达到警戒值时,应采取以下措施:执行应急计划书,暂定该部位区内的施工,并对相关的建筑物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避免达到行动值。

3)当达到行动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应执行紧急措施,并分析现场情况,采取措施直到证明安全施工后,方可进行施工。

3、基坑的抢险与加固应及时停止施工,疏散人员,采取措施堵止渗水,对原有支护结构加固,并清理周边材料等,做好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作业。

五、监测要求1、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序号量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试元件监测精度测点布置1 土体项目位移靠近围护结构的周边土体测斜管、测斜仪1mm孔间距20-30米,孔测点间距0.5米2 基坑顶面沉降和位移靠近基坑边线水准仪、经纬仪1mm孔间距20米,每项设16个观测点3 地下水位基坑周边水位管、水5mm孔间距15-25米,位计管底伸至基坑底4 周边道路沉降和位移基坑周边道路水准仪、经纬仪1mm间距30米5 地下沉降基坑周边地面水准仪1mm间距20米6 地下管线沉降和位移道路路面、管线接头水准仪、经纬仪1mm间距20米2、基坑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等级支护结构侧移建筑物、管线变形地下水位支撑轴力或变形桩墙内力土体变形土压力二级√√√ΔΔΔО三级√√ΔОООО√ 必须项目Δ 应测项目О可不测项目六、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检测主要包括:围护墙(桩)墙(桩)身倾斜变形监测(测斜);围护墙(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围护墙(桩)顶部垂直位移(沉降)监测。

1、围护墙(桩)墙身倾斜变形监测(测斜)监测方法:使用测斜仪采用带导轮的测斜探头,再将测斜管分成几个测段,每个测段的长度为500mm,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墙体内的测斜管变形情况。

在某一深度位置上所测得的两对导轮之间的倾角,通过计算可得到这一区段的变位值。

某一深度的水平变位值可通过区段变位的累计得出。

监测点埋设:墙身倾斜变形测点布置在围护墙的墙体内,测斜管与墙体钢筋笼等深,并固定在钢筋笼中心,埋入混凝土中。

埋设时,测斜管的一对槽口与所在的墙体垂直。

测斜管在墙顶部位加钢套管保护,钢套管的上口高出桩顶15cm、埋入墙体深度不小于1m,测斜管管口部设可靠的保护装置。

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监测方法:采用视准线法进行。

即当经纬仪架设调平后,在基坑相反方向找一个固定的目标作为后视方向,用T型尺,设置在观测点上,读取数值。

一般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作为一次观测。

初始值要测两便,以保证无误。

以后每次观测结果与初始值比较,求得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监测仪器:TDJ2经纬仪、精度±2″。

监测点埋设:墙顶水平位移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在围护墙顶部的测点处埋入(或打入)顶部为光滑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测钉与混凝土间结合牢固,不得松动。

3、围护结构顶部垂直位移(沉降)监测监测方法:利用水准仪或经纬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

监测仪器:DSZ3型精密水准仪或经纬仪、精度0.6mm/km。

监测点埋设:测点布置与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相同。

4、围护结构的土压力监测监测方法:用埋设在围护结构内(迎土面)的土压力计测试围护墙的土压力,土压力计读数可反映不同工况下围护桩不同深度处所受侧向土压力的大小。

监测仪器:(钢弦式)土压力盒;读数仪。

监测点埋设:采用挂布法埋设土压力计,分别布置于主体结构的顶板、底板和围护墙入土段。

5、基坑回弹变形监测监测方法:采用分层沉降仪和磁性分层沉降环。

使用分层沉降仪测出预埋于土体内设计位置的各沉降标的移动量,以了解基坑内土体的回弹隆起情况。

相关主题